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5974 |
魅 力 值:1078 |
龙 币:12339 |
积 分:6630.3 |
注册日期:2005-04-06 |
|
|
|
见证制片人评走近科学
其实央视里面也有人推荐看10套的,但走近科学这样的确实
生猛了些。以下转自陈晓卿的博客:人老猪黄
(该网址不再展示)
++++++++++++++++++++++++++
被科学普及了一下
张飞飞是我的学友,现在是《走近科学》的制片人,这个栏目在他的调理下收视率在十套一直稳居前茅,红得尿血。前两天,《走近科学》评季度奖,我去当了一把评委,一个文科生活生生地被科普了一下。
一共十二期节目,六个小时,我一宿看完的。平时和儿子一样,在十套看《走近科学》,总会被节目吸引。这次这么大规模地连续看,说实话,有点儿伤了,内伤。看看这几期节目的题目,或许你能够理解我的感受:牛下蛋了,78岁的老太太怀孕了,几百年前的干尸复活了,被砍下的蛇头咬人了……我记得以前河北有一张小报叫《大千世界》,专登一些精灵古怪的奇闻,看来,现在它附体到电视行业了。
看完节目已经是早上六点半,天已大亮,但我吓得睡不着觉。终于昏昏沉沉进入梦乡,梦里还是大段的解说词,如果……那么……难道……究竟是……然而……为什么……事实上……我彻底被魇住了。
科学节目究竟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绝不是我能够回答的。但我同样看过国外的一些讲科学道理的节目,它们并不都是这样离奇,却同样能够做到引人入胜。比方当年那部著名的《第三次浪潮》,托夫勒站在格林威治村,从一个小小的别针说起,最后落脚点讲的是一个关于标准化的大命题,整个段落充满了智者的情趣。
而眼前看到的节目,比如《七十八岁老太太怀孕》,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被编导做成了一个悬疑片。悬念设置也叫障碍设置,是在结构此类纪录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有效地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你永远不能直接抵达悬念的彼岸。但如果障碍设置过多,过于离奇,那么就有点故弄玄虚,甚至装腔作势了,这个片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有一段,记者带着省城的大夫去医院找那位佯称怀孕的老太太。节目是这样处理的,记者带着专家来到了医院,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急促的音乐起)镜头急摇,一张空空的病床。我的胃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天呐,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紧接着,记者告诉观众,原来老太太回家呆着去了。本来这样平常的一件事,编导非要把它做得惊天地泣鬼神,我由衷地感到自己的智商被严重侮辱了。
科学节目有高端的,有低端的,低端重复的节目比较多,其实正是收视率压力造成的。据我所知,这期节目还是某一周央视十套节目收视率排名的第一。我相信这也是王三表为什么把《走近科学》称作《走近伪科学》的原因。哲学家王三表还认为,心理阴暗,智商低下的观众群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得多。但一味取悦观众,一个电视媒体,一个所谓的国际大台,未来的节目会变成什么样呢?我曾经做过一个设想,请参见拙文《为什么总和别人的老公睡觉》。
作为同行,我并没有觉得飞飞同学做错了什么,他是在整个电视圈的收视率游戏规则中本本分分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再说,类似的节目再离谱,也总俗不过《梦想剧场》吧?而且,从目前的《走近科学》字面上去理解,“走近”已经做得很好,选题的精灵古怪,真相的重重悬疑,调查的层层揭密,的确非常专业也非常抓人。但我仍想表达的是,目前节目中应有的“科学的外衣”扣子没有扣好。毕竟“走近”是手段,“科学”才是目的。
评完节目后,我给飞飞发了个邮件,是用《走近科学》标准的解说词格式写的:如果,一个节目要在央视生存,那么,吸引观众眼球是必要的,然而,收视率飚升,难道,就是我们目标的全部吗?科学节目的终极使命,究竟是什么?……事实上,飞飞应该找到选题品相更高的节目,从而给贵栏目立一个更加雄伟的牌坊。
++++++++++++++++++++++++++++
|
|
-- Look! The birds are shini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