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天工开悟
天工开悟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高级居民
经 验 值:191
魅 力 值:54
龙    币:146
积    分:147.2
注册日期:2009-06-16
 
  查看天工开悟个人资料   给天工开悟发悄悄话   将天工开悟加入好友   搜索天工开悟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天工开悟发送电子邮件      

南宋象棋大师文天祥

北京满红棋类培训中心 该网址不再展示 />
摘要:象棋是中国的国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造就的知识分子,文天样对象棋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在归腌文山期间,他经常约邀朋友在山中聚会,或登山赏景,或弈棋吟诗,使文山成为当时庐陵、乃至整个江西的象弈中心。他不但棋艺高超,而且有理论建树—撰写了棋谱,首创出蒙目象棋的走法,从而成为中国13世纪的象棋大师,在中国象棋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棋(围棋、象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与琴、书、画并称为“中华四艺”。弈棋既是一种趣味的游戏,又是一种智慧的较量。它一出现,就以其巨大的独特魅力,成为一种挡不住的诱惑,而吸引着各阶层的人们。文人与棋,棋与诗,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天祥是中国传统文化造就的知识分子,所以对中国的高雅文化娱乐活动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他精通棋艺,特别喜欢下象棋。宋末著名诗人、“白鹭洲三杰”之一的邓光荐在(文丞相督府忠义传》中就说过:“垂相喜象弈。”明人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亦云:“垂相嗜象弈。”象棋是中国的特产,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它就在民间盛行。屈原(楚辞·招魂》云:“蓖蔽象棋,有六簿些。”那时的象棋,是指象牙做的棋子,六簿是古代的一种棋戏。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解释说:“投六著行六棋,故为六著。”这是我国早期的象棋,后经秦、汉、六朝至唐、宋,它便发展演变为一种完美的棋类,而成为中国的国棋。文天祥深受屈原的影响,敬佩其为人,所以对他喜爱的象棋也情有独钟,从小就习之,养成了弈棋的习惯,并成为一种嗜好。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在紧张的劳作之后,需要一些娱乐活动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恢复体力与精力。弈棋便是一种休闲活动,可以使人在娱乐中领悟到某种人生真谛,产生一种特殊的快感。以直道行事的文天祥,因不谙官场门道而得罪朝中权臣,从咸淳元年(1265)至咸淳八年(1272),曾先后五次被罢官回乡,过着一种“奉亲课子,弹琴读书”。《回宁国陈节推们的平民生活。中国有一句俗话:“无官一身轻。”中国还有一句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使文天祥感到欣慰的是,他家门前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秀丽的文山,可供他游玩、移情。他‘旧日骑马来山中”、“手持渔竹下寒江”,把自己变成了陶渊明、柳宗元式的人物。他不甘寂寞,经常约邀一些朋友来山中聚会,或登山观涛,或游泳漂流,或弈棋吟诗,或煮茗品评时事,使文山成为当时庐陵、乃至整个江西的象弈中心。在中国象棋史上,文山棋坛是值得人们怀念的。

棋坛如战场,弈棋似打仗。文天祥的《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人高下》组诗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庐陵棋手度战的紧张激烈的场面:

硅臂初来攫晚蝉,那知黄雀沫馋涎。王孙挟弹无人处,一夜碉盘荐峨筵。右一为周子善言。萧耕山能胜二刘,不觉败于子善,子善败于我。射虎将军发欲枯,茫茫沙草正迷途。小儿设取封侯去,总是平阳公主奴。右二为耕山言:老夫败于子善也。坐踞河南百战雄,少年飞集健如龙。甘间只畏两人在,上有高公下慕容。右三为刘渊伯言。所畏者,帷吾与子善。 击柱论功不忍看,筑坛刑马誓河山。当年蜂灌如何似,只在春秋香卫间。右四为刘定伯言。与渊伯上下也。

文天祥这四首绝句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棋坛的厮杀,既形象又生动。从诗中我们知道,五位棋手,以文天祥的棋艺最高、最精,其次是周子善,再次就是萧耕山、刘渊伯、刘定伯。很可惜,棋坛名将周子善、萧耕山的生平事迹不见史乘记载,我们现在无法知道。棋手刘渊伯,即文天祥部将刘珠。侏(?—1277)字渊伯,号小村,庐陵富田锦溪(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小江边村)人。文天样邻曲(两家相距不过一二里)。他与文天祥下棋,“初不敌,穷思一昼夜,遂能对垒”。后从文天祥勤王,专将一军,为督帐亲卫。空坑兵败,不幸遇害。刘定伯(1220-1272)也是富田锦溪人。他名澄,字定伯,号前村。嗜弈、喜酒、善诗。一文二刘都出生在富田,估计周子善、萧耕山也可能是富田(或富田附近)人。

弈棋无老少。从年龄上看,刘渊伯比文天祥小十岁左右,而刘定伯则比文天祥大十七岁。年龄相差如此悬殊的三个人,竟在弈棋这个共同爱好上成了好朋友。这说明,弈棋这项体育活动,能吸引人、团结人,把人凝聚到一块,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拼搏。写到这里,还应该说明一点:刘定伯在五位棋手的棋艺中虽然排名第五,其实他的棋艺也是很精湛的。文天祥在一篇文章中,曾称赞他弈棋“最人幽吵,兔起鹊落,目不停瞬,解剥摧击,其势如风雨不可御,胜败不落一笑”。可说是一名大刀阔斧的攻杀型棋手,胜不骄,败亦不馁,下棋很有个性。与这样的棋友下棋,真是其乐无穷。

强将对阵,更显出英雄本色。应该看到,文山棋坛的高手决不止周、萧、二刘几个人;当时与文天祥交游的一些人,不但善诗,而且擅长象棋,如朱约山、萧敬夫、张宗甫、张景召、赵王宾等人都是。游山赏景,下棋赋诗,这是文天祥归隐文山时的重要生活内容。它反映着中国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即使喜庆节日,有教养的文人学士,也很注意用高雅的方式进行,并不仅仅是爆竹和酒杯。在文山,主人文天样的生日可说是一件大事,宾朋好友自然要借此热闹一番。可文天祥不喜欢世俗的交往,他写诗对朋友们说:

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橘里抨。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扰见伏岑生。

“笼中羽”,指畜养在笼里的家禽;“橘里抨”,指象棋棋盘。这是告诉客人:来我这里祝贺生日,不必捎上鸡鸭鱼肉之类的礼品;我平生最爱下象棋,若能与我对弈一局,那就是送给我生日的最好礼物。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象棋在文天祥生活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弈棋,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看,社会与人生就如一盘棋。文天祥的许多诗歌,就是这样作比喻的。如:“纷纷玄白方龙战,世事从他一局棋。”(《又送前人琴棋书画四首》之二)“疏枝不必惘川画,暗香不到东山棋。”(题张景召簿尉梅墅并饯人南》)“身健尚堪松下饭,眼明正好橘中棋。”(《借朱约山韵就贺挂冠》)“扫残竹径随人坐,凿破苔矶到处棋。”(《用前人(朱约山)韵招山行以春为期》)“闲云舒卷无声画,醉石敲推一色棋。”(《翰林权直罢归和朱约山韵》)“东南折处棋花见,牛女光中搓影还。”(‘送张宗甫兄弟楚观登舟赴湖北试))“夕钓江澄练,春行路布棋。”(《山中即事》)世事、社会多变,文天祥冷眼观察,以“看棋”的方式从容对待:“众人皆醉从教酒,独我无争且看棋。”(《赣州再赠(桂岩杨相士)》)“上马忙呼维,巡檐静看棋。”(《人山即事》)“世上儿孙老,有人独看棋。”“世人空黑白,一色看坡棋。”(《山中》)“羽扇看棋坐,黄冠扶杖行。”(《又赋(病中作)》)“钓鱼船上听吹笛,垠芋炉头看下棋。”(《用前人(朱约山)韵赋招隐》)看清了形势,文天祥才决定“下棋”:“坐中狂客有醉白,物外闲人惟弈秋。”(《山中载酒用萧敬夫韵赋江涨》)“商山弈棋老,赤壁洞箫宾。”(《病愈简刘小村》)“夜静不收棋局,日高犹卧纱厨。”(《山中六言三首》之二)文天祥是一位下棋高手,所写的这些咏棋诗也很精妙,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体验,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作者与世无争的淡泊心态,还有他那坦荡无尘的高洁情怀。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闲情与高情的统一。

作为一名棋手,文天祥不但喜欢下象棋,而且臀于卜象棋,常常在阻甲刷胜,共顶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据《宋少保右垂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和《涌幢小品》记载,文天祥有超人的记忆力,能与棋坛名将周子善在富水河中边游泳边下盲棋(蒙目棋)。他们“于水面以意为抨,行弈决胜负,愈久愈乐,忘日早暮”。也就是说,不用棋子,不看棋盘,用口述来下棋。这种下棋方法,无疑是象棋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难度大,可想而知:只有对象棋中的七个兵种、三十二枚棋子在九十个位置上的作用了如指掌,对各种典型局势下的战术运用自如,并能熟练记住它们,这样下起棋来才会得心应手。文天祥、周子善首创的这种蒙目象棋的走法,标志着中国象棋的棋艺水平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应该承认,蒙目象棋的发明和运用,是文天祥对中国象棋发展的一大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他对象棋的各种走法都有理论概括,撰有棋谱。《涌幢小品》曾经这样记载."相嗜象弈,以其危险、制胜、奇绝者命名:自‘玉屠金鼎’至‘单骑见虏’,为四十局。玉屠,盖公所居之山也。”以文天祥所居之山来命名的《玉屠金鼎》棋局,似乎隐含着文天祥几次罢官家居生活的经历;而《单骑见虏》棋局,则是隐指文天样于德枯二年(1276)正月出使元营会见元军统帅伯颜之事。文天祥这种寓政治内涵于棋秤之中的棋谱命名法,对后世很有影响,为一些进步棋艺家所效法。如1916年谢侠逊、播定思合著的(国耻纪念象棋新局》,就是取清季七十年来外交失败之事实,起《鸦片战争》,终《欧洲战事》,诚可当作别开生面的“国耻小史”来读,从而激励人们起来雪国耻、救中国。关于文天祥撰有《玉屠金鼎》棋谱一事,早在元初,诗人谢翱(1249-1295),就有记载。

那么,谢翱“当日与文山象戏”是指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从谢翱与文天祥相识相知谈起。我们知道,德拓二年(1276)正月,文天祥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元营被无理拘留。在驱往元都的途中,他寻机在京口逃脱了元军的魔掌。后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回到了南方。景炎帝任命他为通议大夫、右垂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他辞免不受,乃以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于七月十三日至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聚兵。文天祥重举抗元义旗的消息,像惊雷震撼着南中国,各地义士蜂拥而来,南剑顿时成了抗元大本营。谢翱是长溪(今福建福安县)人,他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听说文天样开府南剑,便倾家货招募数百名乡兵投奔文天样,以布衣署咨议参军。十一月,文天祥率师人汀州,第二年正月,因汀守黄去疾拥郡兵有异志,乃移屯漳州龙岩县。三月,进军广东梅州。大概就在这个时候,谢翱因故告别文天祥于“漳水泥”。谢翱与文天祥对弈象棋,应是在这几个月从军时间里。戎马佼惚,也要挤出点时间来下棋,这既说明了文天样对象棋之执迷,更表现了文天样的战斗乐观主义精神。

所以,我们千万别小看弈棋这种娱乐活动,其实它就是敌我双方的战争演示。作为一名抗元战士,文天祥即使兵败被俘囚禁在燕京狱中.也没有停止战斗,而是用一种特殊的形式—作诗、写字、弈棋—来进行。“抵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棋淫诗兴薄,书倦梦魂迷。”可说是文天祥燕京狱中生活的写照。对于文天祥这种隐蔽的斗争方式,元朝统治者是有戒备的,并采取了防范措施,直到最后由参知政事麦术丁下令“千户所收其棋弈笔墨书册”。硬骨头的文天祥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以过河兵卒誓不回头的英雄气概,神态自若地就义于燕京柴市,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气之歌。

很可惜,因年代久远,屡遭战乱,文天祥的(玉屠金鼎》至《单骑见虏》四十局棋谱早已失传;但据福建棋艺家林幼如先生说,1943年秋天,他在福州市旧书摊中,发现《事文类聚》烂页中夹有《文垂相玉屠金鼎图》的象棋残局。1956年8月,他撰文在该年广州出版的《象棋》杂志第4期上公布了他的这个“发现”。这一发现,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林先生所见到的《玉屠金鼎》残局图:

炮一平四,将六进一;

马九退七,将六退一;

马七退六,车六进一;

马六退七,车六进三;

马七退六,车六退一;

炮四进一,将六进一;

帅五进一,将六退一;

马六退五,将六进一;

马五进三,将六退一;

马三进二,车六退一;

炮四进一,将六进一;

帅五进一,将六退一;

马二进三.车六退一;

马三进一,将六进一;

马一退二,将六退一;

四进一,车六退二;

炮四进二,将六进一;

五退一,将六退一;

马二进一,将六进一;

一进三(单马必胜单士,着法从略)

据说原谱无着法,其着法是林幼如先生的补作。

我对象棋没有研究,不知这真是文天祥的原作残局,抑或是后人创作的残局安上(玉屠金鼎》的局名?因为在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的旧抄本安昌堂古谱中已有此残局(无题名);谢小然、冯锦诸合著的《象棋精编》(1953年10月初版)中有“马炮胜车士”一局,其杀法亦与此相类似;还有,林幼如先生1943年的“发现”,为什么要到1956年才发表?正如《象棋》杂志的“编者按”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林幼如先生发现的《玉屠金鼎图》的确是文天祥的遗作,那“它将是现有中国象棋谱中最古老的残局”,其历史价值就不能低估。

历史让我们看到,文天祥不是一般的棋手,也不是普通的象棋爱好者,而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棋艺家。从平时的休闲,到行军打仗之余的娱乐,象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使身陷图图,他也没有停止棋事活动,而是经常摆弄棋局,思考着狱中的斗争策略,演示其人生的抉择和战斗风格。对象棋的执迷,使他成了“棋淫”,从而首创出蒙目象棋的走法,设计出《玉屠金鼎》、《单骑见虏》等40局棋谱,奠定了他在中国象棋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们喜爱文天祥的诗文.敬佩其民族气节。现在我们要问:为什么在棋坛上,文天祥也能放射出如此光耀的色彩?要解开这个谜,还得了解一下当时的文化背景。从儒家的传统教育来看,那时的读书人,除了学习儒家经典,精通程朱理学,还得使自己具有琴棋书画方面的修养。文天祥喜爱象棋,精于象棋技法,首先与家庭教养有关。他父亲文仪,人称革斋先生,嗜书如怡,蓄书山如,性格旷达,喜与人交,“乐极浩歌纵弈,视世间融融坛坛,漠不介脑次”、《先君肆裔触材”。他的外祖父曾压,也喜欢“论文赋诗,围棋命酒”。很显然,他们的兴趣爱好,必然会影响到文天祥。再加上当时庐陵地区,象弈之风盛行。这种文化氛围,极有利于造就象棋高手,产生象弈群体。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天祥是中国13世纪的象棋大师。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庐陵棋派,活跃了江西棋坛,推动了中国象棋的发展,把中国象棋的棋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此文由天工开悟在2009-12-02 12:11:29编辑过)
2009-12-02 12:10:4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27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