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乐贝
乐贝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75
魅 力 值:17
龙    币:69
积    分:59.2
注册日期:2008-11-29
 
  查看乐贝个人资料   给乐贝发悄悄话   将乐贝加入好友   搜索乐贝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乐贝发送电子邮件      

剖析幼儿的“逻辑思维”
剖析"逻辑思维"

  人类•竞争成长和竞争生存

  很多父母慨叹:现在的孩子可真聪明。自己小时候可没有像现在的孩子想得那么多,知道的那么多,要求的那么多……

  很多爷爷奶奶慨叹:我的孩子小时候大人们都忙着工作,没有过多时间照顾教育他,可他们长大了过的都还不错,可是如今面对我的孙子,我都在怀疑,我是否曾经养育过孩子,是否曾经作过父母,我不知道怎么教这个小家伙……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人类是高级灵长类动物中的高智能生物,所以人类在自然界里自然的成长和生存要比其他生物容易得多。但也正因为人类是高智能生物,所以他们会对“自然生长”和“自然生存”的标准不断调整攀升,这就出现了“竞争成长”和“竞争生存”,也正因为如此,“精确成长”和“精确生存”自然就被列入判定每一个人类新生生命是否适应未来生存的重要要求。

  这个要求对父母而言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促使我们的父母要面对如今这个与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孩子。而这个孩子未来将面对比父母更加激烈的生存竞争和成长竞争。

  生存本能

  人类具备两种无可辩驳的生存本能。也就是说围绕着逻辑思维创建、丰富和使用过程中的规律和目的,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表现出两种习惯性生存本能,这两种习惯性生存本能在除了在睡觉和生命终止的正常前提下,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是人类不得不在每一分钟进行表现的。

  这两种习惯性生存本能就是:

  其一,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信息采集器官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储存;

  其二,人类无时无刻不挣扎和徘徊在“得”与“失”之间。

  生存目的

  基于人类两种习惯性生存本能,孩子和成人都在运用信息采集器官进行信息采集、整理和储存,但是他们信息采集的目的是不同的。
成人与孩子生存目的的差异要点
成人
孩子

采集信息目的不同
一定是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
只为实现自我成长需要而进行的无特定目的采集

对信息种类和范畴的筛选
为自我目的的实现而精心筛选
对信息优劣不加筛选地采集

“得”与“失”的衡量标尺差异
完全围绕“得”与“失”的实现而挣扎、徘徊
为获得更多“得”而进行的成长努力


  









成年人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里一定是为了某种目的性的逻辑思维而进行信息采集的。

  孩子是为能够良好地完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的创建和逻辑思维的丰富成长,以便未来在逻辑思维使用阶段,能够良好地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满足自身成长需要才进行信息采集的。

  另外,孩子和成人同时会用“得”与“失”来编制自己逻辑思维外在表现,但他们的目的性表现不同。

  成年人已具备完善的“得”与“失”的衡量标尺,因此在编制“目的性逻辑思维”的基础上,会围绕着自我目的的实现能动地用这一标尺,在准确权衡“得”与“失”之后,会为更多地获得“得”而主动地承受“失”。

  孩子的“得”与“失”衡量标尺正随着信息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创建和完善,因此在初期尝试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为“得”进行着的努力而被动承受“失”。这里所谓的“得”,就是孩子在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期和丰富成长期,运用信息采集器官不断地进行信息采集和为了更多地采集信息而进行信息交换(沟通)。

  因此,对孩子和成年人在这两种生存本能上区别的认知,有助于为孩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的创建和丰富成长合理提供有益的社会类信息、生活经验类信息和科学知识类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孩子逻辑思维语言外在表现和肢体外在表现的本质原因;有助于能够更好地实现与孩子进行信息交换(沟通),从而实现对孩子良好的培养。
2008-12-08 00:30:3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6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