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329 |
魅 力 值:459 |
龙 币:4741 |
积 分:2183.4 |
注册日期:2009-09-28 |
|
|
|
儿童语言发展方面著名的专家Patricia K. Kuhl做过两个实验。
体验是语言的基础,甚至,是一切的基础……
在认知语言学中,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世界上所有语言中,对于典型颜色的认知都是相同的。就是说所有语言中的黑色都是一样黑,所有的红色都是一样红……。即使是语言里只有黑与白两个颜色的民族,如果教给他们其他颜色,他们也会本能的持同样的看法。
这是因为人类虽然语言的不同,但解析光线的视觉系统并没有不同,理解颜色的机制并没有不同。即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来源于视觉系统的真实体验。对于人类婴儿来说,所有身体机能都高度可塑,但一定要在关键时期的时期进行必要的体验,否则会影响长期的能力。例如关键时期遮住眼睛会弱视,遮住耳朵会弱听,动作体验不足会感统失调,音乐刺激少会五音不全,不接触语言更是一辈子也达不到正常母语的水平。为人父母的朋友可能会有经验,有一段时期孩子看啥都要咬,这其实也是体验,不宜强行禁止,最好找合适的东西让宝宝来磨牙……
这些基本机能的体验,必须是直接体验,间接体验是不行的。这一点在婴儿语音识别能力上表现得很明显。早年美国对婴儿的研究发现,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可以识别一切语言的语音,但如果只接受母语刺激,就会变得只对母语敏感,从而丧失对其他语音的敏感度。典型的就是日本人r、l不分。研究刚被报道后,美国家长就变得十分疯狂,纷纷买碟回家放给孩子听,生怕孩子对其他语言的语音丧失敏感。可事实证明,碟是没用的,该丧失还是丧失了。儿童语言发展方面著名的专家Patricia K. Kuhl做过两个实验。
第一个试验里,让一组9个月的美国婴儿4周里上12次中文课,每次25分钟。所以选择9个月的婴儿,是因为这时期的婴儿正处于失去对非母语音素敏感的过程中。由四位教师轮流给这些婴儿上课。教师都是以中文为母语的人。每位教师用十分钟,以适合婴儿的语调,读一段文字。在以后的十五分钟时间里,用不同的玩具和婴儿游玩。另一对照组的美国婴儿,也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方法,上同样内容的课,但是上的语言是英文。四周以后,发现上中文课的婴儿对中文音素的辨别能力能够恢复,甚至达到在中文为母语家庭中成长婴儿的水平;而另一对照组的婴儿,辨别中文音素的能力则没有得到改善。
第二个试验中,他们找了新的两组美国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听这些教师教课的录音,或者看同样的教课的录像(有声音也有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组婴儿对中文音素的辨别能力和听英文课的婴儿一样,没有能够恢复。
Kuhl的实验也说明语言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有关语言学习的神经回路不是一个孤立的回路,而是涉及感知、认知、情感、动作等广泛的神经回路。母语的习得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婴儿在种种亲身体验中,在情境中同步发展语言回路,在发展其他神经系统的同时,将语言神经回路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神经系统连在一起形成语言区,完成母语的高效习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