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6258 |
魅 力 值:493 |
龙 币:9092 |
积 分:5477.3 |
注册日期:2009-06-22 |
|
|
|
读者书评,感动,说得太是感觉了。
一直等到几乎打对折才下叉买下安徒生全集,因为三十年前是几块钱一套我都没买。但心里总挂着。因为说实话,我有点怕安徒生。或者用书面语说,我对安徒生童话心怀敬畏——不由自主的、发自内心的既崇拜又畏惧。
安徒生讲述的童话故事,除少数如《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老头儿总是对的》等从外到里都轻松之外,很多故事其实非常沉重,沉重得让你一辈子摆脱不开。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比如《海的女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大约是在小学五年级时读到的,似懂非懂,只觉得非常奇异:擦燃火柴就会出现背上插着餐刀走来走去的鹅,就会出现已死去的奶奶,奶奶带着小女孩飞向天堂……但《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的深刻印象不是悲伤而是温暖,不是凄凉而是瑰丽——直到今天重读,我依然有这样的感觉,不知是不是我的理解有误,或者安徒生的写法别有用心。
知道《海的女儿》比这还早,是在小学四年级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讲给我们听的。《海的女儿》带给我的是惋惜和悲伤:为小人鱼没能得到王子的爱情而惋惜,为小人鱼化成了海上的泡沫而悲伤。但是,当我真正拥有了一册叶君健翻译的《海的女儿》,一口气仔仔细细地读完之后,心里积郁的悲伤却化为乌有。然而,悲伤消失后并没有感到轻松,心头反倒沉甸甸的,一时也说不清楚为什么。
接着读了《白雪皇后》《踩着面包走的女孩》《沼泽王的女儿》《冰姑娘》……这些奇特故事包裹着对人的灵魂、人的命运的拷问,一个比一个沉重,加上弥漫其中的宗教氛围,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童话还叫童话吗?——我们一般的观点不是认为童话是“寓教于乐”,写给小孩子看的吗?
从此不读安徒生童话。
不读不等于不想。这些年来,总有些人,有些事,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安徒生童话。想得最多的是安徒生童话里常常出现的那个词——“永恒”。
小人鱼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是爱情吗?是,也不是。你看,她最初听老祖母讲海面上的故事,讲陆地上生活着另一种生命叫“人”。人的寿命比人鱼短得多,但人死后会拥有永恒的灵魂。不像人鱼,活三百岁后死了就腐烂了,什么也没有了。小人鱼爱上了人,爱上了王子,渴望也能拥有一个永恒的灵魂。巫婆告诉她,她只有获得了王子的爱情,才能获得人的灵魂。最后,当小人鱼无法通过获得王子的爱情而获得灵魂时,她宁肯化作海上的泡沫,也不重做没有灵魂的人鱼。
我们在复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往往到这里就打住了。其实,真正的结尾是:在温暖明亮的朝阳里,小人鱼化作泡沫冉冉升起,成为了传播爱的小精灵,成为了天空的女儿。天空的女儿也没有永恒的灵魂,不过,她们可以通过全心全意坚持做善良的工作,在三百年后,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不灭的灵魂。而且,听故事的小孩子可以帮助这些小精灵:只要你做一个给父母带来快乐、值得父母爱的好孩子,小精灵就会在虚空中对你笑,那三百年的时间就会缩短;反之,如果你顽皮、恶劣,小精灵就会伤心流泪,那三百年的时间就会延长……(“百善孝为先”,“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安徒生讲的毕竟是童话,他不会真的认为这世界上有人鱼、精灵之类吧?但他一定相信人是有灵魂的。正如中国的老百姓,一边说“人死如灯灭”,“死去元知万事空”,一边又叮嘱后人“家祭无忘告乃翁”。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同此心,什么“心”?渴望生命永恒、灵魂不灭之心。个体的生命短暂,惟愿族群的传承长远;有形的物质易朽,惟愿无形的精神长存。无关乎唯心唯物之辩,是人心需要安顿的处所。
心同此理,什么“理”?孔孟圣贤之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诚如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所言:“这不是封建迷信。这是教化。”教化若顺乎人心,必终达于和谐。
想通了这些,我也终于能够明白自己心里那种温暖的感觉了。
当新年的太阳升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在墙角里,冻死了,她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感谢安徒生,让那可怜的小女孩带着幸福的憧憬离开这个残酷的世界。那个无辜的灵魂从此永远悲悯着、警醒着凡尘中的芸芸众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