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昆虫奇遇记第二期——昆虫的体型、体形与体色活动总结
小小法布尔集结完毕!昆虫 “型色密码” 活动圆满落幕,粘土虫虫太惊艳~ 当竹节虫的拟态智慧遇上粘土创意,当科普知识碰撞孩子的奇思妙想,一场充满惊喜的昆虫探索之旅圆满结束啦!10 月 26 日,30 位 7—14 岁的小小昆虫爱好者齐聚霍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跟着农学院科普团队的大哥哥大姐姐,解锁了昆虫世界的 “型色密码”,还亲手捏出了专属虫虫伙伴~
沉浸式科普,解锁昆虫生存智慧 活动一开始,精彩的昆虫纪录片就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屏幕上,甲虫的金属外壳泛着光泽,蝴蝶扇动着渐变翅膀穿梭花丛,天牛挥舞触角探索世界 —— 孩子们瞪大好奇的眼睛,不时发出小声惊叹。
科普环节中,大哥哥大姐姐用趣味提问 + 通俗讲解的方式,揭秘了昆虫外形的 “生存密码”:竹节虫的 “树枝装” 是为了躲避天敌,瓢虫的红底黑斑是向捕食者发出 “我不好吃” 的警告,蝗虫变色是为了融入环境…… 原本抽象的科普知识,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自然故事,孩子们听得认真,还主动举手分享自己知道的昆虫小知识,现场互动超热烈!
粘土创作时间,创意脑洞大爆发 最让人期待的粘土环节,简直是 “小小艺术家” 的主场!孩子们带着刚学到的知识,开始发挥创意:有的精准复刻了瓢虫的红底黑斑、天牛的黑白条纹,还原度超高;有的脑洞大开,设计出 “彩虹甲虫”“带翅膀的竹节虫” 等专属 “幻想昆虫”,还给自己的作品起了可爱的名字。 

捏粘土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边塑形一边回忆科普知识点:“我的昆虫要做和树叶一样的绿色,这样天敌找不到它!”“我要给它做圆圆的身体,像瓢虫一样有保护色~” 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在指尖变成了具象的创意作品,真正实现了 “玩中学、学中悟”。 

家长好评不断,收获满满 活动结束后,不少家长在群里分享反馈:“孩子回家后一直念叨昆虫的小知识,还把捏的粘土虫虫摆在书桌当宝贝”“专业团队的科普就是不一样,孩子听得懂、记得住,还能动手实践”“30 个孩子独立参与,现场秩序很好,这样的科普活动太有意义了”~ 从好奇提问到认真学习,从创意构思到亲手创作,孩子们不仅解锁了昆虫世界的奥秘,收获了专属粘土伙伴,更培养了观察力、创造力和独立参与的能力。这场昆虫科普之旅虽然结束,但探索自然的热情永远不会止步~ 期待下次活动,和更多小小法布尔一起,发现自然的更多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