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玉金明
玉金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2794
魅 力 值:1951
龙    币:27302
积    分:18283.7
注册日期:2001-12-15
 
  查看玉金明个人资料   给玉金明发悄悄话   将玉金明加入好友   搜索玉金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玉金明发送电子邮件      

由于各种原因,如宗教,地理等原因,东西方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不同,导致近代经验科学有了差距,但在对人性,对世界本源的探寻方面,是难分仲伯的。请看“古人与今人七情六欲同”,希望能通过信使多交流。
据一个考古专家讲,国外的一个考古学派强调考古要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情况,根据他的表述,认为:古人与现代人的七情六欲是相同的,虽然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可以看作不过是古人在另一套生活体系中的生活而已,人的本性没有变。并讲了对政治家非家有用。
由此感悟:
1、以史为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古人与人沟通,进行各种动员时的方法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忠信礼义孝娣”需要重新审视。方面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仿效借鉴的。以及各种年代出现的各种现象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有专家讲及我们自身体验,我们在接受古人的思想时(传统的)才能真正的静下来,传统的东西比较现代的理论对人具有更大的教化作用,我想是由于一些原因,如人类遗传或信息传递等,造成在人的深层意思道德观念上传统的东西更有力量。
2、对于古人传承下来的东西要细加研究,现代一些新东西不过是古人早就用他们语言描述过的,如现代西方现象学就在一定意义上重复佛教学者(如玄奘及其徒底)对人的思维的认知。恩格斯也说:当代的一些理论都可以从古腊的思想中找到萌芽。其实今人并不比古人聪明,除了为了描摹世界而建立的逻辑化的数理体系(数学,然后是物理,化学,各种实验手段)有进步,从而导致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外,对于心灵的探讨,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宇宙的思考(现代的外在理论肯定是解决不了的,这是必然存在悖论宿命的理论体系决定的)并没有太大的进展,历史上出现的一些思潮甚至是倒退。而且古人处在当时外在刺激更小的情况下,会体悟的更深入,现代学者用现代语言构造的语境表达出来的一些概念和表述从其实质内容上讲并不一定超过古人,这该令当今浮躁的学人感到惭愧。
3、“有情众生”的人性发展。外部物质文明暄嚣的现代社会,人们利用各种发明的外在工具使人的七情六欲更好的得到满足,固然让人享受到物质文明带来的种种便利,也产生了对人类自身生存的不利,如七情六欲的伤身,环境的污染,人的本性的异化,人类不知前进的方向。马克思讲实现了人类最高阶段的共产主义是人的本性的自然的回归,是在那个时代就感受到了人被社会大生产异化了。"存天事,灭人欲"也是中国古人的的呼喊。如何回归?如何真正的提升自己,在象万物一样积极成长自己的同时,人作为一种高级的,宇宙进化到能主动改造自身的一种生物。如何向上走,引导着宇宙的进化就是自身的进化?! 是继续着力于用各种外在物质文明的发展刺激满足自己的七情六欲,还是寻找一条道路,抑制七情六欲,进入一些古人早已总结出来的境界,进入另一种途径的完善自身?根据古人的解决之道,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手段,抑制自身的七情六欲,实现圣人,成佛,“神仙之道”,天堂,彼岸,自我实现,超我等表述的境界。儒释道及各种文明成果都指出有这样一条道路,即现代谓之的宗教和西方的各种心灵哲学。
至于这条路对不对,人是否要抑制本性中的七情六欲,进入一种良好的,清静无为的状态,我想现代各种科学都在说明这是确定无疑的,一个拥有清明宁静有序的灵性平台(各种宗教和心灵哲学,中医,现代心理健康学,西医)都在支撑这个古人提出的目标,这样人才能获得更好的提升,应对外界时更加从容,是人的进化方向。
当然我们并不是排斥物质文明,物质文明对人的进化有其必然的作用性,使更多的人可以生存,为生活带来了便利。简单评价其对人的异化与人的进化的作用都不合适。 现在我们还需要发展物质文明,“灭人欲”后可以更好的发展物质文明,并行不悖的。对于个体来讲,有许多已走上了古人倡导的“灭人欲,存天理”,期望是在现有文明积累的物质基础上,以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过行人类的进化,人性的进化与发展,而且这些人往往更是在事业上得到成就。
当然,对比古人,我们的祖先,毕竟我们现在生活在另一套生存环境中,与我们的祖先们所用的思考模型还是有所差别的。但我们能理解他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愿力在让我们现代人生活的更美好。
感谢祖先,敬仰祖先, 沟通祖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进步,当我们成为祖先时,也希望后人向我们表示他们的敬意,不仅仅我们让种族繁衍下去从而有了他们,还因为我们践行了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的启示,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启示。。。

--
2004-07-09 13:00:4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8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