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nothingzhang
nothingzhang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321
魅 力 值:158
龙    币:2886
积    分:1073.2
注册日期:2004-10-22
 
  查看nothingzhang个人资料   给nothingzhang发悄悄话   将nothingzhang加入好友   搜索nothingzhang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nothingzhang发送电子邮件      

家长如何与幼儿园老师正确沟通
家长如何与幼儿园老师正确沟通
 女儿由小小班升入小班了,看到她每次去幼儿园总是又蹦又跳的样子,作为妈妈很是高兴。观察到现在孩子的表现,不仅学会了整理自己的衣物和玩具,性格也越来越活泼开朗了,从孩子身上看到入园后老师妈妈的心血,作为家长,为此感到高兴,同时由衷地感谢老师妈妈的辛勤培育和关爱。

  每次接送孩子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不仅可以见到自己的宝贝,更是能够和老师妈妈的沟通而期待见面。由此,自己也有了些许的心得:

  一、重新理解家长、幼儿、老师三者的关系。

  如果把孩子放在幼儿园家长就认为就彻底放心了,而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于老师们的培育,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一个孩子乐观、开朗,还是忧郁、内向、并非是上幼儿园是否哭闹,而是他从出生到现在是否在家里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从父母的语言和行动获知他们是如何的爱自己。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虽然改变了,但如何让孩子在家也像在幼儿园表现好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父母之间的相互抵消、相互不尊重,那种长期充满压抑或悲伤的家庭气氛,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大敌人。孩子是我们父母的一面镜子,反映每个家庭的基本状况,要努力给孩子营造和谐幸福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在幼儿时期,老师不仅仅是向儿童灌输知识或发布施令,而是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观察协助儿童,为其自由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并与家长保持沟通。老师是“导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适时启发、引导、鼓励儿童创新、独立自新和热爱生活。所以,不要过高的要求和扩大老师在幼儿教育的唯一性,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二、注重幼儿智慧和品格的双重培养。

  如果自己的孩子聪明好学,肯动脑筋,对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喜欢这样的孩子。可是,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应该先让他成“仁”,而后才能成“才”,即德才兼备。但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呢?家长要做的只有两点:一个是言教,一个是身教,即言传身教。其中更重要的是身教。

  平常让孩子做到的事情,做父母的自己必须要做到,只有父母说话算话了,孩子也会把父母说的事情当回事,每周带回的家长流园,我都要给孩子读一读老师写给孩子的留言,让她知道她在幼儿园是怎么表现的,更让她知道她在老师妈妈的眼里有多可爱,也有批评的地方,从而让她在下一周更加努力去做。女儿很有自尊心,也很好强,那就抓住她的这些特点加以引导。她在涂画的时候非常不认真,而且总是留下点小尾巴,为此,我就在家长留言上写的满满的,告诉她妈妈也有作业,妈妈都全部把空白地方写满了,她也应该把剩余的画涂完,这办法还挺灵,她也能够完成了,还是我的小小监督员呢。要让她知道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她有多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就要做到“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不要在孩子眼里成为爱撒谎、不讲信用的父母。

  三、沟通,是帮助幼儿成长的最佳通道。

  现在的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大家唯一所爱的人,爱是宽广的,也是自私的,如何处理得当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话题。真正的心理沟通,必须是双向的:家长与孩子交流,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在谈话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心理感受,对问题的看法,处理幼儿日常中的不规范行为,都是要通过沟通完成的。每天跟自己的孩子有20分钟左右的沟通,问问她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最好是具体的,如吃饭是否按时按量完成了,有没有和小朋友打架等等,越是具体的表扬和批评,孩子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学习和改进哪些地方。与老师的沟通尤为重要,做家长的都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得怎么样,通过和老师的交谈,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也及时告诉老师,这样能更好地针对性去引导孩子,同时,要真心地想信老师,让孩子认识到,幼儿园老师和妈妈一样疼爱她。这样,她每天去幼儿园的心情都是愉快的。有时通过沟通,老师需要家长配合的就是尽量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面对面的交流,能够使问题简单化,同时,也给我们家长一个介绍孩子情况的机会。不要总是说孩子的优点,这样,老师也能适时给予合理化建议,帮助孩子尽快改掉一些不良行为,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是家长、幼儿与老师之间最好的沟通,爱也是可以迁移和复制的,让我们的孩子在充满爱的阳光里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2009-11-04 11:04:5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94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