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7509 |
魅 力 值:2097 |
龙 币:10039 |
积 分:11063.8 |
注册日期:2002-10-15 |
|
|
|
道生
道生
老子一直是一个神秘又深沉的老头子,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长出了白色的胡子。他的形象最适合做古代文明的代言人,神秘、奇异、不能用常理琢磨。他的个人著作《道德经》的开端说: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嗯,几个字绕来绕去的绕几下,就先把我们给绕晕了。可道不可道,玄玄又玄玄,你到底啥意思啊?一着急就把书给扔了,不能接受就扔墙角,不能理解就囫囵吞。这是我国历来的优良教育传统,记得以前我的祖父教我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很惶恐的问祖父这篇讲的是什么意思,祖父板着脸,说:不必问,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读几遍之后我已兴味索然,直到有一天读过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才对《大学》这一篇的内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正如西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人民眼中也有一千个老子和他的“道”。这六个字让古今学者,纠结争论了几千年。根据1973年出土的帛书《道德经》这一句原文应该是:道,可道,非恒道。在汉代为了避文帝刘恒的讳,于是把“恒”字篡改为“常”,本来就已经很玄了,这样一改,还真是玄之又玄,引发了无数为求甚解的同学们的揣摩和猜测。
据说《道德经》这书并不是老子本人写的,而是他在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的任期内,利用职务之便对上古时期的图书做的摘抄笔记。这样的事情我小时候也做过,曾经有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读书时看到的让我十分得意的名人名言,后来觉得有些人的话纯粹是蒙人,于是逐条删批,最后批得一条不剩的时候,我发现我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道德经》的体例和我的小本儿的体例,的确很像。身为博览全书、心智成熟的图书管理员,所写作的著作,难道只是破碎凌乱的语句而已么?未免太匪夷所思了一点。所以笔记说,我觉得还是比较可取的。
上面我们曾提到“守藏室”,这是司马迁的原话。“守藏室”是个什么单位呢?有人说是国家图书馆,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周礼》上说:“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守藏室”乃是天府的一个下属机关,是专门掌管国家的珍宝和祭器来的。比如已经出土的周代“龙纹大鼎”很有可能就被老子守护看管过。当然,其中肯定还有传说中的上古神器——九鼎。除了这些之外,肯定还有无数琳琅满目的上古珍宝归老子看护管理。也许老子这个有心人,在闲暇的时候,曾经细细查看过各种宝物上镌刻的铭文,他觉得有道理和深刻的话,逐一记录下来,所以就攒成了《道德经》这本书。他摘抄的那些话,都是上古文明的精粹吧,否则也不会被人镌刻在宝物上的对不对?我们设想更大胆一些,也许在这些宝物里面,有一些甚至是史前文明的遗留也未可知。所以无论怎样,我们首先要感谢老子为我们留下这些宝贵的文明记载,让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受益。
那么,“道”究竟是在说什么?古来的注家,一开始就在这个字上遮遮掩掩,推来推去,说什么“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道德经》的各种英译本,也几乎都把第一句译成:“The Tao that can be spoken of is not the eternal Tao.”南怀瑾老先生就比较直接,他指出“道”有五种含义,在《道德经》的首句里,“道”指的是“形而上哲学的代号”。其实我们用摩登的词汇转释一下的话,“道”是规律和真理。如《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才是对“道”的最好注解。这个规律和真理唯一依靠的母体就是自然,但是自然也是变动不居的,如果我们给道下一个定义的话,就已经背离道的路径了。真的存在规律和真理么?自然有些时候是不会按套路出牌的。这就是“道,可道,非恒道。”想要表达的意思。《道德经》的后文中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原来,最上乘的真理和奥秘,已经超乎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之外了。
你看,李中梓老师在《内经知要》的开篇用了“道生”这个题目,让学习医术的人,首先要懂得依照“道”的准则来对待生命,还真是深得上古智慧的三昧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