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xushi
xushi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版主
经 验 值:30005
魅 力 值:6649
龙    币:83297
积    分:40315.6
注册日期:2008-01-04
 
  查看xushi个人资料   给xushi发悄悄话   将xushi加入好友   搜索xushi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xushi发送电子邮件      

婴幼儿(0-7岁)心理卫生。不知这个帖对于各位妈妈有用不,因为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全面重视,所以接受的人不多,但是确实很重要。
没兴趣的话看下面正题即可!!!
前些日子看到某妈妈关于宝宝交际出现问题的帖子,偶翻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无奈心理学是个综合性极强而且需要悟性的学科,这方面的知识偶实在浅薄,好多东西无法合理的去说明和解释,以下是医学心理学(北京医科大学本科教材)课本学习内容,俺稍加简化和整理,请妈妈们参阅。
参考内容
背景:19世纪前,世界对于心理疾病没有明确认识,1908年比尔斯著《一颗失而复得的心》,使得心理卫生运动得到迅速发展,1930年华盛顿成立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我国1936年南京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70年代心理健康受到预防医学的重视再次发展(嘎嘎!偶的专业科内容),1985年山东泰安召开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大会。
个人认为:我国心理卫生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尤其是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个人面临婚姻、养育子女、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更多的是如果是流动人口还有可能面临地当地人群歧视的压力等等。
然而社区医院甚至精神病专科医院对于心理疾患的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我国社区居民对于心理治疗也有这不同认识(包括偶娘,偶娘感觉心理治疗是治疗精神病的地方,这个是严重错误的思想),而在国外发达地区,如果一个人经常接受心理咨询则认为此人为很前卫,是心理很健康的人。实践表明:现在很多疾病查不出病因,称为怪病或者心理求助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90%症状缓解,医药费用大大减少。

正题!!!!!!
一、婴幼儿心理卫生:0-6岁是儿童神经系统等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神经系统完善现在医学界有争论:一说2岁完善,一说12岁完善)。也是人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形成情感与个性的重要时机,所以要重视以下重要内容:

1、生后教育立即开始(重点:婴儿期与胎教要衔接)
出生后新生儿对于胎教内容留有“记忆”,也就是说不是宝宝在肚子里和出生没有瓜葛了,而是新生儿对于怀在肚子里时听胎教音乐、父母呼唤、母亲心跳等均留有记忆。所以需要连续教育对胎教成果巩固和强化。目前个妇产医院的“母婴同室”正是基于对新生儿心理健康及生后连续教育的考虑。注意:如果不能衔接,胎教时形成的条件反射会逐渐消失。
心理学例证:(1)霍莉钦实验表明,如果在新生儿旁边播放其他声音或者音乐是,新生儿无反应。如播放胎教时的音乐或者呼唤胎教时的宝宝名字时,宝宝立刻睁开眼睛,欲转头寻找生源。(2)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母亲的心率可以促使新生儿和小儿安然入睡。

2、爱抚是婴幼儿心理卫生的必要条件(重点:感觉机能发展与全面刺激)
如果婴幼儿缺少母爱和适宜刺激,对孩子将来的情感、认知和人格形成,将埋下不可弥补的隐患。母爱因素如温暖、奶、皮毛等对缓解幼仔、婴儿的皮肤饥饿是不可缺少的。母乳喂养可提供充足母爱,满足婴幼儿心理发展需要。
心理学例证:哈罗实验,用两组恒河猴做实验,一组剥夺母爱,一组在母猴照料下成长。三年后比较发现,剥夺母爱的小猴瘦小、不安、不懂爱与被爱、性无能。提示:心身两方面发育都有障碍。

3、抓住关键期,促进全面健康发展(重点:智力与非智力全面重视)
婴幼儿阶段是人一生认知功能发展、特别是感知、母语(母语解释为中国话、日本话、美国话)等智力因素发展的最关键时期,适时的给予孩子发展所需要的不同颜色、形象、声音及触动觉、温度觉的相应刺激,也就给儿童医生认知功能发展奠定了较高起点。而3-7岁是人格、情感和意志发展的关键期。这阶段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坚韧的意志以及与人交往的技巧和诚实、善良的品质,这些都能将孩子受益终生。(想起我刚注册小屋时看见一个妈妈发的帖子:爸爸开车很慢,孩子问为什么那么慢,爸爸回答说:下雨了,开慢点,开快了会把水溅到行人身上。也就是说爸爸的良好行为将让孩子受益终生。)
*说明:关键期不同学派有特定解释。弗洛伊德按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学说划分(性欲感知划分关键期);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划分(儿童认识程度划分关键期);埃里克森则从心理社会发展角度分析人格发展,认为人格的发展将贯穿一生(人格随时改变)。

4、家长与教师的身教作用(重点:婴幼儿心理健康更直接依赖父母与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健康行为)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我国3岁以内孩子多是在家中成长,这段时间孩子对于书本教育的接受能力较差,判别能力也不强。但已经高度发展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使他对父母的一举一动感兴趣。言语、行为中也有许多模仿。“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就是这个原因。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身教作用。
父母一边“搓麻”、“跳舞”一边口口声声让孩子“好好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孩子会感到迷茫和矛盾。父母若很专横或爱在背后对人说三道四,孩子是无法学会民主、宽厚、理智的。父母教育的不一致(比较常见妈妈打,爸爸护;爸爸说,妈妈护。),也会令孩子无所适从,感到迷惑、焦虑。所以父母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才能使孩子无忧无虑的愉快的生活、发展才华、形成良好的个性。
(2)老师在幼儿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在入幼儿园和小学后,孩子心中的老师将逐渐取代父母的地位。因此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每位老师应该懂得儿童心理,自觉的维护教师形象。临床常见:老师对淘气没回答好问题的孩子随口说一句“神经病”“笨蛋”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一落千丈,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和挫伤,甚至从此“破罐破摔”,或者导致对老师的敌对心理。
心理学例证:“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力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在雕一座少女的塑像时对她产生了爱情。最后他的期望竟使少女变为真人成为他的伴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儿童做过“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随机抽取部分告诉老师“这些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8个月后测查,发现教师的期望行为发展了这部分孩子的智力,于是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力翁效应。(进一步解释就是说:如果孩子不小心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了家,老师即使是开玩笑的说,你是个“小偷”,待孩子成年以后孩子很有可能真是个小偷。我记得小时看一本书好像是华盛顿的故事,华盛顿参军时,母亲送他时说“孩子,你是个将军”,最后华盛顿成为了一届总统,这就是皮格马力翁效应)

二、总结八点内容:
1、婴儿期培训与胎教相衔接。
2、配合感觉机能的迅速发展,全面丰富感觉刺激。
3、以言语训练为先导,促进智能的全面发展。
4、注意婴儿情绪和性格培训。
5、父母教师的身教作用。
6、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训(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勿做是非判断,不做标准儿童)。
7、注意保护儿童自尊。
8、及时处理各种不良行为表现。

三、另有:
1、孕期心理卫生、青少年心理卫生、中老年心理卫生、性心理卫生
2、病人心理问题干预、不治之症病人心理问题
如有需要了解请信使或者跟帖均可,俺补发。

四、
给孩子交际出现问题的那个妈妈:如果家中有家长是不爱交际、性格内向。那孩子出现性格内向这种问题则无所谓,因为是性格使然,不用特殊干预。如果家长是外向活拨,而孩子表现内向则需要对孩子多加鼓励增加孩子自信心;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使孩子有安全感;多带孩子出去玩、参加各种活动班促进孩子溶入社会......

--
保健医生为人民服务
2008-10-14 14:15:0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793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