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echo-g
echo-g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echo-g个人资料   给echo-g发悄悄话   将echo-g加入好友   搜索echo-g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echo-g发送电子邮件      

赞成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也谈谈自己的认识。


家长引导孩子最终的目的,不是永远护着,而是在家长不在现场时,孩子们能智慧地解决问题。

也就是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家长的介入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一定不要第一时间上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就是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孩子的任何成熟都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基础上的,我们期望孩子在代替了手脚,代替了脑袋后,还会成长出你期望的品质,如勇敢、尽最后一份力、智慧、自信、宽容等,甚至是躲避伤害,那是不现实的。

家长介入也要有三个层次:
1、精神支持

当发生冲突时,成人应该给出支持正确一方的信号,让有理的一方得到精神上的支援。支持他自信地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在支持正义的力量下自己完成冲突的解决,孩子便成长了。
如果不行,冲突升级,甚至孩子开始出手。一般情况下,家长开始受不了了。
这个时候,家长更应该看清形势,如果孩子势均力敌。你可以再等一等。如果孩子动手不是具有伤害性的,最难熬的等待过后,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孩子学会了解决非常激烈冲突。

如果任何一方比较弱势,或动手开始出现伤害性的倾向,你应该立即介入,进入第二个层次。

2、实际支持

首先要制止任何一方的被伤害。

调停问题,让不站理的一方认识错误。鼓励站理的一方。


如果你出手晚了,一方已经受到伤害(身体的、精神的),进入第三个层面的介入。

3、事后处理

现场:
先安慰受伤的一方,可能是有理的一方,也可能是没理的一方,是受到伤害的一方。支持和鼓励孩子正确的道理或勇敢的表现。
告诉另一方,向受伤的一方承认错误,并且能够被原谅。如果受伤一方有身体上的伤痕,要让孩子负责到底,持续关注受伤孩子的受伤状况。

注意1:不要在受伤的孩子面前,批评另一方类似于“打人是不对的”“咬人是不对的”。原因是受伤的孩子,往往是比较内向的或内心的生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他们面前批评打人是不对的,就等于说“被打了哭是对”的。这样“打人是不对的”这个刺激没有对打人者起到抑制的作用,反而对被打的反复加强,让孩子成为永远不会还手、不会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打人者,虽然被批评“大人不对”,可从来没有承担过任何后果,反而从被打者的哭啼中找到乐趣。也就是说并不一定让打人者接受多么严厉的批评,而是让他承担后果。
注意2:不给制造伤害的一方找理由。不论原因,只论结果。就算是别人有一千个错误,也不是你伤害别人的理由。我们往往会发现,喜欢给自己孩子找理由的家长,孩子的打人等不当行为很难纠正。

后场:
结束以后,要解开受伤孩子的心结。要详细分析整个过程,鼓励孩子做的对的地方,让孩子释然,而不是让仇恨堆积。同时,教会孩子应对之策。任何的逃避,如“以后不跟他玩儿了”,任何报复,如“他再打你,你就打他。”你会发现,孩子很难学会你教的方法,却很容易学会你的消极、你的报复,积极与宽容从此就会离他而去。

当孩子学会了释然、宽容,不意味着孩子不应该学会躲避与还击。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也是必须的。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echo-g》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08-09-24 12:48:0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1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