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笨笨的聪聪
笨笨的聪聪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6757
魅 力 值:529
龙    币:13115
积    分:6901.8
注册日期:2006-10-31
 
  查看笨笨的聪聪个人资料   给笨笨的聪聪发悄悄话   将笨笨的聪聪加入好友   搜索笨笨的聪聪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笨笨的聪聪发送电子邮件      

“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取其优
“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老人带孙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对孩子教养方面的分歧与矛盾也很突出。老人会溺爱迁就孩子,但也有丰富的经验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年轻父母急需补上的一课。

  婆(公)媳“拉锯战”

  春节前“迁徙”回老家的公婆至今还未“迁徙”回来。TIM已经不下几十次,极其煽情地在电话里倾诉“相思之苦”。 他还用刻不容缓的口气命令二老下周一速速“空降”,好推翻我的“统治”, 救他于“水火”。探得二老的归期,我明白,我又将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拉锯战”。

  第一个要接受的“挑战”可能就是,我刚刚借助二老不在的这段时间给TIM培养出的“进餐习惯”立马就会被“打回原形”。眼前立马闪现一个小孩子扯着嗓子在那里喊“奶奶,喂喂”。然后奶奶左边喂饭,爷爷右边讲“奥特曼”(书),前边的电视还在轮番播放动画片。“愤怒主妇”我杵在一边扯着嗓子喊: “自己吃,不吃也不喂。”可是任我喊破嗓子,这个小孩子都无视我的叫嚣,还在那里得意地笑。因为他的“左膀右臂”这会儿肯定喊 “要喂他的,不然会饿坏他,你看本来就这么瘦。”他才是爷爷奶奶的心肝。

  为了让这个小孩子明白“不劳而获”有多可耻,并深明“自食其力”才是他健康成长的硬道理。我规定他每天如果自己好好吃饭可以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表现好懂礼貌再奖励他一朵“小红花”,上课不开“小差”还可以奖励他一朵“小红花”……以此叠加到六十朵 “小红花” (及格万岁),我就可以考虑奖励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在我的专制下,这个小孩子虽然怨言万千,可是也不敢违拗,因为妈妈我说到做到。估计是我的“压制”已经让他忍无可忍,一听到爷爷奶奶立马会赶来“救驾”,就忍不住张狂起来,对着我挤眉弄眼地“挑衅”:“爷爷说回来就给我买玩具,而且还是我想买就买。”

  是啊,是啊,你最会抓爷爷奶奶的“软肋”。只要这边一喊“不买玩具不吃饭”、“不买玩具不叫你们爷爷奶奶了”,公婆就忘记自己的“身份”——也是趟过穷日子的人,乖乖敞开自己的荷包满足孙子的要求(无理的)。最后还不忘这样自我安慰一番:“一家就这么一个孩子,又‘不差钱’。”乖乖,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不厌其烦地给TIM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他明白“分享”、“谦让”是多么美好和幸福的一件事情。可是架不住公婆潜意识里的那种袒护:“TIM小,让着他。”这个小孩子立马就想当然地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得为他开道。这边我刚刚买来“三字经”,希望那些“人之初,性本善”的吟诵可以潜移默化地直抵他的心灵深处。但是架不住爷爷那边一通“人之初,性本善,你不给俺吃,俺不给你干”的乱侃,就把这个小孩子挑逗得咯咯咯直笑,不再配合我当“诵经的和尚”。还有可气的,就连我教了N遍的美丽诗句,也被爷孙篡改成低俗的打油诗“床前明月光,李白烧鸡汤”来向我“宣战”(抗议)。呜呼,难道我真的“拔苗助长”给孩子“施加压力”了吗?

  晚上躺在床上我就想,TIM很多时候,就像一块待雕琢的木头,我跟公婆就是分立两边的拉锯人,两边人都在那里热火朝天地拉啊锯啊,只是力气却使不到一块儿。你说苦不苦?!

  ■文/菟丝花

  夺回“教育权”

  丫妈就是隔代教育的产物,面对自己的任性、暴躁、怨天尤人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坏脾气,痛定思痛,还是觉得隔代亲可以理解,隔代教育却是万万不行。

  但是,想从祖父母手里夺回孩子的“教育权”并不是容易的事,首先,孩子未上学的几年,丫妈要上班,孩子还得依赖祖父母带。其实教育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但丫妈那时没有意识到此严重问题,再加上身边姐妹的孩子都是如此隔代养育,再再加上,没有老人带孩子的同事痛诉保姆的坏处以及公婆撒手带来的筋疲力尽……就这样,丫妈放手,任爷爷奶奶把宝儿带回乡下去了。

  乡下的风是和煦的、太阳是温馨的、景色是优美的、空气是清新的,就在我抱住这诸多好处解忧时,问题也来了:孩子比人家穿得多、比人家胆子小、比人家“认生”……我对丫爸说出此忧虑,丫爸说:“也许你家孩子就这性格呢?别什么事都怪爷爷奶奶,怎么一点不懂感恩!”赶紧噤声。但是但是,多年以后,当我接触一本国外的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情商的书时,我又大吃一惊:原来我们小时候受过的许多许多“相当合理”的教育都是错误的,而我们还让这种错误继续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实践。于是,决定赶紧跟孩子住一起!

  但是,当你教育孩子的同时,又要纠正一对老人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时,那是相当吃力不讨好的。这边想让她独立那边却宠,这边想戒她零食呢,那边却拼命买,这边想让他大胆去探险,那边却认为安全最重要。于是,又决定“辞退”爷爷奶奶,自己带孩子。自认为“辞退”这种事还是丫爸来干比较“温情”,结果丫爸相当不情愿——他也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对我“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的能力不乐观。

  其实何止是他,连我自己都没信心。后来,我不断向身边的能干主妇取经,并利用一个暑假做了一次尝试,发现自己带孩子确实累,但收获却大大地有——宝儿的电视瘾戒了、哭闹瘾戒了、零食瘾戒了、胆子也大了……就这样,自宝儿上一年级后,我们就没再跟爷爷奶奶住一起,爷爷奶奶落得清闲,我的教育策略的执行也畅通无阻落得心头轻松。

  定期,我们带上宝儿去看望爷爷奶奶,让祖孙尽情享受隔代亲情,每当看到宝儿懂事自主独立的一面,爷爷奶奶就夸奖不止,对于我的新式教育,他们也开始心服口服。

  ■文/月方

  感谢外婆的“顺其自然”

  每每别人问起我对孩子什么方面最满意的时候,我都会自豪地说:健康的身体啊!要说,我们家的孩子身体健康是当时小区的模范:从小到大,从未打过点滴,从未住过院,每年独生子女医疗费消费数为“0”。这曾经是同龄孩子圈中的传奇,是朋友们不厌其烦讨教的宝典,也是企业工会让我做经验报告的标题。然而这一功劳的背后,站着一位巨人——孩子的外婆,我的母亲;她拥有一个绝招——源于自然。

  孩子出生在90年代末,那时,我们的经济状况好,周围的朋友们育儿纷纷开始买外国奶粉,买各种高档米粉,穿纸尿裤,坐小推车……帮助我们带孩子的外婆说:别整花里胡哨的东西,我们一切源于自然:吃母乳,喝粥,用尿布,在地上爬……纵然我们想狡辩,但是,孩子一直保持健康的身体却是铁的事实,眼看着一般大的孩子们频繁出入医院,而我们相安无事,于是,便从了母亲——事实胜于雄辩。

  于是,外婆在孩子能添加辅食的时候,变着花样熬粥,今天是白菜粥,明天是萝卜粥,后天是红薯粥,外婆每天坚持早早去菜场,买那些还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回来给小孩烹饪。在年轻妈妈们能一口气说出很多高档米粉品牌时,我只能掰着手指数外婆熬的各种粥。

  7个月,有的孩子会爬了,9个月,有的孩子会说话了,10个月,有的孩子会走路了,1岁3个月,有的孩子能数数到5了……我每每慌慌张张回去向母亲汇报这些偶像时,母亲总说:别急,慢慢来,咱顺其自然,一切都会有的,早晚的问题。那时,不流行“淡定”这个词,不然,我的母亲一定是最淡定的外婆。外婆不急不躁,坚持不拔苗助长,让孩子顺其自然生长,每天给她吃饱穿暖,就带出去看鸟飞草长,孩子成天乐呵呵的,也让我们很安心上班。正如母亲所说,我曾经向往那些先说话先走路的事,女儿后来都会了,也就迟那么一两个月的事,曾经让我慌张到极点,如果不是母亲以淡定的态度劝我这位毫无经验的年轻妈妈,指不定我会做出什么荒唐的事儿呢。

  母亲带孩子还有一点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无论晴雨天,母亲坚持带孩子户外活动,记得当时母亲还给我传授一经验:接地气的孩子好养。她早中晚都带孩子出去,一滚一身泥,外婆等孩子睡后,就洗衣服,一天换三次,我都看不过了,外婆说:世界上什么最大,天大地大。别把孩子关在单元楼里,眼光狭窄。就算现在孩子上初中了,无论作业多么繁重,我都坚持向母亲学习,每天让她坚持户外活动,所以,在全班50%都戴上近视眼镜的情况下,女儿的视力仍然保持在5.2,令人羡慕!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母亲回家了。但是,只要遇到育儿问题,我首先想起的还是给外婆打电话,请教。毕竟,她是我带孩子路上的导师,优秀的导师。

  很多时候,我们说起隔代教育就想到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和知识观点落后的种种弊端,其实,不全是这样,人的一生,走过的路多,经验必定是多的。有过育儿经验的老人还是有很多方法值得新科妈妈学习的。凡事,我们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就OK了。

  ■文/梅子易

  育儿路上的援军

  老公不在家,我成了一家之主。性格里多了份坚韧,这是令我骄傲的。令我头疼的是,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我必须红白脸一起唱,时间久了,仅有的耐心也荡然无存,只剩下扮红脸的角色。女儿懂事,见我生气便不言语,但内心却很委屈。这点,我丝毫没体会到,直到女儿一年级时的暑假,父母从内蒙古来看我,批评了我,我才如梦初醒。

  母亲是位严母,认为严能教出好孩子。小时候,犯错会被惩罚,当然这种惩罚也成了推动剂,努力做好就会得到表扬。长大后,这种思想慢慢被我认可,偶尔也被我拿来教育妹妹,对她进行点小惩罚。为人母后,我便信手拈来教育女儿,并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好方法。

  这些年,因为家庭的关系,每年我只是在暑假回母亲身边呆几天。从没有和她谈过对女儿的教育问题。一是觉得自己成了母亲,没有必要去请教;二是觉得沿袭了母亲的育儿方法,她一定会赞成。没想到,我的母亲,素来严厉的母亲,为了纠正我的育儿方法,竟以谦卑的语气和我道歉。

  假期里,我要给女儿预习新知识,每当这时,父母便会知趣地躲进卧室。一天,为了几道数学题,我劈头盖脸地批评了女儿,女儿委屈极了,小声地哭泣着。这时,母亲从卧室里走出来,先是用眼睛看了看我,接着拉过孩子,给她擦拭着眼泪,并把她带进卧室和外公玩。最后,母亲戴着老花镜走到我身边说:“小静,你别走我的老路啊,我以前那样对你是不对的,妈妈错了。”见我不语,母亲急了,一把抓住我的胳膊说:“你不能再用这种方法对孩子,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你千万别学我。”这时,我才明白母亲的意图,为了指出我的错误,六十岁的母亲,竟然低头做起了自我批评。从小到大,从没听过母亲和谁道歉,今天是第一次。

  这时,父亲也走过来,对我说:“我和你妈妈没事就喜欢总结过去,最后我们得出个结论,教育孩子要以引导为主,不能专横,事事为她做主,我们以前的育儿方法是不对的,你千万不要学我们呀。”平日里,我最喜欢和父亲聊天,因为他能理解我。听完他的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中。

  母亲见我若有所思的样子,便把我拉到身边,对我说:“我理解你,就像当年的我,盼你早点长大,盼你成为最好的,但你有没有想过望女成凤的思想会不会伤害孩子?”“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母亲,多点耐心给她,她会做得更好。”父亲也在旁苦口婆心地说着。“别拿别人的长处和孩子的短处来比,自己的心态放平和,相信孩子是最棒的,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做好母亲,慢慢来,多引导孩子。”当父母用期盼的眼神望着我时,我也笑着点头,内心也在暗暗给自己鼓劲。

  一个月的时间不长,却是我和女儿过得最快乐的日子。在父母的帮助下,我辅导女儿功课时,不再急躁,而是多了份耐心。每隔几天,我还会带上女儿和父母去爬山,去公园,在大自然中我们尽情地玩着,开心地笑着,忘记了往日的烦恼。女儿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数学题学会了慢慢思考,这些改变都令我惊喜万分。这一切都是父母给我带来的,真心地感谢他们,不但给了我生命,还教会了我育儿的正确方法。

  ■文/刘洪静

  “非典型”老妈

  因为“隔代疼”,比较典型的祖辈往往教育观念陈旧,对孙辈溺爱、迁就、护短。和这样的祖辈相反,我的老妈虽然只是个初中未毕业的乡下老太太,可她属于“非典型”。

  ■对小孩子也要说话算数

  大弟的儿子——三岁半的蛋蛋,调皮捣蛋,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皮小子,可是他也有怕的人,那就是他的奶奶。蛋蛋拿个水枪追着院子里的鸡和狗滋水,追得鸡飞狗跳。老妈看见了,喊一句“蛋蛋,别滋了”,蛋蛋装作听不见。老妈使出“撒手锏”,“我查数了,不听话奶奶就收了你的水枪!”蛋蛋立马停止了对鸡和狗的疯狂追逐,“奶奶别查,我乖我听话!”蛋蛋知道一旦奶奶查到3,他不听话,就不会有好果子吃,奶奶会没收他的“武器”!机灵的他知道奶奶说话算数。“查数”这个“撒手锏”,蛋蛋的妈妈用起来就不好使。当然,我老妈对孙子不只会“查数”这一招。有时,她也会许诺:“蛋蛋,你能学会写2,奶奶就给你买棒棒糖!”在棒棒糖的刺激下,蛋蛋学会了写2,老妈也就真的去小卖部给他买了棒棒糖。老妈说:对小孩子也要说话算数,要不,你的话他就不会听。

  ■讲个故事给你听

  因为儿子作业写得不好,我大发雷霆,“你看你这字,狗爬一样!题目简单就粗心,题目难了就不会,那你还能做对什么?”在隔壁房间做针线的老妈听见了,喊我:“我眼花了,来帮我纫个针!”老妈说:“刚才我忍住没去护他,我是怕我一护,孩子不好管了!可是,你也不能总训啊!发现他的优点,你也鼓励他一下!”“他,天天气死我!哪有什么优点?”老妈说:“有个关于家长会的故事你听过吗?有个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你知道这个孩子最终考上什么学校吗?他考上了清华!”其实老妈讲的这个故事我早就看过,只是,我觉得我实在看不到儿子的进步。老妈继续说:“你要向故事中的这个妈妈学习,孩子有丁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比如:昨天做对两道题,今天做对三道题,这就是进步。”瞧,初中都没上完的老妈给自认有文化的我上了一课。

  ■网上的专家说了

  小弟媳去年添了宝宝,老妈义不容辞进城帮忙带孩子。我有点担心:我这位乡下老妈和研究生毕业的城里小弟媳在育儿上会不会有矛盾呢?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如何给宝宝喂水、怎么添加辅食、怎么洗尿布诸如此类,只要小弟媳说话,她都照做。老妈告诉我:我当然听她的,她都是上网找的专家建议。人家专家肯定比我这个乡下老太婆有学问。网上的专家说了:把孩子小便时如果孩子哭闹就不要再把,要不,就会影响孩子情绪。

  ■文/乡下玉米

--
2011-03-31 13:11:4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72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