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BMW7
BMW7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版主
经 验 值:11496
魅 力 值:2955
龙    币:37278
积    分:17259.3
注册日期:2005-02-28
 
  查看BMW7个人资料   给BMW7发悄悄话   将BMW7加入好友   搜索BMW7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BMW7发送电子邮件      

好书推荐——《教育与美好生活》、《幸福之路》
《教育与美好生活》节选自《幸福之路》,可惜单行本已经买不到了,不过《幸福之路》也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将手里的傅雷译本(不全)、英文原版、全本打包一起奉上
该网址不再展示幸福之路.rar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其教育子女的实践中,以及对自己早年与教育有关的人生经验的反思、对教育成败的认识后的浓缩表现。作者通过对现存的教育制度的评估,批驳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并提出一系列全新的教改方案。作者还分别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此外,罗素还就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课程安排、学习方法、授课技巧和美感培养等具体问题进行了阐述。罗素的教育理论及民主与科学精神直接挑战了当时的传统教育观念。
罗素在本书的开头就强调了父母的观念是异常重要的,缺少专门知识往往是父母成为最优秀教育家的羁绊的原因。而他本人也身体力行,通过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阐释了如何让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早期教育部分,本书大量的章节突显了早期教育,因为它可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品行。人们能有力从经验中学习,应成为早期教育在观念上极端注重的目标之一。
在宏观方面,罗素强调了教育公平与差异的问题,更贴切的说是教育均衡化的体现。他说,“如果父母境况优裕,解决他们的问题则无须使所有的学校都变好,只要邻近有所好学校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那些身为工薪阶层的父母来说,除非改革在小学遍地开花,否则他们的要求就无法满足。”“坚持死板的整齐划一必将成为一场灾难。有些儿童比同龄人更为聪颖,并可从较高深的教育中获得更多的益处。有些教师受过较为优良的训练,或是在天资上比其他人更具备当教师的禀赋,但要求所有的儿童个个都受教于这些为数有限的杰出教师是不可能的。因此生硬地贯彻民主原则,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无论谁都与这种教育无缘,并使普通教育的水准在不必要地低水平徘徊。所以,不宜以牺牲进步来求得现阶段的机械平等。”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中,罗素能有和我们当代教育改革相同的思路是一种卓越不凡的表现。同时,罗素就教育目的做出了反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应使心灵充满有直接实际用途的知识,还是应设法将对自身完善有所裨益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的学生?”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倡导者看来,教育仅仅是赋予肉体的满足,实用就是有助于我们满足肉体的需要及欲求。而那些反对将功利定为教育的唯一目标的人,更为器重精神财富的给予。罗素也认为物质的东西虽然缺乏极高的价值,但是物质的不幸却可能极大的损害精神的优美。正如中国古人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教育更多的不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掌握物质财富,而是应该在精神上净化。反思我们中国当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物质的重要性,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追根问题,不能简单的将教育问题归于教育改革的不彻底,真正的根源还需要从社会体制根本上去探寻。
具体到学习方面,旧的观念认为儿童决不可能情愿学习,故只能以恐吓的手段强迫他们学习。实际上这种观念完全是缺乏教育技巧所致。如果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引发其自我约束的能力,求知也会变得趣味盎然。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动辄就是打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如学拼音、弹钢琴等等。这样不仅不会使得儿童对学习有兴趣,反而会变得像契科夫笔下的那只小猫,看到老鼠就虚汗直冒,战栗不已,随后逃之夭夭了。实际上,自然的学习欲望是每个正常儿童都具有的,例如幼儿努力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就是证明。
在婴幼儿期,罗素就认为道德教育是必要的,因为在那时开始可以避免沮丧的期望,而在以后的任何时候,道德教育都必须与相反的习惯作战。对待婴儿时,需要在忽视和溺爱之间求得巧妙的平衡。必须从最早的时候起就应将孩子当作潜在的成人,不能让孩子产生自视甚高的感觉。所以,要从婴儿期就要培养孩子的内在自制力。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之时,赞许一定要适当,否则让孩子会得出一个结论:本该自动去做的事情,也会指望别人用甜言蜜语诱哄着去做了。掩卷遐想,想起母亲小时候对待我的教育方法,与罗素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时常听她提及说我小时候哭闹时,她就将我扔于一边不管不问。诚然,由于单亲,她一个人带孩子确实辛苦,但是她却能分辨出我苦恼的真伪,确实让我敬佩。罗素在书中曾提及“不论孩子如何努力,他并不能完全发出像真有痛苦时那种啼哭。母亲注意倾听,便可辨别真伪;如果她是睿智的,她就会对不是表示身体不适的啼哭置若罔闻。”正是如此,在我的记忆中便有了我一个人在床上玩耍,她独自做饭的情景,不哭不闹,倒也和谐省事。
在培养孩子勇气方面,罗素提出要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应付恐惧的环境,或者在大人的帮助下学会战胜恐惧。罗素认为“战胜恐惧的经验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它易于唤起孩子的自豪感,当他因勇气而博得赞许时,将终日喜形于色。”罗素还进一步指出,家长在消除孩子的恐惧方面要做到示范作用,他通过自身孩子的勇气培养经历实证的表现了如何消除恐惧的过程,他提出,要让儿童具有广阔的视野及广泛强烈的兴趣,这样才能防止他在日后生活中,对自己时乖命舛的可能性浮想联翩。
对于儿童的想象力培养,罗素采取了听任其发展的看法。不论儿童有什么样的想象力,或好或坏的,都不能予以压制。“在道德观念无法激起反响,且无需用道德观念来约束行为的年龄段,强行灌输道德观念是无益的。”他认为教育是培养本能,而不是压制本能。人的本能是异常模糊的,可以用很多方法予以满足。扼杀童年期的幻想就是使儿童成为现状的奴隶,成为拴在地上的生灵,以致不能指望他们去创造天堂。
在人的自我观念方面,罗素认为若无外界压力的约束,私心就会不断地膨胀。在这方面,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外界的压力在儿童的心灵上采用习惯、观念和同情等形式,而不是采取虐待、殴打及惩罚的形式。儿童所需要的观念是公正,而不是自我牺牲。自我牺牲不能成为真正的信条,因为它不能普及,而公正却是可以普及的。因此,公正才是我们应当努力灌输到行子思想及习惯中去的。
“一个形单影只的孩子必定是死气沉沉的,或是自私的”——由此想到当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的教育危机与思考。当前,独一代的80后都逐步成长为父母,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若干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为了琐事争执不休,或大打出手,或离婚或纠纷,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没有好处,更是对下一代的成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但是在早期的教育问题上,独生子女的自私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导致了目前社会诸多问题的出现。
罗素在书中不断提到了孩子的两种心理欲望,即对权利和私产的欲望。罗素强调了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要学会合作分享的精神,尽量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不涉及私产的乐趣上去,不能让孩子吝啬或爱财如命。罗素强调,诱导儿童心甘情愿的将己物借出,如果需要外界的权威来胁迫,那么所有的企图达到的目标都会落空。但是,罗素并没有通过实例或者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去分析阐述如何实现儿童心甘情愿的出借自己物品的手段和方法,这也是我在读书过程中很想了解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按照罗素的观点,儿童既然有权利和私产的欲望,又想儿童能够心甘情愿的出借物品,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命题。罗素并没有能够在有限的文章中体现这种矛盾的解决方案,所以对于这一章节,我感到有点遗憾。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欺诈的世界中,不经欺诈而长大的儿童必然会蔑视通常被认为是值得尊敬的事情。在一个伪善的社会里,诚实确实有些不利,但是襟怀坦白、无所畏惧的益处要多于这种不利,否则,无人会成为正人君子了。在对待谎言这一方面,罗素认为家长对孩子一定要诚实,永远不要装作一贯完美无瑕和超乎常人。同时他认为孩子的谎言是由于恐惧造成的,孩子发现大人说谎,或者对成人说实话蕴藏着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开始学习说谎。因此,罗素强调,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诚实,否则父母在道德上的威信丧失殆尽。
此外,罗素还举了一个常见的例子,即孩子撞到了桌椅时,父母通常会责骂桌椅,这使孩子会认为无生物只能通过技术来摆布,而不是通过愤怒或诱骗去处置。同样的对待这个问题,中外的家长都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责骂桌椅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办法。孩子在奔走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错误撞上桌椅,其自责的应该是自身,但是家长却将责任推给无法辩驳的桌椅,这容易使得孩子从小养成推脱责任的观念,这对于孩子的责任感的培养无任何益处。
对于夸奖和责备,罗素认为这两点是教育必须的。夸奖和责备必须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执行,责备要少于夸奖,而对理所当然之事不应该夸奖,如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吃饭之事。无论是罗素还是蒙特梭利,都认为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实施一定程度的体罚。罗素的观念是将捣乱的孩子置入一间空教室,让其反省,而不是反复的罚抄写。在这一点上,我持保守的赞同。现今中国教育的现状,变得是教师越来越不敢惩罚学生。教师畏首畏尾,学生反而变成了上帝。这也是儿童中心观的一种矫枉过正的表现。为了能够确保教师的惩罚的权利,我国教育部还在去年颁布了关于保障班主任惩罚权利的相关文献,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当前我们只谈赏识教育,孩子变得不知道何谓挫折,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全也是不利的。而在教育者来说,一旦简单的惩罚被家长得知,又是闹的沸沸扬扬。只有赞扬而无惩罚,这就是中国教育现今的一种表现,教师沦落到一种悲哀的地步,而学生一跃成为上帝。如何有效的保持这种平衡,我想这应该是中国教育今后要思考的一个方面。但是专家学者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去开这个口子,去承担整个社会不解的骂名,这也使得学校教育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地步。
在罗素看来,伙伴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着重要在作用。孩子只有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才会学得如何在自由平等合作竞争的氛围中为本能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同时,在与同龄人的交往可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更加具体化。许多事情从成人的观点看来是道德教育,但在儿童看来却感到和教他如何使用锯子没什么两样,在这个过程中,同龄的榜样作用是如此的重要。此外,在儿童生长的过程中,大量的游戏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孩子会变得呆滞和神经质,失去人生的乐趣,而游戏就需要合作的伙伴。此外,除了针对大多数的情况,罗素还就个别有差异的孩子进行了论述,对于那些不适合学校教育的孩子,罗素也赞同对其实施特殊的分离的教育,这也体现了其差异教育的思想模式。
对于孩子爱心的培养,罗素不要刻意的去强迫孩子去学习爱与同情。倘若刻意告诉孩子要富有爱心,那就是在冒制造骗子、小人的危险,但倘若能使孩子幸福自由,对待孩子和蔼可亲,那就会发现,孩子们也是会自然地善待他人的,而他人同样也会投桃报李。一颗真诚的爱情能证明其自身的合理性。此外,罗素批判了佛洛依德学派的关于对孩子的爱的理念。他认为父母应该对子女实现恰当的爱抚,这种爱在孩子看来是理所当然之物,就像他们所呼吸的空气一样,而不应是期望他们有所反应之物。
在课程设置方面,罗素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将现代学校课程分为三大类,即古典学科、数学和科学以及现代人文学科。同时他还提出中等智商以上的学生应在14岁左右开始分专业。此外,他认为教学方法和教学精神比课程更为重要,如何能让学业充满趣味而不致变得太容易。罗素一直对蒙台梭利的教育模式很是赞同,他认为蒙台梭利有效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保持了学习兴趣。
总体来说,《教育与美好生活》是一本易读易懂的好书,罗素通过自身的教育实验经历,娓娓道来,宛如面对面的交流一般,这也将是我以后育儿经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反复阅读的有益书籍。

--
2012-06-08 10:13:2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6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