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Maxim
Maxim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6912
魅 力 值:2230
龙    币:4609
积    分:5262.5
注册日期:2005-08-26
 
  查看Maxim个人资料   给Maxim发悄悄话   将Maxim加入好友   搜索Maxim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Maxim发送电子邮件      

我随便说几句啊
你的影响力一说,似乎支持了地下老师的观点。他批评我“侧切”了。

但我确实不敢当,我只是比较关注幼儿教育,幼儿又主要是由妈妈教育的,所以也不时地与妈妈做些交流。除了这个理由之外,就是帝国老师所说的,我有两个毛病,一个是职业病,一个是网瘾。

就你这个议题来说,你引用《美德教育指南》一书,说“孩子并不是天生‘纯洁’,他们既有善的潜能,也有毁灭的潜能。这个观点我大致赞成。但我以为这与我说的孩子自然是美好的不矛盾。因为这本书谈的是孩子成长的各种可能。而我说的自然就是美好的,大概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孩子生下来就是美好的。这也是我们喜爱孩子的一个理由。这个是情感上的理由。另一个就是指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孩子的成长必然是美好的。但是,如果成长环境不是自然的,而是扭曲的,孩子的成长也会被扭曲,就可能为恶。

我相信你看过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梅花自然就是美好的,但文人画士有固定的爱好,所以种梅人“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龚自珍的文章别有寓意,但我以为用在这里也是合适的。用篮子的话说,父母的镜子大多是古怪的,他们用这个古怪的镜子看孩子,自然觉得他太闹,太淘气、太不听话,要斫、要删、要夭、要锄,遏其生气,以求合自己的心意。另一方面呢,又过分溺爱孩子,有意无意地养其娇骄之气,助其为恶。这两种父母多了,小屋常有“病孩”,也不足为怪吧?平时不用功,临时求妙策,who有?

我想这一段也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无论是遏其生气,还是养其娇骄之气,都病在父母。你提倡美德教育,其实也是要补父母不足,让其尊重孩子的天性,发挥孩子的潜能,促成自然为善。所谓恶,不过是一种警告和预防,而且限制孩子不向恶的方向发展,也得借助孩子自身的美好德性。这点我在与啾啾谈积极心理学时已经说过,你可以参考。这是我前两天写的一段话,没发在这里,但与这个话题有关,也转来供你参考

“孩子是上帝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除了爱孩子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他们,协助他们成就健全的人格,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影响他们,所以我以为幼儿教育的第一步,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除了要读育儿类的书之外,或陪孩子读幼儿读物,还应该读些有助于自己的精神教养方面的书。否则,孩子大了,父母就得靠边站了。

我还相信,如果父母对于如何成就自己的健全人格毫无关注,他的教育事业也很难成功。我希望你能和我一样确信,只有自身具有精神教养的父母,才可以谈得上言传身教,也能赢得孩子持久的尊重,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较为健全的人格。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疏远父母,拒绝与父母交流,一个重要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进入了叛逆期。叛逆期已经成为许多父母自我安慰的借口,但它掩盖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孩子疏远父母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很难从父母那里得到理解和教益。父母要想对孩子保持人格魅力,必须持续地提高自己的精神教育。”
(此文由Maxim在2010-02-02 17:12:28编辑过)
2010-02-02 17:04:5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1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