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ying
ying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4232
魅 力 值:716
龙    币:9489
积    分:4897.5
注册日期:2002-04-23
 
  查看ying个人资料   给ying发悄悄话   将ying加入好友   搜索ying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ying发送电子邮件      

看不住的小孩子 -- 犯错误与成长
以下转自李跃儿教育网:
该网址不再展示
---------------------------------------

看不住的小孩子


  生活故事:小心也看不住

  8岁的敢敢其实一点都不勇敢,原因是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4个人整天都是贴身相随。敢敢的父亲说,不能让孩子犯错误,老犯错误的孩子会学坏。所以,全家人都在消除可能让敢敢犯错误的机会。可是,一不留神,敢敢就干坏事。今天砸坏邻居的窗,明天弄伤别人的狗。每天,都有人来家告状。敢敢干了坏事,就会吓得躲起来,父母就不得不替他受过。

  不能让孩子犯错误?

   李子勋

  

不断的小错误

  每个孩子都会面对成长的烦恼,每一个年龄段,孩子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1岁:吵夜,缠人;2岁:不好好吃饭,说话构音不清;3岁:乱拉屎尿,乱涂乱画;4岁:捣蛋,违逆,恶作剧;5岁:撒谎,欺负小孩子、小动物;6岁:闯祸,偷拿别人的东西,砸烂玻璃;7岁:多动,贪玩,不爱学习;8岁:……

  获得对错误的免疫力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像一盘录像带,需要对所有情绪(快乐、痛苦、悲伤、骄傲、自满、受挫、爱恨等)与行为作预演与体验,留下适当的印痕,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印痕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孩子可以通过“心理反刍”,找到较为合适的应对方法。这个过程很像人体免疫系统的形成,1~3岁是一个最佳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要形成有效的免疫,肌体就要付出应激与发炎的代价。孩子小时候犯一些错误,通过错误来确知与外界或他人的关系,也可以获得对错误的部分免疫。

  人类的孩子与哺乳动物小时候一样,要在游戏中预演攻击与防御,残忍与仁慈,捕获与逃避……才能获得生存的能力。敢敢遭受贴身看护,就得不到一些行为与情绪实践的时机。小时候未曾体验的东西,长大后就欠了债,内心总有些不安宁不踏实,有时会以冲动般的行为或变样的举动来补偿那些未竟的“事”。

  犯与年龄相当的错误

  孩子在2~5岁时,许多负性情绪:愤怒,对抗,残忍、嫉妒,仇恨都要有适当的释放和表达,从中获取管理这些情绪的经验,学会节制。就像大预防针一样,孩子犯错也需要合适的年龄,5岁孩子当街撒尿,别人只会一笑;12岁还当街撒尿就会视为品行不端。同样,一个小孩子伤害小动物,遭受过父母的“训斥”,长大了就不会跑到动物园去跟狗熊过不去(这可能是幼稚行为的延迟出现)。在孩子小的时候,该犯的错误没有机会犯,到了不该犯错的时候,却用幼稚的行为去“补课”,那真是有些得不偿失。

  小错误是成长的资源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常常挂在小学老师嘴边的一句话,用于表达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心情。可是,我们后来又吃惊地发现,小错误不犯的人,常常犯大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犯错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拿敢敢来说,他的行为在心理学叫做攻击性外显,解决的办法是让他承受行为的责任,去面对谴责,赔偿损失,向别人道歉。这样的好处一是摆脱自我中心,知道外部世界并不总能为所欲为。二是遭受必要的情绪挫折,体验到后悔,难过,害怕是什么东西。三是学会协调攻击欲望与环境的关系,慢慢把攻击行为转向积极安全的范围(如运动,竞赛)。

  孩子在错误中都学到了什么

  情 景

  收 获

  每个孩子都会欺负别人也会被人欺负

  从中可以学会自我保护

  砸烂东西、伤害小动物

  从中学会怜悯,爱惜和承担责任

  对人撒谎

  从中知道诚实的重要,学会如何保持缄默或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句来应对困境

  与父母或老师的对抗,怀恨在心,谩骂,违拗,给他们的水杯里吐唾沫,

  从中协调与权威的关系,学习服从与心理平衡技术

  逃学,不做家庭作业,上课不好好听讲

  体会到自由是有代价的,短时的放纵必定有长久的损失,知道如何约束自己的欲望与懒惰

  比较严重的错误是斗气打架,偷拿别人的东西,恶性撒谎,侵害别人利益,无故离家出走等等

  这些错误看起来很糟糕,但孩子还是可以从中获益,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承受不愉快的处罚和社会压力,遭受孤独与焦虑等等,开始权衡自己的利益与得失

  纠错中的家长二戒

  要让孩子在错误中获益,家长们一定要避免两个不好的倾向。

  一戒 父母竭尽全力来预防孩子犯错,一旦犯错又竭尽全力让孩子避免惩罚,以为孩子犯错一定是父母教育不好,要替孩子受过。其实不然,再好的父母也不能保证孩子不出差错。好的教育一定把犯错看成是教育的良机,使孩子从犯错中获得成长。

  二戒 过度惩罚,以为不管多大的孩子干了错事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是品行或道德问题,凡事上纲上线,搞“阶级斗争”,甚至不惜用谩骂体罚来纠错,使小错变成重大的心理创伤。犯错违规的冲动没有化解,而是被压抑和深藏,成为一种心理情结,削弱了孩子的防御能力与生存能力。

  何时该阻止错误

  当然,并非一定要鼓励孩子去犯错。顺其自然的方法比较好。

  犯错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抗挫能力,没有心理抗挫能力的孩子,可能也不敢犯错。研究发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犯错的机会要多一些,错误也要大一些。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在化学试验中,曾把一个小试验室炸翻。可以说,敢犯错误的人都会是一些有希望的人,关键是犯错的时机要把握好,在该犯错误的年龄犯些必要的错误。小孩子如果犯了大错(面临学校除名,伤人损物造成巨大的赔偿,离家出走等),就成了孩子人格发展的危机,父母有时也不得不被卷入来帮助孩子承担部分责任。

  要让孩子不犯大错,必须让孩子从犯小错中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那么,明知孩子的行为会失败,会引起犯错,家长是任其下去,还是要制止呢?这要看犯错后的责任孩子是否能承受,如果不能承受,帮助他预见后果是重要的,也就是说,不让他犯不该犯的错。

  孩子的犯错就像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父母需要像老师解题一样帮助孩子去分析。首先是行为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好的,先表扬他,以减低孩子的焦虑;再看方法对不对,方法不错,或部分不错,肯定他,让他知道部分行为还是被认同的;最后看结果如何,错误怎样形成。孩子也许开始以为自己是对的,父母需要告诉他,任何行为不仅满足自己的需要,还需要别人的认同,要得到认同,就要遵守共同的规则,从而告诉他通常有那些处事的规则。通过这样的教导,孩子很快会从犯错中学到很多好的东西,同样的错误也不会一犯再犯。

  犯错有几种类别,一是无心之错,原因是孩子缺乏经验,对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这些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二是有意之错,有好的动机但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好心办坏事,帮倒忙,比如想帮妈妈洗碗却砸坏了一叠盘子。三是无理之错,想要发泻,报复或攻击谁,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协调不好本能与环境的关系。

  只要我们提醒孩子不要总犯同样的错误,或不要去犯无意义的或低级的错误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

  控制好你的情绪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时不会那么有理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父母也是人,也有情绪。孩子的有些错误还会激发父母早年的心理创伤,无意识地想通过教育孩子去纠自己几十年前的错。对孩子犯错的态度,常常透视出父母早年未处理好的情结。注意孩子的心理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能避免父母的过度要求。在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遭受轻微体罚,不会形成长久的心理创伤,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就要凡事小心,一句不恰当的话,会让孩子记仇一辈子。

  应对错误的年龄原则

  年龄

  父母准则

  0~2岁

  不能责罚孩子

  2~5岁

  对犯错的教育要顺其自然,多鼓励和肯定

  5~12岁

  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学习社会规则和承担成长的责任

  12~16岁

  对外向孩子,心理承受力强一些,对错误的批评可以引入是非观念;对内向的孩子还要小心

  对道德、良知的培养,父母不要心急,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孩子自然会变得善良与懂事。

--
我在该网址不再展示等你
2004-06-01 10:43:0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