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等 级:长老 |
经 验 值:1232 |
魅 力 值:374 |
龙 币:2552 |
积 分:1445.4 |
注册日期:2004-09-20 |
|
|
|
地上跑的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狗、猫等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还有许多小朋友家里饲养了这些动物,家长到了周末也会带着孩子到动物园去玩。因此,幼儿对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他们喜欢看也乐于模仿,因此我们将地上跑的动物作为一个主题开展观察、研究和讨论,从而让幼儿知道应该保护好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
兔子蹦蹦跳
活动目标:
①帮助幼儿认识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以及它蹦蹦跳跳的独特运动方式。
②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调动幼儿喜欢兔子的情感。
活动过程:
①教师抱着兔子来到幼儿中间,告诉他们兔子很喜欢大家,希望与我们友好交往,成为好朋友。
②请幼儿摸兔子身上的毛,逗弄兔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兔子身上有什么?(软软的毛)毛是什么颜
色的?(白色的)兔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红红的)兔子的嘴长得什么样?(三瓣嘴,嘴上还有胡
子) 它爱吃什么?(萝卜、白菜等)
③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运动,为什么兔子蹦蹦跳跳地行走?了解到兔子的前腿短,后腿长。请幼儿
学小兔跳。
变化与延伸:
①引导幼儿喂养兔子,了解兔子的食性,教育幼儿要爱吃蔬菜。
②提供不同颜色的兔子图片(灰色、黑色、白色等),让幼儿了解兔子有不同种类。
③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与兔子外形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动物,如狗、猫、老虎、熊、猴等。
小象做客
活动目标:
①学习做客时的礼貌用语。
②对大象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
⑧培养幼儿倾听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①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大象生活的碟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特征,并请幼儿说说看到的片子里的大象
是什么样子的。
②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象做客》,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为什么小象不能去朋友家做客?
③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象因身体太大了,所以不能去小动物家做客。小象最后到哪儿去做客了?明确小动物通过共同努力解决了问题。
④教师提示幼儿应该怎样做客,使幼儿知道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变化与延伸:
①玩大象的拼图游戏,进行细致地观察,进一步了解大象的特征。
②在语言区幼儿模仿小动物玩“做客”的游戏,让幼儿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③完成幼儿用书《动物乐园》第8页“找尾巴”,帮助幼儿加深对动物细部特征的认识,了解尾巴的作用。
【附】故事: 小象做客
给小动物搭家
活动目标:
①幼儿学习围拢搭高的技能。
②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对应拼搭。
③激发幼儿爱护、关心动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①引起幼儿兴趣:“天气越来越冷了,小动物还无家可归,谁愿意帮助它们?”
②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搭建房屋时应该根据动物的身体大小来进行搭建。小熊应该住在什么样的房子
里呢?”
③幼儿进行积木的搭建,教师提示幼儿思考是给谁搭的家、应该搭多大,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围
拢搭高。
④幼儿将动物模型放入搭好的房屋内,观察是否合适,不合适的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调整——换房
子或修改房屋的大小。
⑤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将作品拍照作为幼儿搭建水平的资料。
变化与延伸:
①使用幼儿用书《动物乐园》第9页“动物的家”,学习根据动物的大小进行配对。
②引导幼儿玩一些建构拼插类玩具,提升幼儿空间方位感。
③还可以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在各种纸盒外表采用粘贴、涂色等方法,为小动物建各种不同的家。
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①学习演唱相同句式的歌曲。
②引导幼儿对动物叫声的认识。
③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①教师询问幼儿喜欢什么动物,请幼儿模仿它的叫声。教师将幼儿的想法变成歌曲中歌词的结构,
以儿歌的形式进行朗诵,使幼儿能理解歌词。
②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幼儿认真听旋律,“听听我们刚才说的儿歌,现在变成了一首歌。”激发幼
儿学习的愿望。
③幼儿学唱歌曲,提示幼儿学习用好听的声音跟着节拍演唱。
④请幼儿创编动作,“我爱我的小猫,小猫可以做什么动作呀?”引导幼儿用多种动作方式帮助记忆 歌曲。
变化与延伸:
①教师引导幼儿将知道的动物的叫声续编在歌曲里。
②教师引导幼儿玩“听声辨物”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听觉和对动物的认知。可以让幼儿听教师发出
的声音猜动物,用动作表现出听到的声音。
【附】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给小动物送午餐
活动目标:
①帮助幼儿练习沿直线跑的动作。
②发展幼儿模仿力,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食性。
⑧培养幼儿关心动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①教师引领幼儿模仿小动物的运动方式。“看看动物学校里都有谁?” 教师出示动物纸盒,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模仿。
②教师引导幼儿想出为小动物送食物的办法。“中午到了,小动物们肚子饿了,我们给它们送一些食物吧?它们都吃什么呢?”对应动物出示食物图片,巩固对动物食性的认知。
③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送食物”的游戏:幼儿每人拿一张食物图片,目测与选中图片对应的动物的位置,说儿歌《好朋友》后迅速跑向选中的动物处放下食物图片,再跑回来跟老师说“我喂小猫吃鱼”等。
④游戏可反复进行,幼儿由送一次食物改为送两、三次,直到没有食物为止。
⑤幼儿随音乐做模仿动作,结束游戏。
变化与延伸:
①使用幼儿用书《动物乐园》第1 0、1 1页“小刺猬的礼物”,引导幼儿对刺猬身上有刺特I生的认知,了解刺猬和草莓。
②在感官区中投放“喂动物”的配对拼图工作材料。
③在语言区中投放小动物与食物图文配对卡,供幼儿操作。
【附】儿歌:
好朋友
动物学校真正好,
学习本领交朋友,
小动物们肚子饿,
我们送饭帮助你。
它们吃什么
活动目标:
①帮助幼儿了解常见动物的食性。
②发展幼儿目测配对的能力。
③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①教师将幼儿常见的动物模型分散放在教室里。教师说出动物特征,请幼儿一一找出来,如“它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三瓣嘴,请问它是?谁猜对了就请谁拿回来。”
②“小动物爱吃什么食物(7”请幼儿说出,如熊猫吃竹子、猫鱼、狗啃骨头、鸡吃小米和虫子、猴子吃水果、老虎吃肉……并一一出示食物模型。
③幼儿取食物喂给动物。“小兔肚子饿了,请喂给它食物吧!”幼儿依次进行,喂完所有的动物后,请幼儿说出知道的其他动物。教育幼儿不挑食。
变化与延伸:
①使用幼儿用书《动物乐园》第12页“它们吃什么”。
②在科学文化区中投放动物的分类卡,如食草、食肉、杂食。
⑧在科学文化区中投放动物和食物的模型或图片,幼儿进行操作配对。
它们的家
活动目标:
①初步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居住环境。
②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说出自己的想法。
③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画有草原、森林、河水和带有围栏的场景;各种小动物模型。
活动过程:
①“小动物玩累了想回家去,可是它们迷路找不到家了,请小朋友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吧。”
②请幼儿将自己了解的动物先送回家,如:小鸟在树上,鸭子、鹅、虾在河里,马、牛、羊在围栏里,狮子、老虎在草原上等。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动物的特征,了解不熟悉的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松鼠、蛇、蚂蚁等。
③请幼儿说一说把什么动物送回家了,还知道什么动物的家。
变化与延伸:
①使用幼儿用书《动物乐园》第13页“送小动物回家”,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②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冬天小动物们的家”,对幼儿进行一些动物冬眠知识的介绍。
③在语言区投放小动物及其居住地图文配对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