【聚焦两会】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成后免费开放
昨日,记者从昌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获悉,今年昌平区开始建设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公园,公园建成后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正在制定当中。

修缮期间遗址公园分期封闭
昨日,昌平区区长张燕友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8年将编制实施昌平“三条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地标工程。
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昌平区将按照“一泉三庙一楼、两山两水两村”的构想,建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再现“龙泉漱玉”景观。按照工作计划,3月份将出台初步方案,力争今年上半年启动白浮泉遗址、都龙王庙修缮工程,下半年启动龙泉禅寺整治修缮和白衣庵、古戏楼复建。

大运河白浮泉遗址位于昌平城南街道化庄村东,为元代大运河源头,现存龙王庙、九龙池等文物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述负责人称,在修缮期间,遗址公园会依照方案分期进行封闭,修复文物的同时,会对原龙山度假村内的非文物建筑进行改造和部分拆除,待主体建设及文物修缮完成后,即可免费向公众开放,到时会向社会公布。

此外,2018年昌平区将启动居庸关5A景区创建,加大旅游秩序整治力度。
试点集体土地租赁住房解决职住平衡
今年昌平区将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协调力度,优先安排储备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目前,位于北七家镇的3个共有产权房地块,其中2个地块已完成土地供应,1个地块正在进行挂牌公告,预计今年将再增加4000余套房源。
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8年年底,昌平全区将有8000多套共有产权房,其中20%用于承接城区疏解居民,30%用于解决新北京人的住房问题,剩余50%用于昌平本地居民的住房问题。
上述负责人称,昌平还将试点集体土地租赁住房,有序解决职住平衡问题。
为了加快未来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昌平将定向推出一批人才租赁性住房和共有产权房,完善医疗待遇、子女教育、奖励激励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汇聚昌平。
来源:北京昌平、新京报 记者/沙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