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xushi
xushi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版主
经 验 值:30005
魅 力 值:6649
龙    币:83297
积    分:40315.6
注册日期:2008-01-04
 
  查看xushi个人资料   给xushi发悄悄话   将xushi加入好友   搜索xushi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xushi发送电子邮件      

这个帖子早写了,发到了幼教网,正在犹豫是否发到观网...
就是考虑到您说的所谓名人效应,很犹豫这个帖子,我不是挑事儿者,自被称“名人”后感觉自己已经很谨慎小心了,发帖子说话也比既往少多了,所以这个帖子内容其实早就写好了,只不过迟迟没有发。我认识很多园长和老师,他们不是恶魔,但是“幼教恶魔”似乎一直存在,不是那个老师或者那个园长导致今天诸多幼教问题,这个家长们一定要明白...


关于幼儿教育问题,仅仅从外行角度和个人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讨论。

自和禾禾、牛子妈等多位家长开始筹划自助幼儿园以来,少许看了些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也和一些专业园长老师聊过关于幼儿园问题,更合很多家长聊过关于家长的期待。我本是“鸽派”,因为这个是社会问题,期待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本来自己是容易冲动型,强行的变了脸儿,能忍则忍,后来几次事情越来越感觉不是这么回事儿。在一些媒体直播节目或者媒体采访的时候,很多方方面面的专家也好、学者也好提出方方面面的质疑,当时面对这些质疑,我并不是没有词儿说,面对那些略显得意看着我没有台词的专家,我的期待本是既然人家是专家,势必办法比家长和我这样的社工强,但是到今天来看,这些个拿着丰厚俸禄,所谓的幼教专家、法律专家等等,说的文点儿,属于“学院派”,用我们老北京的话讲“光说不练假把式”,自己也渐渐现了原形,恢复到“鹰派”面孔。

当然,现在事情似乎有了眉目,柳暗花明一般出了些新的政策,我的大学老师甚至打来电话祝贺事情的进展,但是...

一、关于质疑说法,我本来的想法实际是:
1、对于教育界的专家质疑自助园最常用的质疑说法:自助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存在问题,家长不能保证这一点。
本人答:自助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超过北京市很多大园,包括公立园。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很简单,自助园里面没有乱七八糟的各类班,音乐也好、美术也好、小制作也好,这些自助园的老师都自己教了,不需要外请,更不需要家长多出一分钱。如果说大园教学质量高,那么老师连音乐、美术都要办班外请,如果质量高应该是园里的师资,钱确是家长出,这个质量高怎么算的?咱谁的教学质量高。
2、对于法律界质疑说法: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符合相关条文?
本人答:这些规定、条文是那年制定的?是否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规定条文是否应该为社会服务?现在是家长错了还是孩子错了,应该怎么办?应该质疑条文本身的陈旧还是质疑新生事物?
如果条文本身是神圣不可变更,那么各位看到今天的我不是一个大夫,而是一个巫师,咱们可以遵循第一个朝代夏朝,夏朝的条文,巫师的身份就是个大夫。
3、对于其他人群很多提出:是否能保障安全。
本人答:我始终觉得这个问题很“阴险”,任何提出都是再正确没有的了,而且光面堂皇的,但是谁能解答?怎么答?我即使说我们制定了1千条安全防范措施,难道就找不出漏洞吗?
(1)首先可以请全世界优秀幼儿园的园长来打这道题,能否保证幼儿园未来一年不会有意外事件发生?那个园长敢包票?但是问题却套在了自助园头上。
(2)这个是将一个“偶然因素”变换一下成为“必然因素”,扣在脑袋上的问题。可以这样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我和我媳妇结婚二十年,昨天我吃她给我做的饭,结果我拉肚子了,我就可以以这个理由休掉我结婚二十年的老婆”
(3)如果真的正面回答的话,我可以说:如今我们生活的小区有多安全,那么自助园就有多安全。
...
对专家们趋近无语了,本来是家长、义工帮着解决入托问题,这些本是专家们应该带头解决的,毕竟是专家的位置,拿的也是国家俸禄...

二、关于媒体报道解决入托难问题的疑虑:
1、北京拟投入50亿 5年筹建600所幼儿园
我存在两个疑虑,一是“3-5年”这个年限,这个年限足以让一批孩子从幼儿园毕业,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眼前问题是需要解决的,这个没有现实意义。
另一个疑虑比较沉重,就是“600所”,600所是拔地而起的新建还是“挂名”,挂名指的是本来是个私立的,挂一个民办公助的牌子,就算是“新成立”一所,这样倒是简单,600所立等可取,但是本质说的解决问题和投入了这么多个亿,本来这些幼儿园就有,等于一个都没增加,问题解决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还用那50个亿吗?50个亿哪去了?

2、北京推小规模办园新政 招40个孩子可申办幼儿园
这个政策很好,起码是个进步,私下里我认为如果要是能以此为契机,作为幼教事业的中兴,那么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如果凭借这个政策解决入托问题,那就是有点儿自欺欺人了。
我不是商业专家也不是教育专家,仅以个人观察来看,获利者是大园和公立园;中等园是寻求发展的阶段;家庭园和外来务工幼儿园也就是寻求生存。真正做的好的其实是中等园,师生配比合理、投入和利润成比例、老师用心、场地条件较大园差但是强于小园。大园获得了利益但是问题都是出在大园,所谓问题也是很复杂,费用、师资、饮食等等多方面。大园的优势实实在在就是场地是个“幼儿园”。家庭园、外来务工幼儿园的规模不用说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成本和收益问题,收益其实就是一个“工资”,指着发财,小园没戏。
回到这个政策,这个政策给中等园一个认可的身份,但是中等园却没有实在的“利益”,既得利益是“大园”,对于大园没有任何规范,收费、超编、师资等等依然是压着家长喘不过气,问题依然存在,因为很多问题出在“大园”,也就是说主体改观还是没有。
以前不敢说大园问题尤其是超编问题,给老师带来压力,孩子们在园的质量上不去等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如果这个政策出台了,大园就没有再超编的理由,既往是没有幼教资源而迫不得已,而现在是有了足够的幼教资源,那么孩子们应该分流给中等园,一个保证大园质量,再一个保证中等园的生存。
如果中等园也就是政策会给身份的这个层次,依然是在大园吃肉的基础上喝汤,而且这碗汤很有可能因为政策而连汤都喝不上,政策出台会有很多人盲目投资,似乎解决了入托资源,但是没有规范大园的情况下,是没有肉的。
还有一个貌似可行的政策就是“取缔黑幼儿园”或者非法小园。这个取缔似乎给中等幼儿园一个生源的机会,但是这个取缔的目标要注意一下,在政策开放后中等园有了和大园一样的身份,那么取缔的目标直指外来务工幼儿园和家庭园,要注意外来务工子弟的孩子是上不起中大园的,费用承受不起;家庭园的生源则多是3岁内甚至是2岁内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大园不收。也就是说想取缔都难,因为取缔的结果可能导致矛盾可能会更尖锐。
我不是专家,但是建议:
规范大园为先;给中等园一个身份政策;扶植家庭园和外来务工幼儿园,这样一个“均贫富”的模式。当然这个是理想化,既得利益很厉害,谁敢动这个大饼谁是英雄!

之所以写长篇大论,是看这两周关于幼儿园的帖子有感!
关于幼儿园老师也好园长也好,我对于他们的认为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劳动者不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他们承担了这个罪责,因为无数的老师不好、园长不好的事件掩盖了“利益”。
我认识很多幼教老师,幼教老师都是“临时”的,这个临时不是临时工的意思,而是毕业之后姑且干幼教,有几个嫁人后还干幼教?我们的幼教老师,所谓的主力军其实不过是一批批毕业生而已,谈什么幼教事业?根本没人愿意干,那里来的事业。
我们天天嚷嚷幼教师资资源不足,有谁实实在在把老师的待遇、身份当个事儿?老师其实成了打工妹,甚至被当成酒店服务生似的要求,只要求服务,没有实在的尊重,以至于有的园长跟我戏称为,园里的老师都成了优秀的“公关文秘”。
如果要是幼儿园的老师能有一个“实在的”老师的身份,月薪能4-5千,那么是什么样?

--
保健医生为人民服务
2011-04-22 02:15:4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9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