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王老虎
王老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3936
魅 力 值:1241
龙    币:12956
积    分:10081.7
注册日期:2003-03-27
 
  查看王老虎个人资料   给王老虎发悄悄话   将王老虎加入好友   搜索王老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王老虎发送电子邮件      

什么是分层教育——
分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分层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理论;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理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维果茨基把学生存在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分层教学正是为了实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过渡,从而使其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水平,产生新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和教养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内的最大效率。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在研究学生特点
  的基础上,使教学任务具体化;根据具体学习的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等”。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标准是:A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B层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分层结果由教师隐性分层,学生分层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实施教学分层备课计划和教学目的分层计划的前提。
  2.目标分层
  “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层教学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及内容,综合班级各个层次学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制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分层讲授新知”前使学生其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虽有差异,但目标之间应配备拾级而上的“台阶”,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有所认识, 并在教学中逐步分层认知。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因此,分层教学在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3.教学分层
  “一个课时一个教案、一个层次一个教案”,教学设计要作到四个清醒认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有清醒认识;对教学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认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个体激励的方法有清醒认识。分层课堂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分层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方法;分层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提高性辅导;对优生采取个别点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成立“兴趣小组”,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合作。同时,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案,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3种方式。动态性评价,每个层次班学生学习水平是动态化的,考试评价也应使其具有动态性和选择性与之相适应。纵向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和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等评价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主动性等信息通过纵向的比较,而做出的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品格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都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于A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B类、C类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在纵向评价的基础上,按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评价,期末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三、对分层教学的评价
  
  1.分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分层教学竞争氛围的加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实现向既定目标的迈进。在分层教学体制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积极性不断提高,自信心愈发增强,有利于实现总体学生的全面提高

该网址不再展示

--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 见我应如是
2012-02-16 11:49:0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8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