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呆呆虫
呆呆虫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5496
魅 力 值:1704
龙    币:22386
积    分:41766.2
注册日期:2007-07-20
 
  查看呆呆虫个人资料   给呆呆虫发悄悄话   将呆呆虫加入好友   搜索呆呆虫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呆呆虫发送电子邮件      

贴一个我学生写的作业
“虎妈现象”的多维思考
  2011年年初,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的自传《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文版面世,“虎妈式教育”引起了中美两国社会各界关于家庭教育的广泛讨论。此后,狼爸、鹰爸等严酷的家教范例不断涌现,冲击着传统的家教观念,引发了人们对于家庭教育之宽与严、规训与自由等话题的思考。于是,“虎妈”不再仅仅是一个个案,而成为了一种“现象”。对于中美家庭教育的一种普遍认识是,中国家长通常以严厉、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从小在孩子心里树立长辈权威,非常注重他们的在校学习成绩,喜欢把孩子和同龄人做对比。中国父母确信,保护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帮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他们认为自己指导怎样对孩子最好,因此他们会管理孩子所有的欲望和爱好。而美国家长一般在家庭中教育孩子时相对比较民主,尊重孩子个体的想法和意愿,注重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善于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对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小于中国家长。虎妈作为美籍华裔家长,在对女儿们的教育方式上偏重于中国传统的严格权威式教育。
维度一:家庭教育传统的传承与变革
  孩子从出生时起就已经在接受家庭教育。他和父母朝夕相处,从母语的学习到基本生活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父母对他耳濡目染的影响。孩子在三岁前基本完全是家庭的教育,尽管大多数孩子之后就会读幼儿园、上小学,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童年时期对孩子的影响会伴随他们终生。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传承性。虎妈自身就是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成长。她的父亲是美国大学教授、国际知名学者,对她们姐妹几个的要求十分之高。比如在家里要说中国话,成绩要全A,课余要学数学、练钢琴等等。还有调查表明,除了虎妈,狼爸、鹰爸他们自己的童年也都是在严格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度过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往往长期对他们施以高压和严厉的管教。长大以后,他们将自己的成功主要归功于父母长辈的“狼式”“鹰式”教育。为了使子女像自己一样成功,甚至比自己更优秀,他们便采用自己所受的教育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甚至与上一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见,教育对人的影响不仅仅是受教育的一代,还延续到了他们的下一代。
  其次是经验性。没有人天生就会教育子女,学校里没有一门课教给年轻人未来怎么做好家长。我们假设每个人在自己生活20年至30年后养育下一代,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他们自身接受的家庭教育会有一些不适应当下孩子发育成长的内容,因此他们不能再完全延续上一代的教育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以调整。家长们往往都是在摸索中将孩子养大。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在反思,与孩子一起成长。虎妈表示,写这本书仅为一段心路历程、一部回忆录、一种自嘲式的反思。在一次与13岁小女儿为练琴而展开的激烈冲突后,虎妈深刻考察了自己的育儿观,并转而由孩子做出抉择。女儿的行为对她造成了冲击,导致她有时也会怀疑自己原先的观念,并在与孩子们的共同生活中不断调整,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驱动着父母不计代价的付出,完全为了子女在未来能够生活的更加幸福。虎妈因对女儿们极其苛责而屡遭非议,但严厉中蕴含着母亲深深的爱。强迫女儿们坚持练琴需要虎妈自己付出大量时间精力,使孩子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也需要她不懈地加以指导监督。虎妈最根本的教育理念还是基于爱,尽管家庭教育的形式看上去有些不尽人情,但我认为,目的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过程的残酷与痛苦。因为教育结果的考察具有长期性,浅尝辄止是无法得出结论的。在虎妈长期的高压教育下,女儿们用实际行动交上评判“虎妈式教育”的答卷。一直以来,她们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在学校的全优成绩,在古典音乐的高超琴技都让人们叹为观止。判断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和孩子个人成就离不开孩子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而非仅仅是社会的定势思维和惯常态度。大女儿在报纸上发表致虎妈的公开信,通过虎妈在生活中帮助她们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对母亲的理解与深深的感谢。因此,对于虎妈的女儿们而言,母亲的教育是成功的,将她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维度二:规训与释放之间的张力
  虎妈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她的管控甚至延伸到孩子们的学校教育。她以自己制定的十条严格“不准”家规出名,分别是: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虎妈制定的“十不准”颇有中国古代家训家规的意味。广义的家训是指中国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荣起来的家庭或家族内部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既有劝诫性的,也有带有惩罚性的。表面看来,“十不准”显得严酷而不讲人情。但是,仔细斟酌,且与虎妈的教育历程相比照,就能看出,其中还是潜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的。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虎妈的态度明确,标准统一,对十项事务明令禁止。我认为,虎妈的“十不准”家规有两方面作用。其一是要求孩子学会服从。不考虑其内容,树立家规本身就是对孩子孝悌之道的培养。虎妈给孩子立下了清晰具体的规定,为她们设定了禁止区,这有利于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其二是一定程度上引发她们抗争。虎妈偏向于消极的打击式教育。有人批评虎妈过于严苛的惩罚很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例如“生日卡片事件”,这会使她们缺乏自信。然而从书中的描写我们看到,虎妈的孩子们,尤其是小女儿,在与母亲的交往斗争中愈挫愈勇。她不断发起挑战,反抗母亲的权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她的执着往往使母亲不得不做出一定妥协。虎妈表示,随着时间推移,她会慢慢把选择权利还给孩子。收权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放权。首先有规矩是很重要的,而制定合适的规矩更重要。当然,不得不说虎妈“十不准”之中也有值得商榷的部分。比如说,对女儿们“不准演奏”且“不准抱怨”的禁令过于冷漠,孩子需要一定的释放情绪的空间;太过看重学习成绩会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不利于她们快乐的学习与成长。
  因为过于年幼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在事物的认识判断上没有对错的概念。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犯错误时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对于“可以做”“应该做”“禁止做”的事情并不清楚。由此可见规矩的重要性,并且可知给孩子制定明确而严格的家规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不准强行将自己很喜欢的别人的物品据为己有,使用时必须事先征得所有者的同意;不准在公共场合大声哭闹;不准在饭桌上挑拣食物;不准对长辈没有礼貌;如此种种。我相信,从小遵守家规的孩子长大后也能够很好地遵守社会规范。因此,我们应当发挥规训的作用,把遵守制度和规则的意识从小灌输给孩子,在教育时赏罚分明,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培养遵纪守法的未来公民。
   维度三:“适合”才是“好教育”的尺度
  事物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造成了世间多种可能性的存在。教育作为社会上一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先天基因、后天环境、个人努力等等。教育的最终成效因为种种因素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个体素质仍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说,个体努力是未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力的结构》(1983)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1996年,加德纳在七种智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观察者智能。后来还增加了第九种智能,即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判他,结合他的智能文化背景去认识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有才能的,都是有培养潜力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发展人,使每个人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家庭教育没有、也不需要有固定的模式。家庭要提倡差别化教育,提倡个性化教育,提倡创新性教育。[9]虎妈选取了中国教育理念与方式中符合她自身实际与家庭情况的部分,从两个女儿的成长历程来看,她的教育可谓是成功的。然而成功不能复制,教育方式也不能被硬性迁移。教育孩子不是工厂制造机器,我们不需要生产标准化、统一化的零件。而应寻求最适合孩子个体发展的教育,尤其在当前越来越包容的社会环境下,个体的特殊性显得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方式没有“最正确”,只有“更合适”。“适合”才是“好教育”的尺度。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当前社会的教育事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都需要做出改变。虎妈、狼爸、鹰爸自身也是勇于对传统家庭教育进行探索革新的开拓者。他们的教育方式都比较典型极端,但都是为子女寻求合适教育的种种努力。“虎妈现象”有利于我们反思,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合孩子,顺应他们的发展?我相信,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每位家长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答案。
2014-04-18 14:29:5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5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