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亮妈咪
亮妈咪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9505
魅 力 值:708
龙    币:10327
积    分:7254.1
注册日期:2005-05-30
 
  查看亮妈咪个人资料   给亮妈咪发悄悄话   将亮妈咪加入好友   搜索亮妈咪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亮妈咪发送电子邮件      

基本赞成楼主的观点,不过,对于孔子的言论,我想,也没有必要“非此即彼式”的来个批判和赞成:
就拿楼主说的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来说:

《论语》中,孔夫子谈及“道”,是个褒义词,指正面的东西,合理的东西,“父之道”,其实指导是父亲的“正面的、合理”的部分,如果是这样,我们当然要保留、传承下来,所以要“无改”。如果是不好的部分,孔子可从来没说不改,不仅如此,还要我们劝谏父母。

这句话,整个通俗的解释就是:爸爸死后,他身上好的言行、品德,做子女的要学习,保留下来,这也算是一种孝道吧!

五四之后,这句话被众多人当作“愚忠”的代表来批,其实有些冤枉孔夫子他老人家了。在他所处的父权为大的年代,他讲这句话很正确,我想,就算是放在当下,也很正确,美国布什、肯尼迪等家族一代代的延续,也证明了“父道”的重要性。

杨伯峻等学者在解释该句话的时候,都考虑到了现代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孔子的思想之间的契合点,所以才给出了上面我写的解释。

我们后人如何理解孔夫子的言语背后的理念,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难题,不可以拿来就批。
2009-08-01 14:30:3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90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