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居民 |
经 验 值:45 |
魅 力 值:40 |
龙 币:70 |
积 分:59 |
注册日期:2009-08-27 |
|
|
|
连上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邓颖超大姐曾经说:“
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
果就会适得其反。”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
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
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
别人。“爱”的种子就这样结出了恨的果实。
人生下来就有两种需求: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少父
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漠然,
结果不仅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与痛苦,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
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
至会走向反面。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在自
己身上。什么是真爱?什么是伤害?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一位母亲对我说:“儿子上初中了,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
里不出来。妈妈刚走进去,孩子两眼瞪着妈妈说:‘你给我出去!你
不出去,我就出去!’”这位母亲怎么也不理解,自己从小带大的孩
子怎么变得这样陌生?
一位市妇联主席对我说:“我的儿子本来挺乖的,不知为什么一
上初中,每天回到家,径直钻进自己的小屋,门口还挂块小牌:‘请
勿打扰,谢谢合作!’我很生气,我那么关心他,他竟然把我拒之门
外。”
我对她说:“你是不是干涉过多了?”她承认,孩子一离开她的
视线,她就很不放心。这种现象极为普遍。父母与孩子交流方面的冲
突日渐突出。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
任。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跟踪”
的办法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对此很有意见。一次,我去西安市永
宁小学与孩子谈心。一个四年级的男孩问我:“妈妈偷看我的日记对
不对?”我问他:“你怎么知道妈妈偷看你的日记了?”男孩说:“
我就知道妈妈老偷看我的日记,可我一直没有证据。”接着他讲了这
样一件事情:
一天,他写了一篇日记:“妈妈,今天早上我看到您有白头发了,
您这是为我累的呀!妈妈,您一定要爱护自己呀!为了表达我对您的
爱,我把您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
当天晚上,妈妈又去“偷看”儿子的日记,非常感动。看到最后
一句“我把您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她找了半天没看到白头发,
以为是自己弄丢了,就从头上拔了一根白发,夹在儿子的日记本里。
第二天,儿子打开日记本,看到了白头发,就对妈妈说:“妈,
您又偷看我的日记了!”妈妈说:“我没看,那根白头发不是好好的
在里面夹着吗!”儿子笑了:“您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我根本就
没搁白头发,那根白发是您搁的。”
春期碰撞更年期——
我听了他的故事,觉得这男孩子很可爱,他的妈妈更可爱。但是,
这些“可爱”的妈妈一旦是中学生的妈妈,就变成了“可恨”的妈妈
了。
一位初中二年级女孩的妈妈向我诉苦说:“女儿上了初中,总是
把自己的东西锁得严严的,钥匙藏在自己的兜里。一天晚上,我忽然
发现,女儿把钥匙放在桌子上,我喜出望外,拿了钥匙准备去开女儿
的柜子。她爸在旁边说,别这么干,让你闺女知道了,跟你没完。我
想,算了,别招她了,就把钥匙放回了原处。没想到第二天,女儿醒
了大叫起来:‘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我冷静地说:‘没看!’女
儿警惕地说:‘别以为我不知道,我的钥匙上放了一根头发丝,怎么
不见了?’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依然镇静地说:‘没看!’女儿自己
打开柜子一看,里面的东西纹丝没动,大声说:‘对不起,冤枉你们
了,你们是没看我的东西。告诉你们吧,我所有的东西上都有暗号!’
”这位妈妈无奈而又伤心地说:“女儿把我们都当成特务了!”
我对她说:“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
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
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需要与人交往。处于“心理断
乳期”的青少年,强烈需要有自己成长的空间,希望别人把他当做成
人看待。如果这时老师和父母还把他当成孩子,就会引起他们的厌烦,
产生对抗心理。要学会对孩子的引导。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处理
儿子的异性交往问题就非常智慧。这位父亲是河南某县教育局长,儿
子是中学生。有一天,儿子跟父亲说,爸,本人看上一个女生,漂亮、
智慧、好,我能跟她结婚吗?
父亲说:“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儿子自豪地说:
“她也看上我了。”“那很好,你能被一个女生看中,说明你很了不
起;你能看中一个女生,说明你的眼界开阔了,如果你将来想在县里
发展,你就跟她继续交往下去;如果你想在市里发展,你将来就应该
在市里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到省里发展,你应该到省里解决问
题;如果你想到北京发展,你应该到北京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在
世界发展,你应该出国解决这个问题。”儿子听了说:“那我就等等
再说吧。”
这位聪明的父亲用幽默的方式,给儿子一个重要的人生忠告。
与其把孩子封闭起来,控制他的交往,不如打开大门,让孩子在
广泛交往中学会与人沟通。有的专家提出把“早恋”变成“早炼”,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就像大禹治水一样,“疏”比“堵”效果好。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孩子犯错误时,您对孩子说
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接受调查问卷的53%的父母回答是:“你看某
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怎么搞的,又闯祸
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父母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关键是评
价标准有问题。他们常常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才;
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的成
绩,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结果却事与愿违。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有个小男孩曾经委屈地对我说:“我从来没当过干部,做梦都想
当,好不容易捞个队长当,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回家跟我妈说:‘
妈!我当上小队长了!’我妈不但没夸我,反而把嘴一撇,说:‘小
队长有什么好吹的?这是中国最小的官儿了!我小时候当的是大队长!
’可我妈不知道,我哪赶得上她呀,我能当上小队长有多不容易呀!
我跟老师说了很多好话,做了很多保证,老师才让我当这个小队长,
还是个副的,老师说,随时准备撤下去!本来想给我妈一个惊喜,没
想到,我妈还是瞧不上我!”
一个刚上任的中队长对我说:“我当上中队长,心里特高兴,回
家跟妈妈一说,我妈当时就问:‘大队委的候选人有你吗?您说,我
妈多不知足!”
我对一个“三道杠”说:“你当上大队委了,你妈这回满意了吧?
”谁知“三道杠”委屈地说:“我妈最关心的是:‘大队主席谁当?’
”
你们看,这些妈妈真是太难为孩子了。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
孩子的水平,这就是今天孩子的悲哀呀!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有成就
感。如果按照这种观点设想,学校里成功的学生只有两名:一个是大
队主席,一个是学习尖子。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
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
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
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一个孩子长大
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
外交部长李肇星一次做客一家网站,一个网民调侃说:“李部长,
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李肇星部长幽默
地说:“我妈不这样认为!”
这个回答真棒!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
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
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
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我的一位女友,事业很成功,但对她上初中的儿子很不满意,说
儿子简直就是个“魔王”。母子关系很紧张。一天,我去她家,单独
见她的儿子,这个大男孩上小学时参加过我们组织的夏令营,很乐意
跟我聊。
“我妈妈对别人客客气气,对我总是发脾气。每天我妈下班回来,
我去开门,只要看她的脸拉得老长,我便立刻跑回自己的房间,把门
关紧,省得挨骂。”
我对他说:“你妈也不容易,她在单位是领导,操心的事不少,
回家又要做饭,照顾你,够累的了,爱发脾气可能是到了更年期。”
“更年期?”没等我说完,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话来,“自从
我上学,我妈对我脾气就这么坏,更年期怎么这么长?你给我来个倒
计时,更年期哪天结束,我好有个盼头。”
我笑得前仰后合。掉转了一个话题,说:“今天我有事想向你请
教。”听到“请教”二字,他立刻把腰杆挺了起来,瞪大眼睛:“说
吧!”样子很神气。
我对他说:“我想用‘知心姐姐’这个品牌办一个杂志,你觉得
多大的开本比较好?怎样办让父母和孩子都爱看?”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他立刻提出3条建议:1,开本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不知心了;2,
给父母写的文章,孩子看了特想拿给父母看;给孩子写的文章,父母
看了特想拿去给孩子看,这就是“换位思考”;3,杂志要有品位,
关键是办杂志的人要有品位。
孩子的想法太棒了!我立刻由衷地说:“太好了,我看你这个人
就挺有品位!”他不客气地说:“算你说对了,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
就是有品位!”
半年后,我们的《知心姐姐》杂志创刊了,我采纳了他的意见。
我从内心里感谢那个充满智慧的男孩!我对他的妈妈说:“依我判断,
你儿子不是‘魔王’,而是天才!”
果然,几年后,我又见到重病痊愈的女友,“咱家那个‘魔王’
怎么样了?”我开玩笑地问她。“嘿,让你说对了!人家现在可出息
了,去英国读书了,还是学生领袖呢!现在儿子跟我特‘铁’!”
有舍才有得
近日,一家报纸刊出一条消息:《家长望子成龙,学生考证成风》
,讲的是南京五年级一名小学生“怀揣”各种证书44份。据他的父亲
介绍,孩子从三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以来,参加的各式各样的演出和比
赛不下百次。当记者问他“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时,他苦
涩地笑了笑说:“我们不想失去任何一个孩子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
因为每一份证书的取得对孩子都会有所帮助,相信孩子会明白我们的
苦衷。”
另一位五年级的小学女生有27份证书。不少“被迫”忙于考证的
小学生说,他们放学后都来不及回家,就要赶去另一个地方,双休日
也不能休息,晚上常常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
到公园玩过。”一位小学生这样说。
看了这则消息,我真心疼这些从小疲于奔命的孩子,又同情那些
为孩子的“前途”苦心竭力的父母。美国作家梭罗说得形象:“我们
的生命都在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中虚度,毫无算计,也没有值得努力的
目标,一生就这样匆匆过去,因此国家也受到损害。”
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智力竞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卢浮宫失火,
当时情况只可能救一幅画,那么你救哪一幅?
多数人都说要救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结果
呢?在成千上万的回答中,法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贝
尔特以最佳答案赢得金奖。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
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在人生的路上,放弃什么,选择什么,是一门艺术。有时,放弃
就是获得。人们常说“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培育孩子
也是同样的道理,什么都想学,往往什么都学不精;什么都想得到,
往往得不偿失。你到底要什么?这是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必须认真思
考的问题。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导主任孙先生,就经历了这样一场痛苦的
抉择。孙先生的女儿曾在他任教的中学读初中快班。女儿学习基础较
差,成绩一直上不去。为此孙先生压力很大,认为自己很没面子,便
一再给女儿施压。女儿学习情绪越来越低落,几度产生转学的念头。
中考时,她坚决要报考中专。父女俩为这件事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