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无将大车
无将大车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284
魅 力 值:620
龙    币:6386
积    分:3539.4
注册日期:2006-04-12
 
  查看无将大车个人资料   给无将大车发悄悄话   将无将大车加入好友   搜索无将大车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无将大车发送电子邮件      

转贴一篇我们老师写的教育心得。这是曹老师在学堂“教育沙龙”做的主题发言。
十六字真言——我的工作信条
[日期:2009-12-08]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曹心萍


什么是教育沙龙呀?

还是别说“讲座”这个词了吧,我更喜欢“沙龙”这个词,感觉更轻松随意更有活力一些,彼此的视角和对话也更平等一些,而且,我实在觉得自己好像硬要讲一个主题讲座呀什么的,不太能够足以胜任似的,这我可不是谦虚才这么说的,而“沙龙”呢,从我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初次接触到这个词,我就觉得比较喜欢。

那时候,尽管我还不懂到底什么是“沙龙”,但我在心里是这么想像和理解的:一群朋友,或者志同道合的工作合作伙伴,或者就是一堆陌生人,由一个发起人组织带头,找一个惬意的休闲场所,喝喝茶,吃点小吃,聊聊天,谈谈天什么的,看似随意漫无目的貌似休闲,实则会涌动精彩的语言, 会出现思想的碰撞,会有智慧的融合,或者还会有意外的惊喜——找到心灵的知音,人生的良师益友。

这天,一个老师问我:哪天你沙龙呀?班里的孩子们惊奇地瞪大眼睛问我:什么是沙龙呀?还没等我回答,嘟嘟六六他们就自己解释了:沙龙就是杀一条龙吧!哈哈哈哈……孩子们笑得开心极了,我也笑的不行,孩子的理解真是精辟。

沙龙会,可能应该是主题鲜明的那么一个讨论会,但今天,我想说说的是自己工作的状态,心态,感受,体会或者心得什么的,可能会说的比较散,比较自由,比较乱,但不会离谱的,呵呵,还请大家见谅。

就说说咱们自己的事和孩子的事,因为两者之间都有密切关联的。

理想的境界

我的头脑里好像有一个不太受我控制的精灵,常会让我的想法旁逸斜出,譬如说:在我内心里特别抵触枯燥冗长的会议,我自己在心里戏称为“中国式会议”。有时特别想突破传统的开会模式,但想的时候,又不敢轻易去大胆尝试。

看到邵蕊老师潇洒流畅自然大方地把自己要表达或阐述的东西那么随性而自然的展示出来,令人耳目一新,我在心里说:会是可以这么开的,我好欣赏。

说到这儿,人的谈吐气质,我觉得内在的积淀是最重要的,当然有极少数人有着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可是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先天的优势条件,还主要靠我们后天不断的勤奋与修炼。

我总觉得自己以前虽然工作过那么几年了,但好多时光好像都虚度了似的,感觉自来了日日新之后,才真正开始懂得学习了,开始成长了,我觉得遇到优秀的人,能引领你的良师益友,他会给你人生和工作上的指引,值得庆幸的是,日日新就是这样的环境。

在工作之余的闲暇里,我经常会思考两个问题,渴望自己在不久的将来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

一是做人的境界,即人生境界;

二为工作的境界,即教育境界。

我心里有一个美好的追求,也算做理想吧,因为我深知现在的自己还远远不够丰富,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多,所谓,学无止境。

我期望的人生境界

我所期望的人生境界是,与生活的距离能够拉开,在生活的圈子里易进易出。

易进

生活本身是俗的,甚至是浮躁的。我想,必须进入生活的琐碎中去,柴米油盐,人情来往,你,我,他,都不是单独一个人孤立于世,也未看破红尘,也非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在这世间,因为跳脱不开,就得活着,快乐的活着,好好的活着。

面对生活,就坦然平静地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吧,发现并去享受其中的尘俗之美,尊重并热爱生活,尊重并热爱生命。慢慢的,你会发现,哦,生活,原来也是很美好的,因为它的俗,因为它的烟火和饭菜的香味,带给我们温暖和归属的感觉,因为伤心流泪时亲人或朋友的一句关心的询问,因为每一片绿叶,每一朵晚霞,每一个孩子的笑脸,让我们体会到的柔软和感动,因为,这就是生活,怎舍得逃脱?

易出

如果,亦能从俗世中跳脱出来,理性的看待生活中、人生中发生的一切世事,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在尘俗的生活中,如同上楼梯,从一楼上到二楼,回头俯视一楼每一级台阶,就是在透视过去,审视过去。让理性如同碱性溶液一样,中和一下自己原本太感性的酸性溶液的精神与心灵。就不会迷惑其中,就不会困顿不前,就不会消沉度日,就会坚定脚步,继续攀登人生的每一级台阶。

这种在世俗生活中跳脱自如的人生境界,是我心向往之的。

我期望的工作境界,教育境界

有一个地方台的主持人,她说,将来她想要达到的主持境界是: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

我想,尽管我们不在一个环境里工作,工作内容相去甚远,但她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能否借鉴一下呢?

我找几个词来概括一下自己所追求的工作境界吧,思来想去,觉得这么说比较合适,即:诚敬友善、谦和融通、仁爱美丽、个性自信。

我觉得这样对待身边的人,不管是老师、家长、孩子,还是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很好很易于让人接纳的。

一、诚敬友善

“诚” 即真诚。 目光中流露出的语音语调都会在细节中反映出你是否是一个真诚的人,真诚地对待别人,是会打动人心的,会让很多事情得到妥善的解决。

“敬”取尊敬、尊重之意。 对待老师、家长和孩子,我们班基本是定期把家园联系本带给家长,让他们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校园里的各方面情况,而家长们反馈回来的信息留言,他们那端正的字体,字里行间可见一斑的细致与感谢之意,溢于言表,令人感动。因为我们彼此之间的互相尊重与信任,让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就这样悄然地搭建好了。

“友善”,一个面带友善的微笑的人,你能拒绝吗?是的,微笑是最好的表达,无声却温暖,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多好!

如同打电话时,隔着冰冷的话筒,对方是能够感觉到你是否在微笑的。

来自于别人给与的关心和友爱会让人内心倍感温暖。前两天我感冒了,大家都来问候我关心我,我心里好感动,昨晚的白毛女歌剧票,我觉得应该让票给吴老师去看的,但我实在真的是太想去看了,所以,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让吴老师帮我照看我班的孩子。下次有机会,我一定会很愿意让票,给别人优先吧。

二、谦和融通

我分解的是:谦虚、平和、宽容、通达。

一次,我有幸跟林老师去一个朋友那儿喝茶,认识了做茶道的吴老师。

第一次见到他,觉得他的目光之平和,神态之安详,那种气定神闲的儒雅气质, 真的如同他的茶道理念一样:平和融通。

他说,他从未遇到能够让他生气的人,说着话的时候,他始终都是面带一种微微的笑意,声音不高不低,似乎没有了抑扬顿挫,语速不疾不徐,我觉得他是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一般人看到他的平和详静的神态,自不好意思去让他生气了,像我就是,当时按捺下了这种跃跃欲试的想说个什么问题惹他试试的念头,自然收敛了自己,但我还想下次见到他,再找个机会试试呢。呵呵。

我在心里想:他不仅仅是在做茶道了,他在修炼人生之道,而且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

由此,我感受到,市井之间其实藏着很多高人的,也许他们貌不惊人,但实乃大隐隐于市。

如果我们内心习得了这种平和融通,那遇到别人怎样着急忙慌的发脾气,我们也自不急了,真是到了一种很高的修为。

主要是面对孩子的时候,我想把持一个原则:孩子,你急,我不急。但很惭愧,有时偶尔还是会脾气急躁一些,语气重一些,声调高一些了。

其实,我们大家做事,可能别人只能看到一个结果,但真正了解和关心你的人是会明白的。凡事问心无愧足矣。

谦虚,是美德。咱们都是有良好的修养和内涵的人,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很谦虚,就让我们互相赞美吧,给人信心和力量的适度的赞美。因为我们成人也是需要的,不只是孩子需要。如今,孩子所得到的关注和夸赞之词并不匮乏,或者快要到泛滥的程度了。

托尔斯泰说:甚至在最好的,最友爱的,最单纯的关系中,阿谀或称赞也是不可少的,正如同要使车轮子转的滑溜,膏油是不可少的。

阿谀,我们倒不至于,但我认为,发自内心的赞美还是很需要的。

我所得到的欣赏和赞美之词,我最喜欢的是大车老师说过的一个词:灵性。 第一次见到大车老师时,他说,一看我就是一个比较有灵性的人。是不是就是很有可塑性,很容易接收好东西的人的意思呀?我在心里暗想。真的,灵性这个词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激励。需努力才配得上这个词。

发现生活之美,发现生活中人性之美,发现周围的人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与肯定和欣赏吧,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来自于自己内心的足够的自信的,有时需要来自于他人的一句中肯之词所传递的力量。

三、仁爱美丽

你靠近她,看到她的脸庞,她的目光,她的身影,你和她说话,或和她一起做事,你都能感受到自她身上轻轻散发出来的那种叫做温暖的气息。这是我能给与“仁爱”这个词汇所代表的涵义的理解的最好的表达。

这种温暖,它能焕发出人心中潜在的良善,能让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更加融合与和谐。我想起读过的一个小故事《落水》。

一个被警察追捕的抢劫犯逃跑到一条河边,当他正拼命狂奔的时候,突然听到河里传来了孩子的呼救声。“有孩子落水了!”罪犯心里一惊,不由得脚步就缓下来了,他内心里几乎没怎么经过太激烈的挣扎,就跳到河里去把那个落水的孩子给救上了岸,当然,这个罪犯还得接受他该受到的法律惩罚,但,我们都清楚的看到,他已经把自己落水的灵魂也救上了岸。有温暖的阳光照进了一颗曾迷失的心。仁慈之心,人皆有之。

我们的孩子本身都是一颗颗蕴育着无数希望的种子,他们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我们该以何态度和心态来对待他们呢?

我们的爱,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如果要单纯地给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分一下类的话,那么,可能有的稍加引领即可健康成长;而有的迟迟没有开化,需要耐心细致的等待和关爱。

有一个人,他的后花园里种了一些果树,这年春天,很多树都应时而发芽了,只有一棵树似乎沉睡未醒,迟迟没有发芽。主人一看,觉得这棵树已经死了,想把它砍掉。他的朋友恰好来拜访他,朋友看了看树之后就劝他说:你先别忙着砍树,再等些时日吧,这棵树并没有枯死,它只是还没有到发芽的时间而已。

大约又等了一个月的时间,那棵树真的吐出了新芽,后来还长的枝繁叶茂,果实也结的不少。

我们要以仁爱宽容的心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孩子自身潜在的能力。“信赖,产生美好的境界。”这是作家冯骥才先生在《珍珠鸟》课文中说的一句话,我记忆特别深刻。

朋友送给冯骥才一对珍珠鸟,这是一种特别胆小敏感的鸟。刚入冯家时,只躲在先生窗台上的爬山虎藤蔓里,一点都不敢露面。先生就安静起居,悄声写作,每日只把食物和水给放在藤蔓前。就这样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不久之后,慢慢的,那鸟儿就敢于抛头露面了,先是没事飞出来在天花板上盘旋几下,接着就敢落在先生的写作台上了,而后竟能飞落在先生的肩头,用淡黄色的小嘴去啄先生的笔杆,在文稿上随意散步了。

人与自然,本是一体。而这种温情,当时学习时就有一种感动直入我心,引得我浮想联翩,真想亲见那般美好的情景呵。

仁爱会催生出美丽,谁说不是呢?

仁爱之美,真是好美。

四、个性自信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想,可能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优雅自信的人吧。但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如同天鹅那样有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高贵优雅的气质。

我们平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玩耍,也是要注意自己的外表的。就是,我个人认为我们要突破传统的幼儿园老师那种已被界定的穿衣着装模式,为什么非得一定要把头发梳得整齐滑溜,要穿的像个老师?对,就是这句话:你要像个老师的样子。

但我想,老师的样子不是穿出来的。朴素最好,简约很美。但每个人要有每个人的风格和个性。

我很欣赏我的一位老师,她说每次要去给学生上课之前,都要对着镜子审视一下自己,不只是看自己的穿着,还有脸上的表情,要有自信的微笑。

穿衣和吃饭,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位,真的也很重要。

我们在挖掘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同时,我们也要保留或者塑造自己良好的个性。譬如勤于读书,就是最好的方式。

我把自己平时看书的范围分为主流阅读和非主流阅读。这来自于我对主流艺术与非主流艺术分类的借鉴。呵呵,当然,我是不懂 什么主流艺术与非主流艺术的,只是偶然间看到这个名词喜欢而已。

我希望,在工作之余,一定要拿出时间给自己,不让自己空虚荒芜,停滞不前。在忙碌之余,要让自己有安静的时间,才能让步调从容一些,所以每天都需要读书和思考。不管是看什么书,哪怕是一本杂志,或一张报纸。

我粗浅的认为,作为一个老师,主流阅读范围里应主要是教育专著类的书籍。但我这人还是比较懒于动脑,打开这样的书的时候,有些时候读不进去,就搁置一下,心想,以后有空在读吧。相对读教育专著来说,我更倾向于开卷有益。就看一些与教育相关的杂书也挺好的,有时看一些闲书。最好,自己能是一把漏勺,把精华的优秀的有用的东西捞到自己的头脑里,让糟粕的流失,去粗取精吧。

自信,应是来源于内心的坚定,积蓄沉淀下来的力量,自我给予。但也需要别人的肯定、信任和赞赏,这会让人的自信更充分,继而更有魅力。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周遭的人都会感受到她的气场;就让我们为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而努力吧。

每个人都是人生长河中的一颗小石子,被时光的流水冲刷打磨,加上相互碰撞,能够保留自己良好的个性,去伪存真,非常难能可贵。我希望我们都能坦诚、自信、优雅地活着。

因为,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幼儿园老师,也不仅仅只是想做一个幼儿园老师。

我常暗中自嘲自己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常感慨和遗憾自己去过的地方太少,见识的东西太少,领略的风景太少,吸收的精华太少,心胸和眼界还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那么开阔,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得走出去,得出去走走。

我想,从2010年开始,让自己的身、心、灵都行动起来。

09年11月19日

--
孩子是一粒种籽,做教育本质上即是做环境。
做一个好环境,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
2009-12-22 14:39:0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01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