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matt
matt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194
魅 力 值:83
龙    币:-264
积    分:39.9
注册日期:2002-08-06
 
  查看matt个人资料   给matt发悄悄话   将matt加入好友   搜索matt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matt发送电子邮件      

一起妈妈会-活动随感
第一次开办妈妈会,来的妈妈大多是我的朋友,大家都是互相熟悉的妈妈们,孩子在同一个主张自由式幼儿教育的园里生活,本身对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和对于如何与孩子互动有着很多思考,带着问题也带着经验来到孟老师家。大家随意的盘坐在垫子上,就本期主题-《孩子的行为目的》展开了讨论。因为宝宝临时不想去幼儿园了,之前和妈妈说好了,她会自己玩,不打扰妈妈们的讨论。于是月妈要带她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宝宝一进孟老师家就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主动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玩的玩具,我在一边玩。’之后,她发现了一个画夹子,找到了一袋子蜡笔,趴在沙发上专心致志的画起图来,而我们也开始进入正题。孟老师拿出了一个图示,先就孩子们的行为表现所反映的心理状态作了一个说明,随后让大家就自身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图示中提到“12岁以下儿童的偏差行为目的有四个:获得注意、争取权利、报复、自暴自弃" 。这几个目的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庭教育的差异,以及孩子的性格特点。

孩子从最初的婴儿状态逐渐发展到自主支配身体,发展独立意识,孩子受到的关注也会逐渐改变。婴儿时期,父母完全根据孩子的需要来调整照料方式,随着孩子长大,父母能和孩子交流的方式也转变了。从开始听哭声判断需要,到后来通过行为动作,情绪,语言来判断孩子的需要,以及决定如何面对孩子,教育孩子。这个过程是关注点转移的过程。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除了自己身体法语需要被照顾,也开始希望家长体察自己的情绪情感变化和支持他们的自主意识。 这就是他们变化了的行为目的。
获得注意

谈到这个问题不久,我们发现,一边画画得宝宝有些坐不住了,她在屋子走动起来,并时常表达自己的需要,一会儿是要喝水,一会儿要找好吃的,找玩具。是孩子真的渴了,饿了吗?这是实际上就是孩子在寻求妈妈的关注。而孩子的潜意识把这种需要转化为其他方面,是想履行对妈妈的承诺,自己不会影响大人的交谈。

在谈话进行中,孩子不断的有新的要求,我感觉她需要一些陪伴。于是我坐到她身边,孟老师也搬来了家里的玩具。我和宝宝开始了我们童话王国之旅。宝宝即兴给我讲了很多故事,斑马住在澳大利亚,而我们要飘洋过海去看它。它有个兔子宝宝等等等等。这期间,我告诉她我要去倒水,她问我,你还会来听我讲故事吗?我说,是的,我马上就能回来。孩子看上去很开心。直到活动结束,我一直陪伴着月月,也从和宝宝的游戏中直接体会到了孩子的被关注的需求,以及在讲故事时被倾听和认同时的喜悦,这是孩子对成年人能接受自己表现自我时的满足。

谈到报复和自暴自弃,很多人会感到吃惊或不解。父母对孩子如此照料,为什么孩子不知足?为什么孩子会有“报复“的心态? 我自己有一些解释,不知道能不能说明。一般来说,孩子的道德意识在4,5岁的时候开始建立起来,孩子有了对好和坏的基本认识。这之前,孩子的词典里更多的是在与成人互动中所感觉到的支持和阻挠。孩子的脑发育状态和经验决定了他们对外界的认识和反应,他们对于外界的一切,全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不断的接触中感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反对,来建构他们的态度,当孩子想做而不能做时,孩子会挫败,当孩子不想做而被迫做时,他们会挫败。成人如果遇到挫败会用理智分析帮忙,来化解自己的压力,但孩子还没有这个能力。于是,孩子感到受阻挠的时候自然就产生了情绪,也因为年龄小思维简单,经验不足,他们可能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挫折扩大化,加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这样或大或小的让孩子感到没有安全感,因而产生报复和自暴自弃的心态来释放自己的压力。这些行为目的在青春期比较突出的表现出来。比如,孩子的言语沉默是一种软反抗,孩子转移兴趣,不爱学习等等,也是转移对情绪的注意力。

那么,该如何去体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呢?还需要成年人更多的自我觉察。去认识到孩子的情绪来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一看你对他的要求和照料是否符合他的需要,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给与孩子更多成长的支持。
2009-04-10 17:34:5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0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