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yuner_2001
yuner_2001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yuner_2001个人资料   给yuner_2001发悄悄话   将yuner_2001加入好友   搜索yuner_2001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yuner_2001发送电子邮件      

素质教育在于普通父母
前几日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接受采访时说:“计划生育工作当务之急是调整人口结构,调整人口结构比控制人口数量更重要。” 他建议夫妇双方有一人为博士的,可以不受生育名额限制生育第三胎甚至更多,并享有国家一定的补贴,以优化国民人口素质。
作为一个普通妈妈,看到这个政协提议我笑了,先不说这个合理性,言外之意,不是高学历的父母,难道素质就低吗?从古至今多少伟人、多少学子来自贫寒家庭、农民家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代伟人毛泽东,都是农民的儿子,美国总统林肯出生于农民家庭,现代企业家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都是来自农民家庭,著名教育家俞敏洪,不但是农民的儿子,母亲还是文盲,我想当他们看到这个提议,不知道有何感想。提议博士生三胎,还不如建议鼓励24-30岁最佳生育年龄生育孩子。
绝大多数博士也是靠后天的勤奋努力,而不是靠遗传基因优秀,再说博士素质就一定高吗,网上曝光了不少教授、学生出现的问题。而且即便博士的基因优秀,那全国能有多少博士,就算他们愿意多生,能带来的人口增长也极为有限,相对于全国人口所占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我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依靠的是成千上万的普通父母和老师,作为一个普通父母,我也总结一下如何提高孩子的素质。
1. 婴儿出生之后,尽量给孩子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好处,国际卫生组织和国际母乳协会已经有很多文章介绍,作为普通父母,我们更应该知道,原始的母乳就是用来喂宝宝的,牛奶就是用来喂小牛犊的,羊奶是用来喂羊羔的,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我想谁都应该明白。母乳喂养的孩子,不缺任何东西,顺其自然的断奶,顺其自然的添加辅食,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认为干预,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母乳喂养有助于母婴间的感情交流,通过喂哺,婴儿能感受到母亲的肌肤之亲,能闻到母亲身体的香味,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不睁眼,也能准确找到奶头的原因。哺乳对于稳定婴儿情绪和健康发育也有很大的好处。母亲亲自喂奶,能及时感知和发现婴儿的寒暖、疾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已经给孩子的健康奠定了良好的根基,想让孩子后期更加健康,就从母乳喂养做起。
2.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我不主张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只要我们不破坏、不限制,那孩子一定有好奇心,孩子有好奇心就有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看到很多小孩,比如喜欢吃手和吃脚,很多大人就认为这个脏,去阻碍孩子的行为,其实这是孩子对事物好奇与探索。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大人比孩子还着急,说来妈妈教你,应该这个样子不应该那个样子。其实这样会破坏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减弱孩子会逐渐失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容易造成孩子专注力下降。孩子在外边围着一堆毛毛虫,看的正起劲,大人说回家吧,那个有什么好看的,可能就把一个未来的小牛顿扼杀了。
爱迪生幼年时期,有一回他看到母鸡孵蛋孵出了小鸡,觉得很奇妙,但他并不满足。事后,他悄悄攒了些鸡蛋放在仓库里,自己坐在上面,亲自试一试能否生出小鸡来,弄得全家人好一阵子找不到他。如果我们普通父母,针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您会怎样做呢。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大人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并注意到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向父母说发现一个新的事情时,父母一定也要惊叹,去分享孩子的快乐,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发现更多的新鲜事物,丰富孩子的探索能力。对于孩子提的问题,大人要耐心的回答,在大人认为这个问题很幼稚的时候,不要嘲笑孩子。我想一个有好奇心和探索能力的孩子,还用担心他的专注力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我们普通父母都能够按照陶行知先生提的建议那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孩子一定能够勇于探索,能够创新。
3. 孩子多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能增强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孩子体格健壮。运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使身体器官得到更多的营养,运动能促进心肺功能,加快新陈代谢,使心肌发达,收缩力加强。孩子在锻炼过程中,肌肉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呼吸系统需要加倍工作配合,久而久之,胸廓活动范围扩大,肺活量提高,既增强了呼吸器官的功能,也对防止呼吸道常见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运动可使孩子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增加,营养吸收更加完全,使孩子发育更好。尤其是上小学之前的孩子,就是要多运动和玩耍,给孩子打好一个好的身体基础,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还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每天去接我家大宝,看到很多小孩被大人领着去上各种兴趣班,其实如果孩子不运动,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了。
4. 尊重孩子。
我们都说尊重孩子,但是实际上有多少父母真正做到了尊重孩子呢。比如,和我大女儿一样大的很多小朋友,4岁的小孩,周末在小区很少能碰到,问其原因,说忙着上兴趣班,有上英语班的,有上音乐课的,有上舞蹈班的等等。我问孩子喜欢吗,有的说喜欢,但是我问孩子,孩子说父母让上的。最明显的就是我女儿的幼儿园,每天下课去接的时候,都有学钢琴的小朋友来上课,我没看到任何一个孩子是沉浸在弹钢琴的乐趣中,相反都是一脸的茫然,听着老师说再弹一遍,有的孩子还拿着连我都看不懂的卡片在学音符。兴趣班的反面就是没兴趣,孩子上了没兴趣的课程,从而错失其它喜欢的兴趣。这种尊重,我认为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
孩子来到这个家庭,应该和父母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父母能做到放下权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理想,尊重孩子的倾诉,尊重孩子的发现,尊重孩子生长的内在规律,那么孩子也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样才是真正的身心健康。
5. 给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
哲学家费洛德说过,在所有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爱是儿童成长的一切,有了爱和自由,那儿童就有了成长的基础。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说,妈妈爱你,爸爸爱你,这是一种语言行为,仅有语言行为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世界。自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由指儿童的身体、情绪、感觉、认知、心理、精神、心灵不受外力支配和压迫。对于爱孩子,我采取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我两个孩子,不可能说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令我满意,孩子哭时,我马上想到如果我哭,我希望别人怎样对我,那肯定是希望认可我的情绪。孩子画完画了,说妈妈你看我画的飞机,假如我向别人表达时,那肯定是希望得到别人认可。尊重孩子的感觉,对于孩子不能用无声责备,这样让孩子感觉混乱,精神受伤。比如上次我和一个妈妈交流,她是个强势的妈妈,对于孩子做作业拖拉,我说你别着急,另外也别说孩子,后来又碰到妈妈,妈妈说我回家都没说孩子,但是孩子还是原来那样,作业还磨蹭。我说您回家叹气了没,有没有在行为上让孩子感知您还是在生气,比如摔东西了、关门用力了等等,她说行为上确实有不满,无声的责备比语言伤害还大,其实在很多家庭存在。孩子在外边还要玩,妈妈不说,强行拉孩子回家,孩子上幼儿园让妈妈穿衣服,妈妈在衣服上拉来拉去的等等。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不要以为小孩不能感知这种无声责备,我们给孩子爱和自由,应该减少这种无声责备。当然伴侣之间也应该减少这种无声责备,对于一些问题不满,可以尽量说出来,不要用一些沉默的行为来代替交流和沟通。
6. 欣赏自己的孩子。
我们给予孩子尊重,爱和自由,还要欣赏孩子。我们来看看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教育孩子的故事: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地哭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面对王友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如果说王友这个例子是个特例,小孩天生都是积极上进的,都想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一定是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了分析发掘孩子犯错误后存在的优点。
我大宝其实有很大一个优点就是特别喜欢给妹妹帮忙,比如拿纸尿裤,尿盆,鞋子等等,一次妹妹要尿尿,大宝赶快去拿尿盆,因为尿盆在客厅沙发下边,小孩子拿东西,肯定不会注意地上脏,所以就爬到地上拿尿盆,正好,爸爸以为她在那么脏的地上玩,有点生气,所以大声问孩子干什么,当时女儿委屈的眼泪打转转。我后来告诉大宝你帮妈妈拿尿盆,都不用妈妈拿,只不过地上太脏了,尿盆在沙发里边,你够不到,等尿盆不在里边的时候,你还给妈妈拿,同时我向孩子解释,爸爸不知道你给妹妹拿尿盆,如果拿尿盆,爸爸不说你的。女儿是因为帮忙,而爸爸是因为怕女儿弄脏了手、生病,虽然两个人做事方式不同。但是都体现了他们内在的优点。我女儿事后也不觉得爸爸生气,又高兴的给妹妹去拿纸尿裤了。
7. 给孩子自律和责任感的机会。
我带孩子,经常碰到在小区带孩子的家长说,我家吃饭不行,不爱吃,每天都要跑着喂,否则就不好好吃。其实大人应该反思一下,你给孩子自己吃饭的机会了吗?孩子从出生就能够知道饥饱,何况两岁多的孩子,原因是大人认为孩子吃不饱,孩子压根失去吃饭的机会。再比如两岁多的孩子特别热衷于自己穿衣服,但是大人会觉得孩子穿的太慢,或者衣服穿反了,就去代劳,这样的代劳现象太多了。孩子没机会实践,大人却抱怨孩子这不会,那不会。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实践和自律的机会,属于孩子的事情归还孩子,比如吃饭、穿衣、起床都是宝宝的事情,减少大人的代劳,孩子才会自律,才会承担责任。
另外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计划,和他一起完成,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来强迫孩子遵守,这样孩子会觉得很民主,孩子就会养成自律的习惯。
8. 大人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孩子。
我们经常听到的现在关于生男孩的压力,以前老一辈很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现在很多年轻人正好反过来,究其原因,是养男孩子成本更高。给孩子买房子,安排工作,父母的焦虑时刻表露,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这样的话。自古以来,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父母给孩子安排一切的时候,那孩子的奋发图强从什么地方来?孩子努力的动力是什么?现在出现了不少啃老族,大人一边进行包办,一边怪孩子无能。我想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追溯到孩子的童年,也是一边包办,一边抱怨孩子,父母的焦虑,父母的不恰当方式,很可能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我经常听到最多的是家里大人特别关心孩子的作业问题,经常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磨蹭,上课没精神。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点,其实这也映射了很多大人内心的焦虑,孩子作业做不好,成绩上不去,那就考不好,将来孩子生活怎么办等等。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传递学到知识是一种乐趣的观念,知识掌握的越多,你的世界越开阔。如果真的为了孩子好,那就和孩子一起快乐的生活,减少焦虑。
9. 不要把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我每天都会看到这种现象,孩子从小比到大,从出生后就开始你家孩子开始吃手,我家怎么还不会吃呢,你家孩子会爬了,我家怎么不会爬,等上幼儿园了,你家认识多少字,我家不爱认字等等,等上学了,我家作业怎么就做的这么慢呢,孩子就这样一路比来,孩子最大的敌人不是孩子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大家都知道,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从小不把爱迪生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何况孩子,相信孩子的唯一性,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要总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点。
10. 给孩子一个阅读环境,给孩子爱上阅读的机会。
我原来在的单位,因为好多同事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同事总说我家孩子一点也不爱读书,看到书就犯困,我说孩子读书需要环境的,您天天不看书,却指望孩子好好读书。我们很容易抱怨孩子,而自己却不以身作则,爱上读书,也需要家里有书,也需要感兴趣的书。我和我家原来的阿姨交流比较多,因为她和丈夫出门打工,每年给孩子买很多书寄回老家,说孩子不爱看,我说你买的不是孩子感兴趣的书。她每年给孩子买书和衣服的钱接近5000多,我说有这个钱,不如你回家歇一个月,陪陪孩子,带孩子到书店去逛一下,孩子一定有自己喜欢的书籍,培养孩子看书,从孩子感兴趣的书看起,我相信孩子天生还是爱阅读的。

作为一个普通妈妈,我想说,提高全民素质,并不是博士多生几个孩子的问题,而是在于我们成千上万的普通父母和老师。社会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共同推动和进步的,过去父母还有文盲的现象,我想现在的父母文盲应该非常少,都能够自主学习。在育儿的路上,无论你是什么学历,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因为没有一种专业,能让我们学几年后拿到一个合格父母的毕业证。很多时候,父母还没对孩子准备好,孩子就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希望我们每个父母能够进行更多的思考,不要把心思花在人云亦云上,也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一切为了孩子好,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的焦虑就是为了你,一种隐性的焦虑转移。如果孩子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那将来上了博士,出了国,又能怎样呢?同时不要看到某种教育方法合适,就生搬硬套,而要灵活变通,孩子有共性,同时更多的是个体差异。只要孩子有一个乐观健康的人生,那孩子从事任何工作,我想都不会索然无趣。作为父母,无论孩子多大,从我们自身成长开始,跟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人生。
(此文由yuner_2001在2015-03-30 15:12:25编辑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yuner_2001》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15-03-30 15:11:5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62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