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无将大车
无将大车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284
魅 力 值:620
龙    币:6386
积    分:3539.4
注册日期:2006-04-12
 
  查看无将大车个人资料   给无将大车发悄悄话   将无将大车加入好友   搜索无将大车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无将大车发送电子邮件      

转贴一篇,大家觉得这么考怎么样?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初级中学的老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有亲身体会。出于对工作的关心和责任感,经常上网查看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有关信息,最近几个省的高考方案特别是江苏2008年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引起广大网友强烈关注,赞同者认为其确实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开了一个好头,虽然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反对者似乎占了上风,理由是忽视理化学习将造成民族的灾难,得到了网友的一片声援。
我认为,以上两种声音都不能完全看透现行高考制度的优势和弊端。在中国现在情况下,取消以高考分数的高低录取学生的现行高考制度是不可能的,甚至只要稍微弱化一点高考分数在录取中的权重(如加大高中学校推荐力度、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等)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现行高考制度在保证考生公平方面实在是各方妥协之后最佳办法(不是更佳),在国家政治、法律、道德等各方面更加合理完善之前,这种在某些人看来没有一点合理地方的制度肯定会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继续存在。因此,高考改革近期的主要任务不是要不要高考的问题,而是如何设置高考科目和试题,从而最大限度影响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级教育机构开展素质教育(实际是教育领导和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甚至是胎教(实际上是改变家长的旧有观念)的现实课题。
下面是我不自量力制定的高考方案,以及对解决现行教育问题的分析:高考科目及分数分配: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00分或150分、综合50分或100分,满分共500分。
语文、数学、外语的试题改革已经开展很多年了,我认为方向是对的,继续走下去好了。外语在当今中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甚至有超越母语的趋势,对此我不多加评论,只是在分值设置上给出了100分和150分两个选项,如果决策者认为外语不应与数学、语文并列,定为100分好了,综合就定为100分;如果决策者认为外语必须与语数平行,就定为150分好了,综合就定为50分。
综合要考什么内容呢,这就是我要阐述的重点了,在综合这个科目中试题内容要无所不包,除了语数外(甚至也可以还有这方面的内容)其它所有在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应该学习(如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劳)的内容,只要是能反映在试题卷面上的内容都可以考,地方教材、样本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考,生活常识、当地风土人情、人生阅历都可以考

  解决问题1:紧紧抓住素质教育

现行高考科目及试题是引领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考试的科目,是所谓的主科,高考不考的科目,是所谓的副科。这样的观念已经植根于教师、学生、家长及全社会。实际上一个人的素质是综合性的素质,即使每个学生有其个体差异,基础教育与应该尽可能的提供全面的知识系统,这是基础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这样的高考科目试题设置,在重点突出语数外基本学科的同时,稍微弱化了物理、化学在原来的地位(可以尽可能简化高初中理化教材,部分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必须用到的知识可以在大学一年级时补上),却强化了其它各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这样,就对高中及以下学校教学工作作出的新的影响,在对学生负责的基础上,学校会对所有学科的重视有所调整,原来的副科老师也会在社会及家长的影响下改进教学。如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体育基本常识试题,会让体育课上“一堂课,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得到好转。
解决问题2:减轻学生负担特别是高中学生负担
在这种科目、试题及分值设置上,高考复习科目事实上只剩下了三科,即语数外,因而高中不用分文理科,而综合科目只有区区50分或100分,而所涵盖的内容却是小学到高中的上百本的教材,甚至是教材中也没有的生活及生产常识,无从下手复习,只能以从小学到高中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积累来应对。反过来又会对初中及小学的学习过程提出新要求,仍然回归到素质教育上去。
解决问题3:淡化高考选拔功能
这样的考试,学生之间分差不会拉得很大。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大家一起来思考吧。
由于水平有限,写得不好,但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想尽可能地把我的想法提出来,请大家多提意见。

--
孩子是一粒种籽,做教育本质上即是做环境。
做一个好环境,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
2007-03-10 23:32:5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4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