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乐满屋
乐满屋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乐满屋个人资料   给乐满屋发悄悄话   将乐满屋加入好友   搜索乐满屋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乐满屋发送电子邮件      

[琴如人生]童话
最近小屋,美术可谓抢尽风头
乐满屋的孩子基本也都在学习美术,孩子们对美术的痴情让我们这些钢琴老师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在反思
对涂画(对于幼儿美术,我更愿意用这个词)的热爱,源自天性里的行动力,所以钢琴教育,我们把五线谱的枯燥学习变成了孩子自己动手去画音符的学习方式
结果证明,天性的强大,所有孩子都轻而易举的学会了枯燥的乐理知识
那么对于钢琴的进一步热爱,也值得我们做更深刻的反思

美术之所以会得到孩子如此的钟情,更重要的原因是最后的作品是很具象的一种表达,能够让自己和别人看到具体的形象
所以大多数家长看到孩子的画作时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甚至在我大学的时候,隔壁美术学院的展览我们去看,十分嫉妒的说那么辛苦画画至少它能够留下些什么
可是我们练习钢琴那么辛苦,只要没有钢琴,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为这个,我郁闷了很长一段时光
于是引发了一场关于钢琴教育的改革

孩子每次上完钢琴课,因为家长无法看到实物而判断孩子的学习成果,所以便会很自然的询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弹的熟练不熟练?过课了没有?
这是对于行外的家长,能够判断钢琴的一些硬指标
于是,一次两次,一个月两个月,练琴就等同于了学会了什么技术,熟练了几首曲子,过了多少课。。。。。
如同,工作,没人问你是否有收获,每天下班家人都问你,今天赚了多少钱,那么工作就等于赚钱
吃饭,每次一次都被问是否吃饱,而不是是否好吃,那么吃饭就只为了吃饱
穿衣,只被关注冷不冷热不热,那么长此以往,穿衣无所谓审美,只等于冷暖
这样对于生活是一种摧残,那么对于钢琴这样的艺术,更是致命

在乐满屋,每一个孩子下课走出教师,我们老师都会最先问询,今天的钢琴上的是否开心?开心和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每天这样的问询,孩子最后心里暗示便是,钢琴课是开心还是不开心,而不是其他
对于家长,我们一直的要求都是,回到家里,不可以做任何细节上的指导和参与,只重视表达自己的感受
知道孩子没有认真练习,弹的很糟糕,只要表达,觉得听起来不舒服就足够,然后离开,留给孩子自己反思的空间

5岁的小女孩,最初每天回家练习都习惯性的问妈妈“我练好了么?我练习几遍?还要练多长时间?”
我们一直坚持,只告诉孩子,练琴是自己的事情,不要问妈妈,更不用问老师,自己觉得好了就可以了,然后邀请妈妈来欣赏你认为好的音乐就可以了
一天,两天,小女孩还是这样的问题,妈妈只能坚持一遍遍的重复上面的话,真的有些不耐烦,但是坚持是唯一的办法
直到一年半后的今天,六岁的这个小女孩,每天习惯性的自己去练琴,如果妈妈有时候忍不住提醒是否还要多练习一会,小女孩会自信的回答,我觉得没问题,不用练习了
如果妈妈对她的音乐有了质疑的时候,她还会认认真真的模仿老师的语言和预期去表达自己所理解的音乐,乐于表达是思考的一种表现
可是一年半以前这个小女孩是个特别唯命是从的性格,胆小,谨慎,对父母和老师的话唯命是从
所以当时,我对这个小女孩说的最多的就是,至少在音乐里,在钢琴中,我不需要你无条件的服从任何人的话
当她的妈妈最初回家要求孩子练习多少遍的时候,我教给这个孩子用什么样合适的方式去如何拒绝母亲的要求,
如果想要孩子有思想,能够在今后的社会上不被他人摆布和左右,那么请先从教会孩子拒绝父母开始。

直到现在,这个小女孩对于钢琴跟别人说的最多的永远都是,“我给你们弹一首好听的曲子吧”
每天,她的妈妈听这个孩子对于钢琴最多的表达就是:妈妈,你来欣赏一下我的音乐吧
妈妈在厨房做饭,孩子练琴的时候,经常听到孩子自言自语:我怎么弹的这么好听。。。。。。

这听起来,有些象童话
什么是童话,孩子的话
是的,那么这的确就是童话

但这不是童话的结尾,现实还在前方
至少我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还有创造童话的能力和权利
(此文由乐满屋在2011-04-11 09:46:37编辑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乐满屋》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11-04-11 09:46:2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04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