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野玫
野玫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358
魅 力 值:367
龙    币:3370
积    分:2137.7
注册日期:2000-10-17
 
  查看野玫个人资料   给野玫发悄悄话   将野玫加入好友   搜索野玫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野玫发送电子邮件      

【至心文摘-5】培养有主见的宝宝
培养有主见的宝宝
文/汤淼

经常在各种场合听到妈妈们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主见,有时候我会问她们,“在你们眼里,有主见的宝宝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对于很多妈妈来说,辨识出特别乖巧、懂事、听话的宝宝不属于“有主见的宝宝”是容易的,但是对另一类宝宝,她们却很容易失去判断力,比如,那些看起来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凡事都勇于说“不”的宝宝。

(小标)任性不是“有主见”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育儿观强调:乖巧、懂事、听话的宝宝才是作为孩子的极品。这种观点从古至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不仅现在中国0-6岁宝宝们的父母是在这样的主流育儿观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就连这些父母的孩子们也将很难完全摆脱这种观点的影响,尤其是在那些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参与育儿的家庭里。
但是,受现代心理学影响的育儿观也逐渐被专业人士和媒体所推广,从而影响广泛,因此,也会对爸爸妈妈们造成相当的冲击,当他们接触新思想并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又并未完全真正成长成熟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在无意识里将传统的育儿观完全颠覆掉,从而走向另一极端:对宝宝完全不设限,让他们充分“自由”的发展自己。
但是,这样,真能培养出有主见的宝宝吗?
一个人是否真正“有主见”,通常与他的“自我”是否完整和强韧有关。而就0-6岁的孩子而言,他们是否有主见,却不能只一味强调其独立自主的一面。因为,孩子自我的完整与独立是在顺利渡过青春期之后才最终得以实现的,因此,对于0-6岁的宝宝而言,他们自我的发展水平是否良好,要看他们的自我是否既有一定程度的和母亲的分离,同时又有一部分继续保持着和母亲的高质量的连接。分离,为孩子将来最终成为真正的自己提供空间;而连接,则为孩子仍然作为孩子那需要被保护和被滋养的一部分有关。
因此,期望和培养孩子凡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凡事都勇于说“不”,事实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揠苗助长”。这样的孩子是“有主见”了,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在心理上把父母提供的滋养与保护拒绝在外,因此,当他们成人,由于他们内在安全感的极度缺乏,他们往往是脆弱易折的。

(小标)“有主见”宝宝的特质
那么,就0-6岁而言,真正有主见的宝宝是怎样的呢?
首先,他们不是处在两个极端里的,他们既不在特别乖巧、听话、懂事的这一端,也不总是在叛逆、自大、任性的这一端。他们能在任何情境里都相对稳定的呈现出自己的性格特质,不会在父母跟前很听话,却在和小朋友相处的时候颐指气使、骄横跋扈;反之,也不会在家里为所欲为,在幼儿园却退缩回避。
其次,他们有相对清晰的界限感,他们能够相对清晰的分清楚自己的和别人的;也能相对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喜欢和不喜欢;因此,他们总是相对清晰的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妈妈。
最后,他们坚持自我的部分不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关系,他们能相对平和的接受大人给予的爱与管教,也能付出自己的爱与关心;能和与自己脾气秉性相投的孩子发展友谊,也能与和自己不太相像的孩子一起游戏。
通常,在孩子0-6岁的这个阶段,所有的性格特质都在一个发展变化的状态中,因此,对于年龄小于五六岁的孩子,以上这些特质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方向,而不能立刻要求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呈现出这样的特质;此外,我们也许没有在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身上观察到这些特质,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特质就永远不会出现在这个孩子身上,在16岁人格最终形成之前,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发展都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小标)成长为“足够好的妈妈”
能够培养出“有主见宝宝”的父母,他们的身上往往也有一些清晰可辨的特质。比如,他们对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对自己的需求是敏感的;他们是能够让孩子感觉到有情感上的温暖的;他们不是追求完美的,也不是控制的;他们永远只给孩子刚刚好需要的,既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比如在婴儿期,他们会倾向于给孩子足够多的关爱、陪伴与照料,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要懂得放手,让孩子能自由的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有这些特质的父母,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的词汇叫做“足够好的妈妈”。成为“足够好的妈妈”的前提是要爱孩子,但是却并非每一个爱孩子的母亲都一定天然会成为“足够好的妈妈”。因为,每一个成为父母的人,都必然携带着自己的成长经历,而这些成长经历中既有爱与温暖的部分,也有一些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它们被我们尘封在无意识的黑暗之中,成为我们的阴影,成为我们的情结,成为我们意识层面努力去做足够好的父母的绊脚石——我们学了很多育儿理论、知识和技巧,但是真正运用起来,却是如此的无效、无力,因此我们不得不承受和面对自己的挫败感……
所以,孩子真正是父母的镜子,教育真正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的复制自己童年所经历的关系与模式,并且努力去成长那个内在的自己,那么,当他们成为足够好的父母、成为真正的自己的时候,他们的宝宝将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汤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专业研究生,文学学士。专长于欧文.亚隆模式的团体成长、绘画、沙盘疗愈,以及将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等方法综合运用于儿童、亲子、婚姻及家庭咨询中。有超过500小时的自我成长经验和多年的瑜伽习练及教授经验,为多家心理、亲子、瑜伽类报刊杂志撰稿。

--
愿意和朋友们共同生活在美丽的家园中。
2014-04-04 10:12:4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8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