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幸福丁丁妈
幸福丁丁妈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1355
魅 力 值:779
龙    币:4079
积    分:2155.2
注册日期:2005-12-27
 
  查看幸福丁丁妈个人资料   给幸福丁丁妈发悄悄话   将幸福丁丁妈加入好友   搜索幸福丁丁妈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幸福丁丁妈发送电子邮件      

重读<爱心树>——解读爱的真谛
《爱心树》(the giving tree),作者,希尔弗斯坦,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还是丁丁一岁的时候,看的是英文原版的绘本,文字很美,很流畅,很安静。黑白线条的图画,很简洁,似乎没有多余的一笔。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的故事,小男孩很爱大树,大树很爱小男孩。小时候,小男孩和大树游戏,捉迷藏,采树叶,小男孩和大树都很快乐。慢慢的,小男孩长大了,不快乐,走了,回来了,走了,回来了,大树都尽她所能的给予男孩她的所有。最后,男孩变成了老人,他回来了,已经变成一个树桩的大树,说,我没什么能给你的了。男孩说,不用,我就想找个地方坐坐。 于是大树挺直了身子说,那就坐在我身上吧。 男孩坐在树桩上面,大树很高兴。



看完这本图画书,很感动。感觉大树像妈妈,就像很多大人和孩子看后的感觉一样。



后来,看到有家长分享这本书,说不喜欢看到那个无限索取的孩子,不愿意看到大树如此纵容这个孩子。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让孩子更加独立。于是,我也这样认为。后来,没有再把这本书拿给孩子看,不是我不喜欢这本书,是我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讲这本书。

直到有一天,我再次翻开了这本书,重读之后,发现,我们不知不觉中在误区中行走了很久。

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感觉都是那么的相似,都感受到大树就是妈妈,大树的爱,就是妈妈的爱。为什么,我们后来又没法接受大树的无限给予的行为了呢?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男孩的索取,而没有理解大树,没有理解男孩。



大树,就是大树,她所拥有的就是树叶,果实,树枝,树干。这是她的所有,所以她愿倾其所有的去爱男孩,并且一直为她能为男孩做点什么而快乐。

男孩,就是男孩,他爱大树,和大树在一起的时候,他很快乐,离开的时候,他有自己的生活,当他需要大树的时候他选择回来,当他想离开的时候,他就离开。因为大树是他爱的港湾,所以他走的时候,不会担心大树的责备,他回来的时候不会担心不被接纳,哪怕他再无能,再颓废,再不知所措,他也不会害怕回到他的港湾,因为他相信大树对他的爱。

没有男孩的日子,大树很孤单,但是大树思念男孩的时候,没有责怪,所以当男孩回来的时候,大树很快乐。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生活。



作为妈妈,我们所拥有的是什么? 是信任,是关爱,是给予,是接纳,抑或,是怀疑,要求,是希望,是。。。

作为妈妈,我们爱孩子,我们给予孩子,是充满了快乐,还是充满了期待和要求甚或回报?



当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是否只希望看到他取得好成绩?

当孩子工作的时候,我们是否只希望看到孩子成功?

当孩子脆弱的时候,我们是否会要求孩子要坚强?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跟孩子说“我爱你”。



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因为我们认为这一切太正常了,因为我们的生活就是有这么多条件,这么多现实。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离开家很久没有联系的时候,我们的思念里除了思念还掺杂着责怪。

所以,当孩子回家的时候,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所以,我们词典里有荣归故里这个词,还有衣锦还乡这个词。



现在,让我们再看一次《爱心树》。



大树不是妈妈,大树是妈妈的爱,大树的树叶果实树枝树干是爱的延伸,是尊重,是理解,是接纳,是信任,是能量。现在,你再看到男孩回来拿走大树的树叶果实树枝树干的时候,你就不会为男孩的索取而愤怒了,因为他要的正是大树能够且愿意给的。他得到的也不是用金钱衡量的物质,而是从爱里获得的能量;你也不会为大树纵容孩子给孩子太多而生气,因为大树给的,只是她能够且愿意给的,是全部,但是不多也不少。

再看,男孩离开几年,十几年没有回来,大树思念但是没有责怪,所以当男孩回来的时候,大树很高兴,因为她爱他。她没有因为男孩失败落魄而责备他,直到最后,大树给男孩默默的陪伴,正是男孩最需要的,也是大树最需要的。所以他们都很快乐。 没有男孩奔波流离的述说,没有大树常年思念的话语,有的只是此时时刻的快乐。



于是,我知道,我该给孩子怎样的爱了。





后记:

再次重读《爱心树》是在我参加了花径父母课之后,林巨老师传授的教育的真谛,让我再一次的反思,何谓无条件的爱。

老师课上讲到的:真正的教育是“给”,不是“要”。正是这句话这让我想起了《爱心树》这本书,再次阅读,也让我更加深刻的体味了爱的真谛。

--
该用户签名已经被关闭
2011-01-21 17:02:5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6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