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lingling928
lingling928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45
魅 力 值:40
龙    币:70
积    分:59
注册日期:2009-08-27
 
  查看lingling928个人资料   给lingling928发悄悄话   将lingling928加入好友   搜索lingling928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lingling928发送电子邮件      

连上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他接着赶路,终于在一天的黄昏时分,远远望见了自己的小屋。
屋里的烟囱正冒着炊烟,还依稀可见妻子的身影,虽然天色昏暗,但
他仍然看清了妻子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男子伏在她的膝头,她抚摸
着他的头发。看到这一幕,他的内心充满了仇恨和痛苦,他想跑过去
杀了他们。他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了过去,这时他想起了第三条忠告,
于是停下来,决定在原地露宿一晚,第二天再做决定。天亮后,已恢
复冷静的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杀死我的妻子,我要回到老板那里,
求他收留我,在这之前,我想告诉我的妻子我始终忠于她。”
  他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妻子打开门,认出了他,扑到他怀里,
紧紧地抱住了他。他想把妻子推开,但没有做到。他眼含泪水,对妻
子说:“我对你是忠诚的,可你背叛了我……”
  妻子吃惊地说:“什么?我从未背叛过你,我等了你20年。”他
说:“那么昨天下午你爱抚的那个男人是谁?”妻子说:“那是我们
的儿子。你走的时候我刚刚怀孕,今年他已经20岁了。”
  丈夫走进家门,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在妻子忙着做晚饭的时候,
他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面包,他把老板送
的面包掰开,发现里面有一沓钱————那是他20年辛辛苦苦劳动得
来的工钱。
  这个来自西班牙的民间故事读起来令人回味,发人深省。对于成
长中的孩子,需要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记住一些人生的格言。
  13岁的小杂技演员黄阳是下岗女工的女儿,她的绝活是“单手顶”
,她的胳膊受伤,做过三次大手术。一次演出前,她的胳膊肿出4厘
米高,疼痛难忍,可她咬牙坚持下来。每当这时她就想起妈妈常说的
话:“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所以你要坚强!”一句简单的话,让黄阳
浑身充满力量。
  “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所以你要坚强!”这句朴实的话,出自一
个下岗女工,她用自己坚强的心培育了女儿,这样的人生格言比金子
还宝贵!那么,在孩子人生的道路上,您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忠告呢?
  为孩子喝彩
  有位父母天天冲孩子喊:“你瞧人家考100分,你才考80分;人
家当大队长,你才当小队长,人家比赛得第一名,你才得第10名,我
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
  儿子生气了,也冲父亲喊:“爸,你瞧人家李叔叔当局长,你怎
么才当小科长?人家张叔叔每月挣5千,你怎么才挣两千?人家隔壁
王大哥家有个‘大屏幕’,咱家怎么才是21英寸的电视?我怎么有你
这么个爸爸?”
  爸爸一听急眼了:“小子,别跟人家比,人比人气死人!”儿子
说:“那您怎么老拿我和别人比呀?”爸爸哑口无言,聪明的孩子用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仔细想想,生活中不就是这样: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用不着和别
人家比!他家有什么和你家没关系,中国老百姓都懂得这点,所以大
家心平气和地享受着各自的生活。对孩子也是同样!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不同”的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不必总让自己孩
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竞争,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
棒!
  “你真棒!”这句话,正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我常常和孩子们说:你的爸爸妈妈有千千万万的精子和卵子,在
结合中都壮烈地“牺牲”了,只有一个最棒的精子和最棒的一个卵子
结合成功了,创造了人,而这个人就是你!你生下来就是最棒的,你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是把你“棒”的地方奉献给这个社会,让世
界因为有了你而更美丽!你没有理由瞧不起自己,即使大家都瞧不起
你,你也要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走自己的路,
让人家去说吧!”
  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
到喝彩!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
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
然后仔细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要很自豪地炫耀:“
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
便连连点头附和:“不错,不错,真是不错!”
  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于是,
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
为一名优秀学生,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
  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
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
明他真的很笨。大人就是这样用语言来塑造孩子的。
  记得我儿子三四岁时,我妈总和我说:“你儿子就是懂礼貌,来
客人还会给人家倒水呢!”姥姥越这么讲,儿子越发懂礼貌,一来人
就忙乎。一个大热天,一位老爷爷来家里串门。儿子见了,立刻找来
一个大芭蕉扇给爷爷扇。老爷爷高兴极了,摸着儿子的头说:“这孩
子可真懂事,这么小就会照顾人!”爷爷走时,儿子一直跟到门口。
老爷爷对儿子说:“留步吧,孩子,别送了,你这么小就会送客了,
真懂礼貌!”儿子瞅着爷爷手里的扇子说:“爷爷,我给您的扇子还
没留下呢!”大家笑成一团!儿子就是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长大的,
以后也形成了他幽默的性格。
  设想一下,如果换一种做法,来了客人,孩子出来“接待”,大
人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写作业去!来人有你什么事?别找机
会出来玩!”在这种挑剔责怪声中长大的孩子能不变得自私、冷漠、
不合群吗?
  成人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有没
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特长并不一定
都能发展为职业,但可能发展为爱好,爱好广泛的人,生活会更多彩,
思想会更活跃,可施展才华的舞台会更广阔。
  大胆为你的孩子喝彩吧!别瞧人家!请相信,你的孩子会创造奇
迹!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别跟孩子“较劲”
  江苏镇江市王伊雯同学,曾经给“知心姐姐”杂志社寄来一封她
写给爸爸的信。信中,她把与父母之间的“对抗”描绘得活灵活现:
  记得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滔滔不绝地对您(指爸爸)说,一
个歌星唱的歌挺好听的,我很爱听。可是我刚说完,您就发火了,一
拍桌子吼道:“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专做这种无聊的‘追星族’!
你有没有出息啊!”
  倔强的性格让我喊了一句:“我爱听歌,并不代表我就是‘追星
族’!我是‘追星族’,也不代表我就没出息。您什么意思啊?总把
我想得那么差!”
  您听了,真火了,拿起筷子顺手给了我一下,我委屈地哭了。说
实在的,我不是“追星族”,我真的很委屈。可我知道这时候越向您
解释,您就打我打得越凶,所以,我干脆不解释了,把委屈埋在心里。
  还有一次,您提着两个包回来,一个拎进了房间,一个放在电视
机旁。我好奇地跑去翻开看,原来是一张碟片。您见我翻东西,便给
了我两下,然后横眉竖眼地教训我:“告诉你过多少遍了,别碰大人
的东西!”
  我反驳说:“我又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你不知道的东西还
多着呢!”您越发地凶了……
  “对抗”就这样发生了!孩子与家长各执一词,完全不去考虑对
方的想法,只想改变别人,不愿改变自己。
  提早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并不成
熟的阶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们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
的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
心灵的大门朝着同龄人开放,却对成人紧闭。这时候的孩子特别需要
心灵关怀,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
  提早进入更年期的父母,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很大,面对孩子常
常心急气躁。这时的父母同样需要关怀,需要理解和谅解,需要知心
朋友。
  所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两个特殊生长期的两代人,有着共同
的要求:理解、尊重和沟通!双方都改变一下自己,情况就大不一样
了。
  《中国中学生报》的小记者、北京高二学生董诚和他的妈妈杜女
士都是我的老朋友。他们母子俩就是在“碰撞”中磨合成为好朋友的。
在和我聊天中,他们讲到了三条秘诀。
  秘诀一:对抗变对话,从亲子相互欣赏开始。
  杜女士说:“以前逛商场,儿子要看光盘,我要看服装,总有矛
盾。后来,我看中什么衣服,就请儿子当参谋。我偷偷看儿子一眼,
他点头我就试穿。我觉得儿子有男孩的眼光,会把妈妈看得很美,妈
妈衣服选得好不好,他一下就能看出来。儿子是我最好的参谋。”
  董诚说:“跟妈妈出去特别轻松。妈妈能让我当参谋,我当儿子
的当然得有自信。”
  秘诀二:对抗变对话,亲子互相支招儿来转变。
  杜女士说:“我把孩子当成最好的朋友,我有什么话跟他说,他
有什么话也跟我说。儿子大了,有他的思想,要了解他就必须学会倾
听。”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儿子有时候背着书包进门:‘妈,我和你说个事。’我不管多
忙都听他说完。如果你说:‘炒菜呢,哪有工夫听你说。’就等于拒
绝,下次儿子就不会跟你说了。”
  秘诀三:对抗变成对话,关键是亲子相互理解。
  杜女士说:“从当妈妈那天开始,就不光孕育了一个生命,更是
多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一点点长大,我一点点了解他。现在我40多
岁,孩子15岁,更年期碰撞青春期,我有时也挺有失落感。儿子总是
问:‘妈,您现在怎么变得这么絮叨?’我说:‘我也不知道,其实
还是挺想让你心疼妈妈的。’儿子说:‘以后我会好好孝顺您。但我
现在大了,是一个男孩子,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妈妈向儿子交心,这使儿子非常感动。对于怎样愉快地接受走向
更年期的妈妈,董诚做得不错,说起妈妈,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对平凡母子总结的三个秘诀,的确意味深长。
  岁月流逝,孩子一天天长高,父母一天天变矮。孩子要学会俯下
身去,倾听父母那充满爱的“唠叨”,而父母完全可以放下长者之尊,
高兴地说:“终于长得比我们高了!”
  心灵成长需要尊严
  一个人心灵的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尊严。
我们培养孩子从小要有骨气、有尊严。尊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一个乞丐跪在地铁通道摆着铅笔摊乞讨。来了一个商人,丢下
一美金,匆匆离去。一会儿,这位商人又跑回来,认真地对乞丐说:
“咱们都是商人,都是卖东西的,我刚才付给了你一元钱,没拿东西,
现在我要拿走。”说着,蹲下来,挑了几枝铅笔走了。
  商人的话,让乞丐大为震动。他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商人”,
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卖东西”,他一下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他迅
速站立起来,掸掸身上的土,开始认真经营起他的铅笔摊。经过几年
的努力,他成了名符其实的商人。一次,他衣冠楚楚去参加一个商界
聚会,在那里,他见到了那位商人。他毕恭毕敬地走过去,深深地鞠
了一躬,充满感激地说:“谢谢,先生!是你让我找回了尊严!”
  尊严有如此大的力量,它能让乞丐变成商人,也能让一个人变成
失去灵魂的乞丐。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尊严,不取决于家里物质条件的
好坏,而在于他们生长和教育的环境。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顾盼,就是一个自信自尊的中国女孩。顾
盼出生在一个特殊家庭。她的父母身材矮小,父亲身高只有1米3。顾
盼从小就生活在别人的非议和嘲笑中。但是,她从不自卑,因为她有
一个很有尊严的父亲。
  我第一次见到顾盼,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知心家庭》演播室。
当顾盼领着父母走进演播室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站在两位矮小的
父母中间,是一位个子高高的、眉清目秀、眼大有神的美丽女孩!她
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开朗,青春洋溢。身材矮小的父母和清秀高挑女
儿之间的极大反差,让在场的人充满好奇。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顾盼说:“我跟父亲出去的时候,街上经常会有一些人对我们指
指点点,我觉得非常不好受,并不是埋怨父亲长得矮,而是觉得,为
什么这些人会以这样的眼光看人?!可是,我父亲面对这些目光,非
常坦然。所以我觉得,我的开朗跟父亲的坦然有很大关系。父母为了
我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从小我就把父母的辛苦看在眼里,也记在
心上。我不会因为父亲不能让我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而自卑,因为父
母给我的一切已使我感到满足。”
  女儿说着,顾先生不时地点头,面带笑容地说:“我很开心!很
多邻居、朋友、同事羡慕我女儿成绩好,长得漂亮。但是,最令我欣
慰的是我女儿的为人。她没有现在独生子女那些普遍的弊病,比如:
任性、自私、骄傲、自以为是、不能和人家融洽相处……我是一个残
疾人,身高只有1米3左右,有时也招来一些奇异的眼光。但是我想,
我对工作是兢兢业业的。我希望能好好地教育女儿,使她成为一个各
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我是一个有心人,很注意向别人学习,不断改
进。所以我能够顺利地走到今天。”
  我问顾先生,教育孩子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顾先生说:“我教育
孩子第一理念就是:育人先育德。我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
品德培育的基础。我从培养她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孩子的爱心。
她才几岁时,中国大熊猫濒危,我就带她去捐款。那时,我们杭州有
一个‘援助孤儿’行动,我也带她去捐款。我认为大人有爱心,孩子
就有爱心。”
  这位残疾父亲给予孩子的是精神上的财富!他身材不高,却有着
高尚的人格。女儿从父亲那里接受了人格的教育。正是父母给予了女
儿这份人生的财富,顾盼拥有了健康美好的心灵和乐观的心态。
  人人都需要尊严。尊严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树立起来,人
生就会创造辉煌;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贫困、残
疾家庭出生的孩子需要尊严,那些学习差的孩子也需要尊严,有时这
些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生”,缺的不是分数,而是人格尊严。
  一群全校闻名的捣蛋鬼,毕业前被集中打入“差班”。“差班”
第一天上课,新班主任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同学们,把头抬起来!
人生好比一场马拉松,暂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最后的失败。从今天开始,
我和你们一同起跑……”
  犹如春风拂过荒原,犹如暖流涌向冰川,这些“差生”的心灵被
强烈震撼,就在这堂课上,一颗颗“顽石”下定了痛改前非的决心。
  从此,“把头抬起来”成了这个班同学的常用语。现在,他们都
已长大成人,每逢过年,他们之间还通过手机短信把这句话互相传递。
他们说:“这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
是它,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道路。”“把头抬起来!”这五个字唤起了
孩子做人的尊严!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心灵成长需要宣泄
  我问过一个踢球的男孩:“你为什么爱踢足球?”男孩对我说:
“我爸爸经常揍我,每次挨了打,我心里憋了一肚子气,就出去踢球。
我把足球看成是我爸的脑袋,每踢一脚,我就高喊一声我爸的名字,
一会儿我就解气了。回到家一看,我爸一点没事儿。”男孩天真坦诚
的话把我逗笑了。
  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要有发泄的渠道。如同
气球,只充气不放气,迟早会爆炸。人如果不及时将不良情绪宣泄,
同样会爆发。
  不良情绪在人身体滞留的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一位老先生的
儿子出了车祸,受伤住进了医院,老先生自己着急上火,吃不下喝不
进。三个月后儿子脱离危险,他倒先离开了人世。当人处在不良情绪
中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有毒的荷尔蒙,这种有害物质在身体中滞留,
时间一长,就会诱发人体内早已存在的癌细胞的疯长。
  我的一位好友是地级市委副书记,她聪明能干,靠实干和突出的
政绩,从一个普通农村女孩,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一次我和她谈起
她的女儿,她一下显得异常激动,讲述了一件刚刚发生的事:
  品学兼优的女儿要出国深造了。临行前一天晚上打电话约妈妈早
点回来。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很少跟女儿交谈。这次她早早回家,要
与女儿深情话别。没想到女儿一上来就开始了对妈妈的“控诉”,她
列举种种“罪行”:哪一次妈妈冤枉过她;哪一天,妈妈怠慢了她的
同学;哪一回妈妈伤了她的自尊……女儿边说边哭。
  “我怎么也想不到我的乖女儿怎么对我有那么多怨恨,她说的那
些事,我怎么一件也记不起来呢?”我的朋友委屈地说。“这就叫‘
不经意’伤害了孩子。后来呢?”我想听下文。
  “我耐着性子听,心里想,明儿天一亮女儿就远走高飞了,就宽
容她,让她把一肚子‘苦水’全倒出来吧,省得背着走怪沉的。”这
位书记妈妈拿出了平日对待别人的宽容。
  妈妈耐心地听,女儿足足讲了4个小时,夜深了,人静了,女儿
“痛说”完了,伏在妈妈怀里大哭起来,妈妈也哭了。妈妈搂着女儿
问:“孩子,这些话你怎么不早跟妈妈说呀?”“您不是忙,老没时
间嘛!”女儿抽泣着。
  第二天一早,女儿向妈妈告别,她紧紧拥抱了妈妈:“妈妈,我
会想你的!”那天,女儿没哭,妈妈哭了。“这些年我自以为给了女
儿很多,可我惟独没有拿出时间听她述说,我真觉得对不起她。”妈
妈内疚地说。不过,她还是欣慰地告诉我,如今远在大洋彼岸的女儿
已成了她的网络朋友。
  让孩子以不伤及他人的方式宣泄,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需求。
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有利于帮助
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最近日本东京街头出现一件新鲜事:一个化名校方的倾听者在广
场上摆出自己的小招牌,上面写着“我听你说”。29岁的校方并不是
靠做倾听者来谋生,他是免费听人们诉说。他已经为12000多人提供
过倾听服务,平均每周100人。校方实际上是一名教师,他的愿望是
当一名好的喜剧演员。三年前,他在台上发现,台下的观众似乎更喜
欢向他说心里话,而不是听他说俏皮话。
  出现这个新职业决非偶然。尽管东京的人口越来越多,但东京人
的孤独感却与日俱增。所以使这个新职业———倾听者应运而生。
  大人都渴望有人倾听,何况那些孤独的孩子呢,多么希望有一天,
你在家里也挂一个牌:我听你说。
  心灵成长需要肯定
  如果你问我:“今天的孩子最渴望什么?”我会回答你:“渴望
肯定。”
  如果你再问我:“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我会回答你:“缺
少肯定。”
  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的儿
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从未受过表扬。一天,儿子兴冲冲地
跑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我喜出望外,
忙问:‘老师表扬你什么啦?'儿子说:‘老师说我的检讨写得不错!
’我一听,差点把鼻子气歪了,我儿子不定又闯了什么祸!”
  可我听了,鼻子却酸酸的,心里对这个男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孩子的心灵像干涸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
  2002年6月,我参加了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组织的“更新
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认识了一位优秀的母亲王玲玉。她有一个很
有才气的女儿,叫张茗,16岁时就出版了诗文集《阳光女孩》。王玲
玉述说的女儿写诗的故事,让我看到一个女孩的才华是怎样被激发出
来的。
  王玲玉常对女儿说:“孩子,妈妈是你永远的读者。”正是这样
忠实的读者培养了这样的少年诗人和作家。
  张茗第一次写诗时才7岁。那时,张茗在寄宿制学校读书,学校
不让带玩具,细心的妈妈悄悄地给女儿带了一面小镜子。没想到,镜
子竟成了陪伴女儿度过寂寞时光的伙伴。为了宣泄想家的情绪,女儿
写了一首小诗《镜子的美丽》:当你发闷的时候,是谁在陪伴着你?
/不错———是镜子!/镜子,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当你发闷的
时候,有镜子陪伴,镜子发闷的时候,有谁在陪伴它?/不错———
没人!/它只有默默地想着和小主人在一起的情景,/只要小主人一
进家门,/镜子就又露出了笑脸。
  当时,张茗还不大会写字,许多字是用拼音代替的,可她却兴奋
不已。星期六一到家就大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写的诗!”妈
妈看了一遍后,非常激动地说:“太棒了!我的女儿会写诗了!我要
把它珍藏起来。”
  妈妈的鼓励,让女儿信心大增,写诗方面的潜能逐渐表现了出来。
以后,女儿又陆陆续续地写了第二首、第三首……后来又开始写散文、
小说。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每逢生日、新年,张茗总要给爸爸妈妈送张贺卡。起初,女儿送
给爸爸的贺卡是这样写的———将心中深深的爱化做千千的祝福,祝
愿爸爸生日快乐,永远快乐!贺卡封面上画了一只小狗和一只小老虎,
小老虎手上捧着一颗心给小狗(妈妈和女儿属虎,爸爸属狗)。
  爸爸看了,心里很感动。但想到父爱是“大气磅礴”的,不应轻
易显山露水,他只是喜悦地说了句:“哟,女儿长大啦,记住爸爸的
生日了,谢谢你!”随手把贺卡放在桌子上。
  张茗对我说:“在后来几天里,我发现那张贺卡一直放在桌上,
一动没动,我很伤心,以后我给爸爸的贺卡越写越简单,最后就剩下
一句话了:祝爸爸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但是,张茗给妈妈写的贺卡却年年不同,真挚感人。因为妈妈能
读懂女儿的心。
  张茗送给妈妈的第一张生日贺卡是这样写的———谨送您一张很
小的卡,说上一句很真的话,不必说母爱是丰满、是美好或伟大,只
因她洋溢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就已是最美的神话。妈妈,生日快乐!
卡片醒目的地方画了一大一小两只小老虎,欢爱之情跃然纸上。妈妈
激动极了,热烈地向女儿致谢:“妈妈太感动了!我要把这张贺卡永
远保存!”
  每当王玲玉与丈夫分享这些快乐时,丈夫都颇有微词,认为女儿
对妈妈比对爸爸用心。王玲玉对丈夫说:“同一个孩子,给你写的贺
卡流于形式,而给我写的却感情充沛,这便是肯定和欣赏的作用啊!”
  张茗对我说:“妈妈的欣赏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可见,用欣
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若期望孩
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培养
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有一次,在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举行的宴会上,一些贵族认为哥
伦布发现新大陆完全出于偶然。哥伦布没有辩驳,他在宴席上拿起一
个鸡蛋,对这些贵族说:“诸位先生,你们能把这个鸡蛋立在桌子上
吗?”
  那些贵族拿起鸡蛋,左立右立,怎么也立不起来,只好请哥伦布
来立。哥伦布把鸡蛋朝桌上一磕,鸡蛋立住了。贵族们很不服气,说
这样他们也会做。哥伦布笑笑说:“问题是你们这些聪明人,谁也没
有在我之前想起这样做!”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却说明一个道理:创新的行为往往产生于
“奇思妙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提出的问题常常“出乎意料”,思考
的结果往往“与众不同”。
  我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老师问同学:“树上有10只鸟,开枪
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这是一个传统的脑筋急转弯题目,不够聪明的人会老老实实地回
答“还剩9只”,聪明人会回答“一只不剩。”但是有个孩子却是这
样反应的。



他反问:“是无声手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
分贝至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在这个
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
了,O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有没有关在笼子
里的?”“没有。”“边上还有没有其它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它的
鸟?”“没有。”“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
“算不算怀孕的鸟肚子里的小鸟?”“不算。”“打鸟的人眼有没有
花?保证是10只?”“没有花,就10只。”
  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但那个孩子还在继续问:“有没有傻得不怕
死的?”
  “都怕死。”“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所有的鸟
都可以自由活动吗?”“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
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
这位学生的话还没说完,习惯于标准答案的老师已经晕倒了!
  从这个看似笑话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思想在没有
禁锢、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是多么自由奔放、充满生命的活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都要有
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爱
提问,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
地追究问题罢了。”他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
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
源泉。”
  培养“有创造性的想像力”,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
那些“很棒”的孩子,很有创造力的孩子,身边都有一个“善解人意”
的妈妈,或本身就有创造能力的爸爸,也或者是某个很赏识他的创造
才能,对他的“奇思妙想”很感兴趣的人。
  大作家列•托尔斯泰向人们提出忠告:“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
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摹仿和抄袭。”
  给孩子松开翅膀,让他自由飞翔吧!
  心灵成长需要包容
  “包容”能培养孩子的情怀,使他不回避错误又能善解人意。在
包容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耐心。
  我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容纳》。讲的是越战结束后一个美国
士兵的故事。这个士兵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
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的一位朋友回来。
”“当然可以。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父母回答道。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有些事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
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
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妈妈说,“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
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
坚持。
  “孩子”,父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
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
你还是赶快回家来,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
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然而几天后,他们接到旧金
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
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
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看了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假如,这对父母对“残
疾人”有一点点包容,有一点点同情,有一点点怜爱之心,儿子也不
会走这条道。因为,父母的包容是孩子心灵最后的港湾,最后的希望!
  联想到我们身边的那些爱犯“错误”
  的孩子,他们何尝不是在企盼着父母的包容呀!是孩子就可能会
犯错,父母要给他改错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
知错、改错中成长的。当孩子犯了错误,要允许他改正;当孩子犯了
罪跑回家,你要给他做顿饭,他吃饱了送他去公安局自首;当孩子成
了少年犯,进了少管所,你要常去看他,不要放进去就不管他,更不
能说跟他断绝亲子关系,法律上能断绝,亲情上却断不了,因为那是
你的孩子!
  一个儿子犯了罪,他的母亲辞了职,穿着一件大红的毛衣,天天
跑到离少管所不远的山上,站在山头上高喊儿子的名字。儿子被震撼
了,整个少管所里的少年犯都被这位母亲震撼了,他们集体跪下给这
位母亲磕头,哭喊着:“妈妈!妈妈!你回去吧!我们对不起你呀!”
  这位母亲用自己博大的爱的胸怀感动了一大批少年犯,他们痛改
前非,重新做人,进步很快。后来少管所还为这位母亲发了奖。这就
是亲情包容的结局。
  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包容。爸爸妈妈永远是
孩子心中最后的底线,家庭永远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最后的归宿。成人
能包容孩子,孩子就有胆识直面错误,有胆识改正,有胆识尝试新的
事物。在这方面,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他
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知当即喝止了
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站在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陶行知走过来,一
见面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
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
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
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校长想干什么。陶行
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放到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
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
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
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陶行知满意地笑
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
我再奖励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完了,
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
  多么高明的校长!他用以奖代罚的方法触动了孩子的心灵。“亲
其师,善其道。”当一个孩子被校长宽阔的胸怀所包容时,他内心产
生的是深深的感激和强烈的震撼,那将会使他终身难忘。在这种情况
下,不必“批评”、不必“指责”,孩子自己就已经心悦诚服地知错
了。
  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
  和谐的环境,能够塑造出孩子美好的心灵,充分挖掘出孩子的潜
力。
  我的母校———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一直坚持开展“和谐教育”
。校长卓力是个有心人,他一直致力于建设整体和谐的校园环境,他
提出校园虽小,但“小场地要做大文章”,“让校园处处会说话”。
  你看,校园里处处是亲切的“提醒”:花草、果树对你说“你要
对我好,我就冲你笑。”水龙头对你说“关紧我,别让我流泪”。厕
所对你说“我干净你也高兴”,“来时匆匆,去时冲冲”。游乐场对
你说“小心对待我,愁少欢乐多”。楼道里对你说“从我身边过,请
你爱护我”,“你爱清洁,说明你讲文明”。校园里到处是充满和谐
思想的提示语,像“礼貌使你变得高雅”,“助人能使你得到快乐”,
“谦让能使你增添美德”。想像得出,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的孩子是
多么幸福、快乐。
  作为孩子,他们不仅希望自己有个和谐的校园环境,还希望自己
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但是,今天,许多孩子家庭的环境不容乐观。
  一次,我作为嘉宾,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交流》节目,担任“专
家点评”的角色。这次节目的话题是:从李玲玉的家庭教育看中外家
庭教育的异同。
  演播厅里,坐满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大学生。大家熟悉的青年歌唱
家李玲玉坐在主宾席上。几年前,李玲玉嫁给一个加拿大人,生了一
个儿子。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歌星,舞台下竟是那样平和、自然。
  主持人问她:“这几年没见你在舞台上露面,你在做什么?”“
相夫教子。”李玲玉脱口而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和你的‘
洋先生’杰瑞有过矛盾吗?”“矛盾很大。在该不该打孩子的问题上
矛盾尤其大。”
  “你打过孩子吗?”主持人问李玲玉。
  “打过。”李玲玉坦白地说:“儿子3岁就有小脾气,很倔。有
一次,在我父母家,全家人吃饭时,儿子用上海话骂我‘傻瓜’,我
妈竟在一边笑着说:‘孩子会骂人了!’我很生气,就使劲用筷子抽
孩子的脸,儿子脸上顿时出现了两道红印。我妈急了,冲我喊:‘有
你这么教育孩子的吗?’我不服气,心想,小时候,你不是也打过我
吗!杰瑞也说我不对。我更生气了,大喊着:‘我教育孩子时,你们
谁也不许管!’我把孩子拖到浴室,狠狠地教训了他,用我妈小时打
我的方法:拧大腿内侧,那里最疼。孩子惊呆了,瞪大了眼睛看着…
…我心里好疼。”

--
该用户签名已经被关闭
2011-08-22 16:06:2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9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