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四号火车
四号火车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112
魅 力 值:631
龙    币:12746
积    分:7384.1
注册日期:2005-05-25
 
  查看四号火车个人资料   给四号火车发悄悄话   将四号火车加入好友   搜索四号火车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四号火车发送电子邮件      

最近我在E度追着看小丑鱼nemo写的帖子,今天他的妈妈也发了贴。我给转到小屋里吧,比较长。
孩子写的“我是中等生—我考入人大附”,想看的可以去论坛看。http://bbs.eduu.com/thread-1660607-1-1.html

我把妈妈写的贴到这里。

******************************************

尼莫初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忙于工作,没有能详细地看过。后来发现尼莫的拥趸者越来越多,我便担心尼莫的涂鸦之作会误导病急乱投医的同学和他们的父母们。我仔细读完后,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虽然很多观点违背了“多闻阙疑,慎言其余”的原则,没有考证这些方法是否具有通用性,明显是娃娃家的一言堂,但贵在写的真诚,也没有什么骄纵之处,我便也能放心了。
 
看完大家给尼莫的留言,大多溢美之词,颇有感概。心知天下父母皆然,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大有出息,包括我,也是或多或少地把自己未能上升的高度寄予孩子身上。禁不住尼莫的撺掇,我便也蠢蠢欲动,趁今天阴沉沉的天气换来的安静,跟大家絮叨一些尼莫生活和学习的一些旧事,如果我们的经历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的话,那也算是给大家做了锦上添花的美事。
 
尼莫出生的时候还没有足月,在保温箱里待了好几天。一直到五岁前都是病怏怏的,感冒周而复始,肺炎频频发作,所以尼莫没有去几天幼儿园,我便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照顾尼莫身上。这无形中增加了我和孩子共处的时间,尼莫的大部分童年生活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深受我的影响的。
 
孩子虽然身体弱,但是精力旺盛,每天天一亮便眨巴眨巴的睁着眼睛嘟嘟囔囔。这个我都会趁这个时间给孩子朗诵一些儿歌,古诗等等。我们的认字过程并没有从拼音开始,而是在背诵三字经以及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过程中逐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字的。
 
到上小学前,尼莫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上了小学以后,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我精心挑选出一些书籍放在显眼位置。床上,茶几上,写字桌上,家里每个角落都是书籍,抬眼就能看到书。这时候孩子很自然的就养成了阅读习惯,当然书籍的选择也是下了一定的功夫,年纪小的时候,主要是“三、百、千”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尼莫已经读完《四书》和《五经》了。到现在为止,尼莫读过的国学经典已经有《菜根谭》、《朱子家训》、《史记》、《道德经》、《南华经》、《秦策》、《弟子规》等等。开始读的时候,困难在所难免,所幸我在古文书能给尼莫一些指点。
 
当然,我选择这些书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孩子的品格,立规矩,比如《论语.里仁》我要求尼莫必须倒背如流,不理解不认可没关系,读得多了,背的多了,自然而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当然培养孩子的品格有很多途经,并且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都知道,《礼记.大学》里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要素的,往大里说,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一定的个人修炼,往小里说,即使为了家庭和睦,与人相处,也需要对个人进行修炼。这决定了一个人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个社会,学习,生活,情感等等。我在论坛里经常看到妈妈们抱怨孩子,不听话的,搞摩擦的,上学不用心的,甚至上升到母子、父子文斗武斗的。这都是最基本修养问题,脱离了这些基本修养去谈进步和成功无异于镜中花。
 
所以妈妈们,您要思考这个问题,孩子在小的时候,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可以塑造的,这是立身之本。多关注孩子自身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等等,总要比花绝大部分精力去拼什么竞赛要实际的多。我们不是也在抱怨中国很难出大师级的人物吗?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本末倒置,导致出现了大批“小时了了”的聪明孩子,却无法在成长中更加成熟。这源于我们带给孩子的普世价值已经过于功利和浮躁了,已经缺少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了。
 
那么教育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听的最多的是教育体制问题,老师责任心的问题,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但是还没几个人说是自己的教育问题。其实这很容易分析出来,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孩子的成绩会五花八门,有些孩子会积极阳光,有些却不能克制自己,干些不太体面的勾当。当然不能说学校一点责任都没有,但是首先,你要把好自己这一关。佛教最圣洁的花是莲花,却偏偏生长在恶臭不堪的淤泥里,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不假,我们要做的是适应他。我相信我们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如果一旦这种思维定式的形成,那么我们责任往外推的意识会直接传染给孩子。事实上,我们无需否认,孩子成长出了问题,第一环节就是在家庭教育,根本的东西没有打好基础。
 
尼莫从小规规矩矩,但是既然是孩子,很难避免犯会错误。尼莫5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周末我们是允许尼莫看电视的,所以他津津有味的看了一个下午,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喊吃饭。我们家有个传统,如果家里人都在,吃饭一概一起吃,即使手头上有事情,只要不紧急也会放下全家围桌吃饭。并且在奶奶没有吃之前大家都不动筷子。那天尼莫看的比较起劲,奶奶叫了几声都没动,我看不过去,把电视给关了。结果尼莫有拿遥控器重新打开电视,我知道孩子叛逆劲上来了,就对尼莫说,你为什么不吃饭呢?孩子说不饿。我说好吧,既然不饿,不勉强你,但是电视也不能看了,看的太久了。我就直接把电源给关了。尼莫火了,直接把遥控器摔在地上。尼莫爸看见了,就想教训,我拦住了,故意说给尼莫听,咱们家有民主,有发情绪的自由。我让奶奶先吃饭,奶奶知道我们在教育孩子,也没说什么。等奶奶吃完饭,我和尼莫爸说,孩子得管管了,但是子不孝,父之过,连我这个当妈的也算上,孩子犯错误首先是咱们没管好,一起受罚。
当晚我们将所有食物清空,拉过尼莫来。我们能看出来,尼莫已经有了悔意,但是既然有这个机会,一定要好好的教育。我和尼莫说,你今天的行为不对,既然你说你不饿,那么就罚你今晚不吃饭,但是我作为你妈妈,没有教育好你,我们俩一人一半的责任,连带你爸爸,咱们晚上都不吃饭。尼莫知道我身体不好,饿一点就心发慌,赶快说,妈妈我知道错了,我自己受罚就好了。
 
我告诉孩子说,你是妈妈生命的延续,你的成长直接影响妈妈的幸福。孩子的荣誉,妈妈会享受,孩子的的错误,后果妈妈也会承担。
 
整整一夜,我无法入睡,饿的发慌虚脱倒是其次,我真心疼孩子啊。我一夜都盼着天能早早的亮,孩子能早点结束惩罚。虽然心疼,但是我又知道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路,让娃知道,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自己去承担,而是让爱着他的亲人全部承担。
 
早晨,尼莫看到我面色发黄,嘴唇发干,眼里哗哗的流了出来,我摸着孩子的头,阳光斜射进来,真暖,真美。
 
尼莫一直有着良好的习惯,到了初中的时候,越发变得善良,懂事,并且读书涉猎很广。到初二的时候我还没有太为孩子的成绩着急,究其原因,第一我知道尼莫智力没什么大问题,并且很有自制力。第二,这个孩子听话,懂事,相对很有修养。第三,初中的确没有什么太深奥的东西。
 
所以到初三的时候,我跟尼莫商讨,先放弃一下课外书以及课外兴趣,每天增加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孩子都能很好的履行。电脑电视更是从不去碰,这点非常让我欣慰。我跟尼莫说,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专心,抛弃杂念。尼莫笑嘻嘻的对我说,您是说我到青春期了吗?我们相视而笑。
 
所以看这篇文字的妈妈们,如果您的孩子还小,您不妨可以从树立品格开始教育孩子,从这个角度出发,当然不一定非要读什么古诗文。或者读古诗文找个老师带一带也可以,当然去粗取精就不用我絮叨了。教育的主要问题不是学校,这个一定要明确,是我们几代人文化的断层,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正确的灵魂。儒家,道家等思想精华有很多可取之处,事实上清代以前,我们国家的科技,人文,经济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包括纪律性和觉悟都算很高,满清入关,文化受到一次冲击,五四运动,又一次冲击,建国以后外科手术似的连根拔,所以我们和我们的父辈或多或少的存在历次运动中的偏激主义,保身推卸主义,大话空话主义,信仰缺失等等的影响,这无形中形成了现在的一个风气。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在否认政治运动的功绩,这也算是社会进步中的一些副作用吧?鉴于此,我们更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品格,学习品格,生活品格。
 
当然,培养孩子首先自己也要有些思想支撑。我看了其他的帖子,比如有这么一条,讲的是北京开放异地高考后,有些家长提出抗议,并向JW部门表达抗议。乍一看,这些家长是在维权,这么讲不错,的确是需要维权,但换句话说,为什么维权,是因为担心外地学生过多会对本地学生的一个冲击。会冲击吗?很可能会,但是我们这么做会不会给孩子一个信号,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或者说孩子将来会不会潜意识认为自己考不好是因为外地人的冲击?因为毕竟每次改革肯定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如果全国一张卷呢?分数线统一录取了呢?所以我们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给孩子多灌输物竞天择的理念呢?多灌输自强不息的理念呢?
 
我的文字可能已经偏离了主题,现在收回来,我看到很多家长都在问?初三有多少报班的?或者说报的什么班?包括也有人贴子里留言问班的情况。在这里我先致歉,留邮箱的家长们,尼莫都没有能给你们回信,因为他上的课合适,不一定别人上的也合适。更何况烟袋是我的同学,在教师队伍里也比较知名,他并没有任何的课外班,也就是说,尼莫是面子上的事,他已经多次嘱咐我不能给他介绍学生。至于羊倌老师,那是烟袋介绍的,教尼莫可能很对路,但是无法保证对您的孩子也对路。所以不是我们敝帚自珍,只是因为无法为您负责。
 
至于报不报班,我想不要去看别人报不报来决定自己报不报,而是首先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孩子想不想上。第二,你报班是想打基础还是想拔高。如果是因为落下攻克,追赶不及,找个老师是可以补补的。第三,孩子是不是依赖性太强,能不能有自学能力。如果没有能培养自学能力,那么您可能跟班要久一点,效果也不一定满意,如果自学能力很强,就可以上上点拨的班,不用太久。
 
在师资选择上,如果孩子思维不错,可以找找名师,稍加点拨即可。如果基础还差,一般老师都可以解决基础问题。语文的话,尽量找一线老师,这个和理科稍有不同。因为我以前也给孩子了解过一些语文的班,一下子给列出五六期来,还不能插班。这种故弄玄虚的做法我很反感,虽然我没有从事语文教学,但是对语文的结构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后来羊倌直接印证了我的看法,十几次课,照样能把阅读那三大文体讲明白。
 
因为时间关系,来个虎头蛇尾吧
 
最后说总结
 
第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最重要
 
第二:遇到问题不要有推卸的心理
 
第三:要想孩子以后成才,立规矩最重要。

--
慎终如始
2012-10-16 16:41:3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84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