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完美母亲
完美母亲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134
魅 力 值:33
龙    币:70
积    分:91.1
注册日期:2010-04-16
 
  查看完美母亲个人资料   给完美母亲发悄悄话   将完美母亲加入好友   搜索完美母亲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完美母亲发送电子邮件      

都是分歧惹的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怎么保持和谐(转自《孩子到底应该怎么管》一书)
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要尽可能达成共识,达成一个科学、理性、适合孩子发展的共识,这样才能有一个和谐、和睦的家庭环境,才会对孩子成长有益。否则,一旦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分歧介入你与伴侣之间,得来不易的和谐就会不攻自破,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下面这一幕,分歧的“威力”可见一斑。



“癞上”玩具的春春

在一家肯德基餐厅的开心乐园区里,一对年轻父母领着5岁左右的小女儿春春,开心地吃,又开心地玩儿,一看便是令人羡慕的和谐的三口之家。

吃、玩儿结束,正打算走,春春突然“瞄”上了鞋架旁边的一个玩具展柜,里面陈列的都是肯德基儿童套餐里加送的玩具。喜羊羊、么么熊、咔啵猴……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没错,春春“癞上”玩具,非想要一个不可。

妈妈去了洗手间,一个人留下来陪女儿穿鞋的爸爸发话了:“爸爸的钱不是都买刚才那些好吃的了吗,还哪有钱买玩具啊?”

春春还是紧盯着玩具柜,但也不再纠缠。很快,妈妈过来了。

“妈妈,给我买一个玩具!”春春知道爸爸没钱,转向央求妈妈。“人家不卖!那是摆着让人看的。”妈妈解释道。“爸爸说是卖的!”春春争辩着。“他说卖?听他的呢!走,回家!

“不,是卖的!给我买!”春春拗起性子来。

妈妈朝爸爸瞪了一眼:“看,你惹的吧?”

“不听话下次不带你出来了!”妈妈厉声对女儿喝斥道。“哇——”春春搬出了“看家本领”,不过还是被妈妈硬拽出餐厅。



原本挺和谐的一家人,就因为一个语言上的小小分歧,引发了一场不和谐的“家庭战争”。

孩子由于经验、认识有限,他判断事物的标准几乎全部来自于心目中的权威——家长。孩子无条件、无质疑地信任着家长,家长说对的他就认为对,家长说错的他就认为错。所以,当父母双方对一件事各持己见时,可想而知,孩子心里会多么矛盾、混乱和不知所措。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谁说得对,更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如何做,于是不得不使出仅有的保护自己或是反抗父母的手段——哭闹。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患上难治的焦躁任性的毛病,还会“节外生枝”,衍生出诸多“并发症”,例如胆小内向、谨小慎微、是否不明、甚至出现“双重人格”等诸多不良性格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告诉我们,只要孩子感到母亲和父亲对“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是与非的概念产生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分歧,那么,即使最合理的要求,在他们看来也会是暴力、强制,是对他自由、欲望的践踏。这样就会让孩子变得任性、不讲理。

当然,当一个事件突如其来地降临时,很少有人会具备心有灵犀的默契,进而配合得天衣无缝,即便是在一起生活很久的夫妻也不例外。处处一致是何其之难!不过这里还是要说但是,在孩子教育问题面前,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分歧变成共识。

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我们做到这一点呢?关键是在平时通过沟通确定好对待孩子应持有的一些基本原则,再在孩子出现“状况”时“按原则办事”,这样在具体问题前采取的具体办法就会大同小异,就不会产生原则性的分歧。

发生在肯德基餐厅的那个事件里,家长需要把握的原则是:第一,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否则家长会失去威严,又很可能惯坏孩子。第二,不要用“欺骗”手段“对付”孩子。善意的、童话般的谎言是一种极具智慧与技巧的爱,是为了呵护孩子脆弱、稚嫩的心灵所独辟的一处温暖、和谐的港湾;而信口开河、不加思考的欺骗,却不能不说是一个企图圈住孩子的圈套和陷阱,会伤害孩子的心灵。第三,要尊重、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不当的行为需要制止,但情绪和感受没有对错之分,不让孩子发泄出来,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好性格的培养都有害无益。

前面那对家长,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统一的原则性共识。首先,爸爸妈妈对是否满足孩子的要求模棱两可,尽管表面上并没有接受孩子的要求,但是他俩话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我不给你买,是我没有钱/人家不卖”。同时,他们把“哄骗”当作管教孩子的手段,编出了前后不一致的谎言,使孩子的头脑产生混乱。孩子无所适从,于是耍起脾气。而当孩子因为迷惑、委屈而宣泄负面情绪时,家长又全然无所顾忌。

明智的做法应该是,要么明确对孩子说你不能给他买,没有任何理由;要么让他费点周折再得到玩具,可以许诺改天(例如孩子生日时)再给他买,不过一旦许诺必须兑现,否则千万别轻易许诺。另外,如果柜子里的玩具确实是非买品,即便买套餐也无法得到,就直接告诉孩子这一实情。父母双方无论各自采用哪种办法,都不会出现大的分歧,因为这些办法的原则、立场都是一致的。然而毫无疑问,有些孩子的反应可能仍旧是哭闹,这在情理之中。试想,即便是我们大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样会失望、伤心、甚至是愤怒,只不过不会情绪失控罢了。重要的是别忘了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我知道你很想要,你现在得不到很难过。”别小看这样的话,它简单但却贴心,你说完了,孩子也许还会哭一会儿,但此时的哭闹是不会留下任何心理阴影,孩子发泄够了,很快就会好起来,什么都不记得了。
2010-04-19 14:17:4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5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