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居民 |
经 验 值:45 |
魅 力 值:40 |
龙 币:70 |
积 分:59 |
注册日期:2009-08-27 |
|
|
|
最后一段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事后,杰瑞找到李玲玉谈心。对她说:“如果今天的事发生在加
拿大,你的孩子完全可以拨打911求助,儿子就要被政府收养了,你
就没有当母亲的权利了!”“那你来管!”李玲玉没好气地说。
杰瑞真的“上场”了,他担负起带孩子的责任。李玲玉外出一段
时间回来,发现儿子变了。她说:“儿子能主动用英语和别人交流,
有了错误,会主动说‘Sorry’,会用商量的口气和我说话,比如:
‘你能带我出去玩吗?’杰瑞不在家时,儿子很想他,我问他为什么
爸爸不在就想,妈妈不在却无所谓?儿子平静地说:‘爸爸和我一起
玩。’”
“我很诧异,仔细观察杰瑞,发现他跟儿子像朋友一样,装猪、
扮狗,滚爬到一块儿。我也开始学着他的样子和孩子一起玩。有时我
错了,儿子会认真地对我说,你说声‘对不起’才能救命!”
和谐,建立在平等的基石上。“和孩子一起玩”,这就是和谐。
儿童一降生便有着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的开发,不是靠说教、打骂,
而是靠“和成人一起玩”。对儿童来说,“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是
父母对他最高的褒奖。
李玲玉的儿子就是在杰瑞创造的和谐环境中,懂得了游戏的规则,
学会与人相处。而那种“以大欺小”的教育方法,往往使孩子对世界
产生恐惧。
我曾去张家口市一所小学和同学交流,一个男孩告诉我:“我爸
最爱看的书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每次考试考坏了,他就把
我狠狠揍一顿,然后严肃地说:‘记住,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恶劣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厌恶学习,计较
得失,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甚至心怀仇恨。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实验发现:“成年人有时会表现出毫无
原因的恐惧,这种情况大多来自于幼年时期的暴力事件。”他告诫父
母:“我们每一个行为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不仅会影响现在,而且
会影响儿童的将来。”
儿童需要的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因为和谐是儿童心灵的营养,只
有在和谐的土壤中,儿童的心灵才有可能得到健康成长。和谐是美。
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
2000年,4000名少年精英报考了清华大学国际MBA,最终,62人
入选,其中就有北京四中才华横溢的高材生王海翔。海翔的妈妈张培
祯是我的老朋友、北京翠微小学的退休干部。说起海翔的成长,张老
师感触最深的是“没有什么能比自信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了。”
的确,自信,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
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
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对150名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
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忍性;二是善于为
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海翔就是一个“很自信,不自卑”,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清
华大学MBA分普通班和国际班,考入国际班的学生英语水准很高,英
文听说读写成绩都在80分以上。与他们不同的是,海翔没有在外语环
境中工作过,口语也不如别人好。所以一开始他就面临很大压力。
细心的妈妈看在眼里,劝他说“要不行咱们就回到普通班?”张
培祯是个心地平和的人,她很欣赏自己的儿子,也从不给儿子增加压
力。她对海翔说:“你已经是大学本科生了,又考上清华大学MBA。
只要那个位置适合你就好,上普通班、国际班都是研究生,不必太勉
强自己。”
海翔却不同意调班,他说:“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下工夫不会有
问题。”这之后,海翔用数倍于别人的努力去学习。第一学期坚持下
来,毕业考试获得优秀,在清华大学MBA国际班里拿到中华奖学金。
海翔的自信正是来自妈妈对儿子的自信。当儿子“爬坡”时,妈
妈从不给儿子任何压力,而是在一旁赞赏儿子已经走过的路程,帮他
“数脚印”。妈妈的这种“欲擒故纵”(儿子语)的做法,大大激发
了儿子继续向上攀登的愿望:“人家行,我为什么不行?让我试试吧!
”
那些整天“逼”孩子学习的父母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那些
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
信。
自信的人并不是没有压力,不是盲目地自以为是,而是面对压力
“知己知彼”。刚刚进入清华,学校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拓展训练:站
在一个9米高的木板上,从一块木板跨到另一块木板。海翔起初很害
怕,他去问教练:“两个板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教练说大概是一米
四到一米五吧!海翔偷着跑到旁边,在平地试了一下,发现自己使劲
跨出去,能跨出一米六七,他心里有数了:到上面有什么好怕的?这
样他完成了“知彼”。他又想:上去就当在平地,最差掉下来也有防
护设施,只不过寒碜点而已,于是,他又完成了“知己”。结果,他
一次成功。
海翔因此大受启发:自信来自心中有数,只要做到“知己知彼”,
就有成功的把握。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他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劣势:
英语用的少,那么现在就开始用,加大阅读量,在课堂上完全用英语
对话;接下来分析优势:自己原本学经济,对其他同学来说,经济是
新的学科,而对自己来说是学第二遍。
自信使海翔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毕业后他分到一家国际基金会,
工作出类拔萃,还获得全系统演讲比赛第一名。他到中国教育电视台
“知心家庭”电视栏目当了一次嘉宾,就被导演看中,不久,成了这
个节目的业余主持人。
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张老师是怎样帮助儿子树立自信心的呢?
母子俩总结出三条经验: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第一是:“今天比昨天强!”
她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自信源
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人积极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
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时
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
第二条经验:孩子需要张扬。
“你看,人一旦被人发现,就发现了自己。”海翔这样说。孩子
在成长中特别需要“发现”。尤其是对自我还不甚了解的孩子,格外
需要有人去欣赏。孩子需要张扬,不要怕孩子骄傲,他张扬的时候就
会把个性表现出来,这时候家长与老师要对他说:“孩子,你真棒!”
第三条经验:志不高者智不达。
自信的人往往拥有远大的抱负,志向不高的人智力也达不到。自
信的人能够走遍天涯海角,自信的根基就是他能够扬起理想的风帆。
自信是根。
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世界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教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
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
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
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在“全国世纪父母读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资深教育专家、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严肃地讲了上面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
话”,其中包含了对教育的反思。
看看现实,在中学生参加的数理化方面的国际比赛中,凡是死记
硬背的题目,中国学生都能得高分,需要独立思考、判断、想像的题
目,中国学生往往失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我们也不难看到,外
国记者会提问题、敢提问题,而中国记者却很少提问题。
审视我们的教育,并没有为孩子学会思考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经常埋头“题海”,老师更希望学生“按正
确答案”回答问题,不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在家庭中,父母有一
句口头禅:“好孩子一定要听大人的话。”言下之意,不听大人话的
孩子不是好孩子。更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
不大教孩子“提问”,更不鼓励孩子独自做决定。这样的评价标准,
造成孩子从小严重缺失思考的机会和能力。
《知心姐姐》杂志曾做了一次题为“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标准”的
“知心调查”。全国18个省市的1904名中小学生的父母回答了这个问
题,其中选择“听父母或老师的话”的占11.8%,而选择“有思想、
有主见、有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仅占1.21%。
凡是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强,学习能力就愈强,创造力
就愈强,终生学习的能力就愈强。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有一位成功的父亲曾向我介绍教育女儿的经验:他总是给孩子以
问号,从不给句号。这样,大大激发了女儿的好奇心,从小好发问、
好思考,后来女儿获得了博士学位,事业上也取得杰出的成就。
思考源于好奇。孩子都有好奇心。爱提问是儿童的天性。面对孩
子提出来的大问题、小问题、愚蠢的问题、聪明的问题,父母应该高
兴和鼓励。
我儿子5岁时最爱问问题。一次他从幼儿园回来,神秘地问我:
“妈妈,你知道唾沫是什么味儿吗?”
“不知道。”我坦白地说。“唾沫是臭的!”儿子肯定地告诉我。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把唾沫舔在手心上,一闻,真臭!”说着,
他还做了个示范。
我一闻,果然很臭,忙说:“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唾沫在我嘴里
呆了这么多年,我怎么就不知道呢?可能是‘久闻不知其臭’吧!”
儿子很得意,每次从幼儿园回来,都要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长大
了,他很有创意,做事也有自己的主张。
提问,是孩子的权利。面对成年人司空见惯的世界,孩子常常会
提出绝大部分成年人没想到而且回答不了的问题,这正是孩子好奇心
的表现。如果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就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甚至会
给孩子一生带来负面影响。
《齐鲁晚报》刚刚连载过的《童年岔路口》中,讲到有个男孩,
经常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一天,妈妈给他讲聪明的小白兔战胜可恶
的大灰狼的故事,他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小白兔就是好的,大灰
狼就是坏的呢?”
妈妈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狠狠给了儿子一个耳光,她声色俱厉地
说:“笨蛋,这难道还用问吗?”男孩“哇”地一声哭了。妈妈不耐
烦,又狠狠地抽了儿子两下说:“哭,哭,有什么好哭的,这么笨还
好意思哭!”
男孩莫名其妙地挨了打,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那天晚上,他
躺在床上,心里忿忿地想,你是大人就可以不回答我的问题,就可以
不讲理吗?你力气大就可以随便打我吗?
从此他不再缠着妈妈讲故事,也失去了听故事的好奇心,但心中
却留下了仇恨。13岁他因为打架伤人进了工读学校,现在还在工读学
校上高二。他那有着研究生学历的妈妈,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一记
重重的耳光,不仅剥夺了儿子的提问权,也打飞了儿子的好奇心,打
跑了儿子的自尊心。
学会思考,对一个人成长极为重要,“思考的启示把人从奴隶解
放成自由人”。美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学习知识要善
于思考、思考、再思考。”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对思考也有过精辟的论
述:“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
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
地深入地看问题分不开。”
没有提问与思考,或许蔡伦不会发明造纸术,或许牛顿不会发现
万有引力,或许爱迪生也不会发明电灯、电话、留声机。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28
思考是创造力的源泉,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学习知识要思考,发
明创造要思考,完善人生也需要思考。请尊重孩子的提问和思考。思
考是金。
给孩子一个坚强的世界
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父爱是天空,母爱是大地。父爱与母爱是
不同的。父爱给孩子以坚强,母爱给孩子以爱心。父亲支撑着孩子的
世界,母亲抚育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跌倒了,母亲说:“孩子,摔疼了吧,以后要小心!”父亲
说:“孩子,没什么,自己爬起来,这就是生活!”孩子在跑步,母
亲说:“孩子,跑累了,就歇歇,饿了吃点东西。”父亲说:“孩子,
飞起来,爸爸在天上等你!”
孩子要长大不能没有大地慈爱的抚育,也不能没有天空坚强的支
撑。
说父爱是天,是因为父亲用人格的力量支撑了孩子的天空。
王根,是哈尔滨市的一位优秀中学生,曾获全国“宋庆龄奖学金”
。他的父亲生前是一个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王根从没沾过父
亲优越条件的光。由于当时家里房子小没有会客厅,每当有人到家里
来,特别是下岗工人来找父亲谈话,父亲都要让儿子关掉电视。王根
开始不理解,父亲告诉他:“儿子,来找爸爸办事的每一个人,都比
电视节目重要。”时间长了,王根也习惯了,父亲爱事业、爱同事的
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子。
王根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对他
说:“儿子,我该给你讲讲我和你妈妈年轻时的故事了,不然的话,
恐怕没有机会了。”
王根对父亲说:“爸爸,人生其实只有‘三部曲’,情爱、恩爱、
怜爱。你与我妈妈年轻时的情爱我没有看到,但你们中年的恩爱我看
到了,这些年你们在事业上互相支持,虽然你没有到老年,但你已经
提前享受了老年时期的怜爱。在你患病期间,你与妈妈相互搀扶。爸
爸,你不必伤心,你已经走完了人生的全过程。”儿子的话让一贯坚
强的父亲第一次流泪了,他对妻子李晓凡说:“晓凡,我可以闭上眼
睛放心地走了,孩子长大了,成熟了,懂事了,可以支撑这个家了。”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十几年中,王根的父母给孩子的
那些让儿子在毫无察觉中的严格而又理性的爱,独立而又平等的爱,
终于结出了果实。
王根在父亲去世一周年时,为悼念父亲写下了“六月思父”:…
…代父敬母,是我的责任,也必将是我心灵的归宿,我要做爸爸以前
做的一切,尽我所能地延续爸爸的生命,从那一刻开始,我便走出了
童年的憧憬,少年的光辉,离开了昨日的梦。此时,我更应该勇敢地
去迎接明天的希望,正是这走出、离开、失去,让我懂得了坚强的含
义。我想,从困境中站立起来的人是立体的、高昂的。我和妈有个约
定,我们不再伤怀,我们要以对方为支撑,构筑“人”字形的人生支
架,互依、互助、互动地走完这宝贵的人生。我将昂头挺胸,充满自
信地走向人生一个又一个驿站,面前是无限延伸的路,身后是一串串
坚实的脚印,当有一天走到天涯海角时,我可以牵着妈妈的手,向天
空喊:“爸!看到了吗!我们有多坚强!”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我是在“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汇报团”巡回报告时认识王根的
母亲李晓凡的。报告中,只要李晓凡讲到这里,我总要流泪,在场的
所有人也都在流泪!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爱父的痛失,面对生活的无奈,他挺过
来了。他靠的是什么?是父爱的力量,是人格的力量!他学会把痛苦
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他人。
“我欣慰的是,父亲英年早逝,儿子的心理不但没受到伤害,反
而更加坚强。”李晓凡对我说,“最让我感动的是,火化那天,我从
墓地回来,儿子把他爸的衣服全烧了,只留了几件珍藏起来。他对我
说:‘妈,不要在痛苦中生活,那太苦!看到爸的衣服你会难过的,
所以我全烧了,振作起来,妈妈!’”
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
这就是父爱的力量。他能延续人类优秀的生命,他能激发一个孩
子崇高的责任意识,他能把一个稚嫩的男孩变成一个坚强无比的男人!
父爱,那是顶天立地的爱!父爱是天。
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
清晨,一个男孩来到大海边,把沙滩上的一条条小鱼扔进大海。
“你在干什么?”一个行人问。“我在救这些小鱼。”男孩头也不抬
地说。“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我救一条是一条,如果我把这
条鱼救活了,海里又多了一个生灵。”男孩认真地说。
行人问:“谁在乎你所做的呢?”男孩捧起一条小鱼放进大海说:
“它在乎。”又捧起一条小鱼说:“它也在乎。”
这就是孩子。儿童都有保护动物的倾向。孩子心灵的世界本来就
是一个真爱的世界。要想这个世界不被污染,作父母的就要用善心去
维护它,用爱心去浸润它。
母爱是大地,大地哺育了生命,滋养了万物,给予世界以真爱。
孩子心中爱的种子正是母亲播撒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孩子,又
用爱心呵护着孩子成长。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母亲还承担着教育
孩子珍爱生命的责任。
余心言(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的笔名)是全国少年儿
童的“知心爷爷”。他特别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活动————带领孩
子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这个未知的世界,不是外星人的世界,不是
幽深的大海、森林或者山谷,而是孩子们最亲爱的妈妈的世界。
活动的名称是“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活动是从余心
言同志通过《知心姐姐》杂志给全国小朋友提出的56个问题开始的。
这56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十分具体、动人心弦:
妈妈出生在哪一年的哪一天?妈妈的属相是什么?妈妈出生的地
点在哪里?妈妈叫什么名字?谁给她起的名字?有什么意义?妈妈小
时候在哪里洗澡?妈妈像你现在这样大的时候吃过什么水果?一次吃
多少?妈妈小时候喝牛奶吗?妈妈长到多大开始吃上巧克力、冰淇淋?
妈妈读小学时用过几个书包?什么样的书包?多少钱一个?妈妈在学
校里受过什么表扬?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妈妈读小学时有多少本课外读物?妈妈小时候玩什么游戏?妈妈
会背哪些古诗词?妈妈爱唱什么歌、会跳什么舞?妈妈小时候会做哪
些家务?妈妈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手表?妈妈多大的时候谈恋爱?妈
妈多大岁数时结婚?有哪些人参加了她的婚礼?妈妈怀你的时候有什
么妊娠反应?妈妈生你的时候是顺产还是难产?经历过什么痛苦?你
吃过妈妈的奶吗?多长时间?奶水够不够?妈妈想了什么办法?你断
奶的时候,妈妈想了哪些办法?你小时候有没有夜啼不睡觉的毛病?
如果有,妈妈怎么办?你小时候有没有挑食的毛病?如果有,妈妈怎
么办?你小时候妈妈一天要给你洗多少块尿布?你有没有受伤出过血?
当时妈妈怎么办?妈妈何时参加工作?都做过哪些工作?妈妈第一个
月的工资是多少,怎样用的?妈妈在工作中受过什么奖励,得过什么
表扬?妈妈一天工作几个小时?路上几小时?做家务几小时?吃饭几
小时?睡眠几小时?妈妈一般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你先起
还是她先起?妈妈体重多少?血压多少?血脂多少?妈妈戴不戴眼镜?
如果戴,是多少度?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妈妈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妈妈最忧愁的事是什么?……
在“手拉手”读书交友夏令营中,我们把这56个问题制作在一个
大转盘上,56个格,箭头转向哪一格,就回答哪一个问题。80多名小
营员99%没有回答上来。只有一个男孩说,“我知道,我妈妈是在我
7岁的时候吃的冰淇淋。”我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我7岁的时
候,妈妈第一次给我买了冰淇淋,我妈说,让我尝尝,我也没吃过。”
一个武汉女孩站起来说:“我妈最大的快乐就是生我。”她的妈
妈是领队老师,我便把这位妈妈请上台,请她谈谈生孩子的感觉。
她说:“当我把女儿生下来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女人。”“那生孩子的感觉是什么呢?”我问。“当然是痛苦!可我
从来没跟孩子说过。”
夏令营结束时,我们给孩子们留了“作业”,回去采访爸爸妈妈,
回答出这56个问题。
一个月后,我们收到许多孩子写来的信。其中一个男孩说:“我
问了妈妈才知道,小时候我一晚上要尿湿30多块尿布,妈妈用手洗,
手上都洗出泡了……今后,我要多为妈妈做点事。”
哈尔滨的一个娇娇女,在夏令营头两天还因为想家哭鼻子,天天
给家打电话。参加“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活动后,变化很
大。她把零花钱全给妈妈买了礼物,回到家还主动做家务,照顾妈妈。
爸爸很奇怪,给我们打来电话,问孩子才去三四天,为什么会发生这
么大的变化?
我告诉他,是因为你的女儿懂得了生命来之不易,知道什么是父
母的养育之恩。
真爱孩子,不能一味溺爱孩子,更不能粗暴地打骂孩子,而是要
用母亲博大的爱去感动孩子,焕发出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
重。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母爱,那是珍重生命的爱。母爱是地。
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成人拥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棒”的孩
子,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次,我到无锡市沁园小学,在那里成立“知心家庭学校”。孩
子跟爸爸妈妈在一个“学校”里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促进两代
人的沟通与和谐。
那天,我走进多功能厅,面对几百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依次回
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忽然,一个高个子男孩从后排挤到台
前,满脸不高兴,气呼呼地问道:“他们给我起了好多外号,都特难
听。”
“什么外号?说说看!”“我眼睛小,他们叫我小眯缝眼;我做
俯卧撑起不来,他们就叫我软骨病,我很生气!”男孩的脸涨得通红,
大口喘气。
我笑着看着他生气的样子,却发现了他的嗓门很大,而且音色很
好。我马上对他说:“你的声音很洪亮,唱歌一定不错吧?”
“算你说对了,我是合唱队的领唱!”男孩得意地说。“你叫什
么名字?”我提高声音问道。“顾欣坚!”孩子的声音更大。“好,
我也给你起个外号怎么样?”
男孩瞪大眼睛,诧异地说不出话来。但我从他的目光可以读懂他
的反应:“你怎么也给我起外号?”
“就叫你顾大歌唱家,怎么样?”“好,好,这个外号好!”男
孩乐得一个劲儿地点头。
我对台下的同学们说:现在请“顾大歌唱家”给我们唱两句吧!
如果你们认为他像歌唱家,就使劲儿鼓掌;如果觉得他不像,就小声
鼓掌。
顾欣坚亮开嗓门唱了两句,引来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我又说:“
请大家再跟我配合一下,咱们一起鼓掌一起说:‘棒,棒,棒,你真
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
家长和孩子便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
真棒!耶……!”我们的“顾大歌唱家”在一片赞扬声里兴奋不已,
脸上绽放着自豪、骄傲。
散会后,我对校长说,请您再配合一下,星期一的全校升旗仪式
上,您让顾欣坚再当众唱首歌。唱完后,您再领着大家一起说:“棒,
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这样的做法,叫“
形象再塑”。
后来,我再次见到顾欣坚学校的辅导员,第一句话就问:“这么
长时间了,咱们那位‘顾大歌唱家’怎么样了?”辅导员告诉我,顾
欣坚现在可神气了,走到哪儿都挺胸昂头的。没人再叫他“小眯缝眼”
了,都亲切地叫他“顾大歌唱家”呢。
孩子是天使,他们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你爱他、喜欢他,他
通过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得到,一旦他接受了你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
都能听到心里去。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成人爱的眼神,来自爱的发现。无论是什么人,一旦发现了令自
己惊喜的人或事,眼睛总会发亮。所以,爱的关键就在于发现,让自
己心中的激情燃烧起来。
怎样去发现呢?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武汉市有个学习不太好
的学生,上课听讲的时候却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提完,
他的手就举起来了。可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回答不上来。
课后,老师找他谈话,问他“你不会,为什么还要举手呢?”
这个男孩坦白地说:“同学们都笑我,说我成绩不好,说我笨。
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就举手,想表现表现。可是,我真的不会。
”
学生的坦诚让老师很感动。于是,他和这位学生订了个“君子协
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遇到你真的会回答的问题,就举左
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记住了吗?别举错了。”学生点点头回答:
“记住了。”
老师心里有了底,再上课提问的时候,任凭男孩的右手举得再高,
老师也视而不见;但他一举左手,就马上叫他回答。果然学生回答得
不错。老师便表扬这位学生很“棒”,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从此,
这位学生的学习大有起色。
这位老师真“棒”!他透过“爱举手”这一现象,看到孩子要求
上进的积极性。如果老师没有爱的眼睛,想必会认为这个孩子是“捣
乱”,如果再没好气地训斥几句“捣什么乱?想好了再举手!坐下!”
那么这个孩子再也没有勇气站起来了。
同样的做法发生在北京,北京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提出一个口号:
“在课堂上要让所有回答问题的孩子都毫无遗憾地坐下!”这是多么
有人情味儿的宣言!它体现的意义就是保护了所有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世间有许多事物的真相,都被多种复杂的假象遮掩着,人们要认
清事物的真相,就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看待孩子也一样,许多优
点、长处常常被埋没、被忽略。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有一句名言:
“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重视孩子,就是最
富有力量的爱。
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
爱孩子要有原则,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
“当孩子哭着要东西时,父母应该怎么办,是给还是不给?”一
位母亲来信问我。我在复信时,送给她一段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话:
“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不论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
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加以拒绝。”“如果你一看
见他流泪就给他东西,就等于鼓励他哭泣,是在教他怀疑你的好意,
而且还以为对你的硬讨比温和地索取更有效果。”
我在复信中还对她说:“孩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你
会拒绝他。而此时的拒绝会比当时的拒绝给孩子的打击要大得多。当
孩子放纵的欲望最终被拒绝时,轻者会造成孩子的焦虑恐惧、烦躁不
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他会觉得世界上谁都跟他过不去,严重的情况
下,还会引起孩子的轻生自杀行为。”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如果您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地去‘放纵’他、‘迁
就’他;如果您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的不
合理要求,您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
这方面,我的好朋友王晶女士有很成功的经验。王晶女士是福建
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助理,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她的
女儿黄思路在上小学的时候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上中学
的时候,黄思路出过两本书。现在,她就读于北京大学,每年的寒暑
假,她还去美国学习钢琴。在我眼中,黄思路是一个“棒”孩子,不
仅仅是因为她学习优秀,更因为她是一个通情达理、心态良好、很善
于与人交往的“懂事”孩子。
许多人问王晶,你女儿并不是神童,智商很一般,可为什么她不
论学什么都那么快、那么好呢?你们用了什么特殊方法培养的她?
王晶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女儿素质的培养。我们觉得,一个高
情商的孩子比高智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
首先关心的是孩子是不是在健康地成长,能不能适应各种环境,会不
会与人相处,有没有一个乐观的心态。黄思路是独生子女,我们就总
有一种危机感,担心娇惯孩子,怕她变得脆弱、低能,担心孩子习惯
了走平坦大道,将来不会在崎岖的道路上行走。因此,在黄思路很小
的时候,我们就把每一个困难都看作一个锻炼孩子的机会。这还不算,
还设法为孩子“制造”困难,让孩子学会变不利为有利,克服挫折渡
过难关。培养女儿黄思路,王晶有三件“宝贝”———
第一件“宝贝”:娇生不能惯养。
王晶说:“我们的家庭条件不错,这可以算是‘娇生’。但娇生
不能惯养。如果把黄思路培养成小公主,说一不二、随心所欲,长大
以后怎么能受得了委屈?再顺利的环境也难令她满意。所以,从黄思
路一出生,她遇到困难我们从不替她‘扛’,而是利用这样的困难达
到我们锻炼她的目的。”
有原则的爱,是理智的爱。而要坚持这种爱的原则,做父母的有
时也得要狠下心来。王晶在这方面就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黄思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哭着要找妈妈、
要回家。因为黄思路比班里其他的孩子小,老师被她哭得心软,就把
她送回家。王晶送走了老师,对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还
没到放学的时间,谁也不能回家。现在,你只能自己去上幼儿园了。”
女儿被挡在门外,呜呜地哭,可妈妈硬是没让她进门。女儿知道
妈妈的脾气:原则问题没得商量。最终,她妥协了,央求妈妈说:“
妈妈送路路去幼儿园吧!”
王晶此刻真想一把抱起女儿,把女儿送回幼儿园。可是,她心里
明白,如果今天自己送女儿回幼儿园,等于奖励了她撒娇耍赖的行为。
这样一来,明天、后天……女儿还会再哭,老师还会送她回家来。于
是,王晶狠下心对女儿说:“好孩子,你自己回去,下午妈妈第一个
去接你。”
女儿万般无奈地走了,她是面对着家门,一步一步倒退着离开的。
一边退着一边流泪说:“妈妈再见!”眼看着女儿走远,王晶关起门
来大哭一场。一个母亲下狠心让孩子从小接受磨练,的确需要坚强的
意志!
令王晶欣慰的是,从那天起,女儿上幼儿园再也没哭过。虽然女
儿只有3岁,但母亲的举动却传递给她一个信息,那就是,有的时候
一个人的愿望是会受到拒绝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妈妈的“不迁就”,带给女儿的是持久的耐力和乐观的心态。从
小经历挫折的黄思路学会了接受现实,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社
会的规范。她善解人意,凡事先为别人着想,发生利益冲突时,她总
是自觉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别人,从不强求别人来迁就自己。最重要的
是,她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快乐,为自己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而
感到自豪。
王晶对我说:“我所以不迁就孩子,是因为我心里想的不是孩子
现在可怜不可怜,我想到的是将来。她将来大部分时间是不在我身边
过的,如果我现在为她准备一个‘温室’,她会变得娇弱不堪,等她
独立生活的时候才会很可怜。”
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
“自作必须自受”,是王晶教育女儿黄思路的第二件“宝贝”。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世界上“吃堑”的多了,有的长
智了,有的却没长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让当事者为自己的
错误承担责任。
孩子难免会犯些错误,有些父母常常在事前提醒,事后责骂,千
方百计去补救,结果是大人操碎了心,磨破了嘴皮,孩子却一点感觉
也没有,甚至还嫌大人烦。下次呢,该错的还错,该忘的还忘。
王晶的做法与其他父母大不相同,当女儿做错事的时候,让她“
自作自受”,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先去“吃一堑”,然后“长一智”
。王晶给我讲了三个让女儿“吃堑长智”的故事。
第一次,学校排练节目,8岁的女儿走得匆忙,忘了带伴奏磁带。
王晶发现了,却没做声。她想,女儿常忘东西,提醒她一次,她的依
赖心理就增加一分,那么以后就还得提醒一百次、一千次,不如让她
受点挫折,让事实来教育女儿。黄思路快到校门口才想起来,打电话
给妈妈,请妈妈赶快把磁带给她送去。
当时,王晶正好放暑假在家,完全有时间给女儿送去。但她没这
样做,只对女儿说:“你自己犯的错误,不应该惩罚妈妈。你自己想
办法解决吧!”
黄思路没有办法,只好向老师说明情况,把节目顺序调一下,然
后骑车顶着烈日回家去取伴奏带。王晶说:“我让她多跑了这一次,
后来她却少跑了无数次,因为她记住了这个教训。”
曾经有人问黄思路:“回过头来看,你觉得妈妈的做法对吗?”
黄思路笑着回答:“我觉得对。‘自作自受’使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
事情,后果是要自己承担的。所以我做事就很负责。”
培养一个负责任的人,是要经过不断地吃堑、长智的过程的。
第二次受罚发生在黄思路小学临毕业前。她负责的一笔为特困生
捐款的现金少了200多元。老师说,“算了,反正捐款的目的已经达
到,这个同学也把小学读完了。”
王晶坚决反对,她要求女儿把账目的漏项补齐,补不上的由她自
己赔偿。思路把漏记的账补上后,还有120多元因事隔数年实在记不
起来,只好垫上自己的钱。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35
王晶告诉我:“这种做法类似罚款。如果孩子长大以后在工作中
出现这样的差错,也是必须要承担责任的。我这样做,只是提前让她
通过惩罚接受教训,以免这种做法成为习惯。这样罚她一次,避免了
将来更大的损失。在我看来,付出这笔‘罚款’还是很划得来的。”
从那以后,王晶要求思路每天对自己的花销记账。上中学后,思
路各种稿费收入和开支数目越来越大,只要迟一天记账,妈妈就罚女
儿10元钱。思路不管每天多忙多累,都不敢懈怠地记账,否则妈妈给
的100元汇款,收到后10天不记账,就罚光了。
第三次,是因思路赖床受罚。
有一段时期,黄思路每天晚上睡得晚,早晨又想提前半个小时起
来早读。可是,她听见闹钟响后没有马上起来,结果又沉沉睡去,如
果不叫她,上学就要迟到。每天如此,闹钟便形同虚设。王晶让女儿
把闹钟设定推迟半小时,按正常时间起床,这样睡得充足一些。开始
女儿不愿意,每天晚上总说保证第二天能早起,可是第二天还是迷迷
糊糊醒不来。妈妈没收了闹钟,说:“既然闹钟起不了作用,就别用
了,我可不当你的‘闹钟’!”
没有了依赖心理,思路睡到清晨便很警觉,听到一点点动静就醒
过来了,又马上翻身起床,生怕一觉睡过头。几天之后,妈妈把闹钟
还给女儿,思路便能准时起床了。
王晶的“惩罚”,对女儿不是打、骂,而是“罚跑腿儿”、“罚
款”……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体验由于自己的错误带来的后果。结
果,这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懂得了要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现在,女儿不管走得多远,王晶都非常放心。
黄思路16岁时,去美国学习钢琴,独自一人在美国住了三个月。
她一下飞机就遇到很多问题,但思路靠着自己的力量把一切问题都“
解决”得很好。她说:“我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比较短,这也算妈
妈‘自作自受’教育的一个成果吧。”
用爱的意志磨炼孩子
光说不练,不会成功;父母一切替孩子代劳,孩子不会长大。成
功人士的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深知“实践出真知”的魔力。
“我能行”的孩子,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而是在行动中成长的。
有些父母,嘴上说让孩子锻炼,可事事都替孩子做。孩子渐渐地产生
了依赖性,不愿意面对困难和挫折,自身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
“独立必须自主”,是王晶教女儿的第三件“宝贝”。
只要女儿思路能做的事情,王晶从不插手。黄思路3岁开始学钢
琴,而第一堂课,妈妈就让她单独去老师家。思路个头小,直接坐在
琴凳上够不着键盘,妈妈就为她准备了一个大枕头。妈妈把枕头绑在
思路背上,像送大学生一样,站在大门口,目送女儿走出家门,到对
面楼上的老师家上课。思路练琴的时候,父母也很少在一旁盯着,只
是要求女儿在练琴时要认真,练好了,就可以去玩。
从小到大,王晶从来不代替思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思路2岁
就学会了用筷子,3岁时会自己洗澡,4岁时会自己洗头发。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在妈妈的耐心培育下,黄思路从小就养成了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上小学的第一天,她把每一本书包好,又一一放进书包。长大一些后,
思路学会了自己补衣服、缝扣子,修自行车,上小学五年级的一天,
她在学校生病了,放学后独自跑到医院看病。当外公得知消息赶到医
院时,她已经把药都取好了。
黄思路说:“我妈从不会因为年龄小而迁就我。妈妈好像一直都
很平等地把我当成大人,这让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大考虑年龄问题。”
她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思路读小学四年级那年,看上了一条裙
子,只是大了些。思路请妈妈帮着改一改。可是,妈妈说:“你拿得
动针线吧?拿得动就自己缝。”思路就自己动手,缝了一个下午,把
裙子改好。“那条裙子我非常喜欢,穿了好多年呢!”思路自豪地说。
这就是孩子的感受。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哪怕做不好。因为
在做事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今天的孩子比我们棒!”我跟王晶发出同样的感慨。黄思路12
岁那年要去北京参加少代会,王晶把女儿带到机场售票处,让女儿自
己查询航班的时间和价钱,自己只站在远处看着女儿。
在王晶的家里,永远听不到有人说:“孩子还小。”遇到难事,
妈妈总是退一步,摆出一副不闻不问的样子,说“娘勤女儿懒。山不
转水转,机会来了,就开发你的潜能吧!”
这么一“逼”,女儿居然带给妈妈一个又一个惊喜:鞋匠不肯修
的鞋扣,她想办法修好;淋浴龙头坏了,妈妈全身湿透没有修好,思
路往里面夹块海绵就解决了问题;上大学后,宿舍电话不通,她也动
手去修。
16岁时,思路一个人出国学习。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她克
服了很多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还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自力更
生挣路费。回国后,她把出国求学经历写成一本书,既是对自己的总
结,也是对妈妈的感谢。
在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裕的今天,如何让孩子具有“身在苦中不知
苦,面对困难不觉难”的素质,对孩子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父
母的要为孩子长远着想,就要让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学会承受挫折,接
受惩罚,经历磨难。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感激父母赠予的这分人生
财富。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孩子未来
的命运如何?就看他今天是否养成了好的习惯。
(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