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地下室人
地下室人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462
魅 力 值:1393
龙    币:17597
积    分:9360.4
注册日期:2002-06-29
 
  查看地下室人个人资料   给地下室人发悄悄话   将地下室人加入好友   搜索地下室人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地下室人发送电子邮件      

Maxim的精彩发言放在我的帖子下面被众多的跟帖淹没了,可惜了,我把它捞出来供在这里。它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说实话,我很佩服Maxim的学术功底,不过我还是不能完全被他说服,下面我再补充一点想法与他一起讨论。

有人试图通过把孔子的“父之道”中的“道”解释为合理的规矩和做法来为孔子的言论辩护,Maxim认同这种解释,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我还是觉得这种解释不能成立。在自己的阐释中,Maxim非常敏锐地对“父之道”与“道”本身做了区分,我认为这种区分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孔子的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孔子关注的不是道,他不是追逐和实践那个西人梦寐以求的普遍的Logos,在西方哲学传统看来,“道”本身是最重要的,而不管这是谁的道,实际上,这个道如果真是正确的、合理的,他就会逃离其主人的控制,成为自由之身,进入到广阔的领域,它自己的身份意识,主人意识会变得非常淡薄。因此,他们那里发展出了科学,科学是普遍的,道也是普遍的,历史地看,数学、物理学的发展虽然与一些杰出的个人联系在一起的,但这种发明或贡献一旦完成,它就会进入公众领域,成为一门普遍的科学,孔子乃至整个儒学关注的恰恰是“谁之道”,就是说,这个道的“主人”如果是与己无关的人,那么它再合理再正确,也对我毫无意义。因此,“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重心不在“道”,而在父,只要守住“父之道”就算是尽了孝心,这个“道”的内容、指涉其实是不重要的,孔子看重的是仪式或者形式,这也是他加了一个时间期限的原因,就是说对父亲的孝要通过对父亲较长时间的效仿来体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孝其实也就是效(仿),也就是肖(像),如此,当然就不能再对这个“道”本身再做甄别,追问父之道是否正确或合理本身可能就是不孝之举,就是对父亲权威的蔑视。因为,对儿子而言,父亲本身就是权威本身,就是合理合法的象征。

Maxim提到了语境问题,维特根斯坦虽然对语境多有论述,但这并非他的发明或贡献,整个解释学乃至卡西尔的符号学都非常重视语境问题。在理解孔子的问题上,充分重视孔子言论的语境当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孔子,或者借用当下比较时髦的一个说法,可以更准确地“还原孔子”、“回到孔子”。但是我依然认为对语境的“还原”或“重建”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把“重建”变成出于为尊者讳而施行的一个“打圆场”的策略。事实上,任何言论都出于一定语境,但有些言论之所以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正在于它出于语境而又超越语境,如果一种言论过分依赖它的语境,如果这种言论的价值、意义、正确性建立在严格甚至苛刻的条件之上,它固然可以更少地受到攻击,但是它的效力、它的实用范围也就大打折扣了,它就成了一种特例,而不是通则,也就很难成为圣贤之言。在对孔子的维护上,我们现在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要证明他的某些言论的正确性或合理性,比如我们现在正讨论的这句,比如“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等等,就需要我们付出太多的努力去为他打圆场,直到精疲力竭我们精疲力竭,直到孔子面目全非。

另外,顺便再对再嘉琦的跟帖做一个简单的回应,我完全不赞成把孔子的言论看成是普通人无法理解、没有能力理解、不需要理解的。世界上任何一种能称为经典的东西,特别是宗教的经典,都应该是最明白晓畅的,最容易为老百姓所理解的。虽然公元2世纪的德尔图良曾提出“正因荒谬才可信”的响亮口号,并在后来俄国哲学家舍斯托夫那里听到了回声,但对圣经的解释、注释、阐释却自早期教父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如果经典、如果圣人之言真是不可理解的,那些解经、注经、释经的工作何以必要和可能?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正如《以赛亚书》所言,“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能领会”,另一方面,正如安塞尔谟所言:“信仰寻求理解”,而且这种对信仰的理解一直是西方宗教思想界的主流传统,宗教思想尚且如此,一个是否能够被称得上“圣人”仍诉讼不断争议重重的孔子,就更没什么神秘不可解的了。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虽然基本上不能同意Maxim、嘉琦、Echo-G等人的说法,但我认为他们的讨论仍然是有价值的,是令人尊重的。玻尔对当年与爱因斯坦在量子力学上的争论做了如下总结:“有两种真理,一种是一些简单明白的叙述,它们的反面的论断谁也无法为之辩护;另一种是‘深奥的真理’,与它们相反的学说也包含着深奥的真理。”我想我们探讨的也是“深奥的真理”,就以此言作为此贴的结尾吧,它是一块金子,不仅贴在小屋,我也偷偷地把它贴在自己的脸上。
2009-08-02 20:14:2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4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