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正式居民 |
经 验 值:80 |
魅 力 值:58 |
龙 币:151 |
积 分:106.3 |
注册日期:2011-06-02 |
|
|
|
关于“测试”现象,不仅体现在亲子阅读互动中,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例
2011-7-29日补充:
昨天发完博文,群里的家长们看后进行讨论。一个妈妈说,“我原来也测试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就是只给他输入就好了,然后等他自然输出吗?”
这个家长说的非常好,就是这样一个自然的过程。
关于“测试”现象,不仅体现在亲子阅读互动中,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例。我曾经见过几个4岁了还分不清几种颜色的孩子,这就是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生活和教学中,严重打扰了孩子自然发展认知的过程的。
每个家长都愿意早日看到孩子的成长,看到孩子的变化,于是当给孩子一定的“输入”后,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到了“输出”的时候了,就抑制不住自己去测试孩子的想法。特别是见到同龄孩子已经达到某种能力的时候,比如认识数字,认识颜色等,就特别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也具备了这个能力。测试一旦开始,就往往会进入一种不自知的恶性循环当中,特别是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测试结果的时候,家长的焦虑心情就随之而来,从而会加强对孩子的“教学”任务,加大对孩子的测试力度和频率,严重的影响了孩子自身的发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或者说是设想,孩子在认识颜色的过程中,经历了100天,本来他该在第101天的时候就能掌握这个概念,恰就在这第100天的时候,家长等不了了,开始了测试了,测试的正是孩子还有点不确认的地方,于是孩子疑惑了,怀疑了,不知道答案了。而这一个停顿,也许你还要再给他100天而不是1天才能重新建立这个认知过程。可是连这一天都等待不了的家长,还能再给他100天吗?所以看到的现象就是,越不知道,越努力的教,越不知道,越用心的考,最后把孩子的自信心打击的一塌糊涂。那时候,家长心里也很难受,“我的孩子不笨呢?在其他方面都表现挺好的,怎么就分不出黄色和绿色呢?”
每个孩子有个体差异,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别的孩子能够认识7种颜色了,别的孩子能够认识0-9数字了,就一定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如此,就也要如此要求自己的孩子。放平自己的心态,给孩子更多的信任和等待,自然会看到孩子本来的发展,会看到孩子骄傲的笑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