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平民一
平民一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8583
魅 力 值:178
龙    币:18491
积    分:17069.5
注册日期:2010-07-12
 
  查看平民一个人资料   给平民一发悄悄话   将平民一加入好友   搜索平民一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平民一发送电子邮件      

初三笔记(六)管得松与奥数班

 

2016.1.9

 

“家里管得松还是紧?”

 

今天周六,虽然空气已比前几天差些,但总算还维持着天空有点蓝。

小高和同学约了出去踢球了。我来写写午饭时聊天的内容。

 

小高聊起来家庭管束的事儿。我们问他,班里哪些同学家里管得比较松,哪些比较紧?

小高说了一个女同学的例子,学霸,家里管得很松。据他说其家长在家长会上介绍过的,可是我没有印象,可能那次家长会是老高去的。老高想了想好像是有印象。老高说,女生一般自我约束力会强些。

然后我们问哪些男生家里管得比较松,没想到小高脱口而出:“咱们家不就挺松的嘛!”

这——我真没料到。

我其实一直自省对孩子是不是管束过严,使得他个性不够舒展。

也许我们对松紧的定义不同?就又多问了几句。

小高所谓松紧,主要是指对孩子时间的约束。小高说,我们家差不多是最松的了。

不少同学都有各种课外班,到时间就得去上课,到时间就得回家写作业。

那从这一点来说的话,我们的确是松。初中三年小高没有在校外上任何课外班。小学也基本没有。

 

上不上课外班这件事,要说起来得从小学说起了。正好我也在反思这件事,借此写一写。

从一开始,对上学习功课类型的课外班,包括奥数班,我是比较排斥的。

我的基本想法是:

功课的学习,在学校上课不就可以了吗?否则还上学干什么。

再说,我很不愿意额外花时间接送,甚至陪读。我哪有那个时间?就算有,我还想做别的呢。

另外,各机构的课,都是一上三小时,小孩子哪里耐得住?我都没耐心连上三小时的课。既然孩子耐不住,机构必然要想办法把孩子留住,那就要掺入各种活跃气氛调动小朋友积极性的活动,这些活动,看似热闹,其实没什么意义。如果有更有效的办法,或者是在更合适的时机,孩子花一个小时,甚至更少时间,就能学完机构三小时的内容。

这些想法,或许偏激或许片面,反正我基本上是一个排斥的态度。

 

这种排斥,我没有直接跟小高说过,但也没有刻意回避小高,可能他从我和别人的谈话中听到过。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可能影响深远的结果。

还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他曾有机会可以进校内举办的奥数学习班,而他自己直接跟老师拒绝了。这件事,我过了几年(大概三年)才偶然知道。如果我当时知道,会不会让他上呢?很可能会的,因为校内的课,非常便利,不花额外的路上的时间,也不用我额外接送,还免费,而且从教学上讲我很信任校内的老师。

得知曾失去这样一个机会的时候,必须承认,我是有些遗憾的。这件事也旁证了,父母对事物的态度,就算你不说,孩子总会知道的。

没有学奥数,我有没有后悔呢?有的,但不是从升学的角度。

没有学奥数,到小升初的时候,确实给了我们一点颜色看。如果学了,应该有比较大的把握能够进入当时心目中的目标学校。但是历史没有假设。我的后悔也不在这里,因为还有其他好几个方面,如果做得好一点,事情都可能不同。但说这些都没有意义了,我想说的是,当时孩子的状况,或者说我们的教育,就是那样,没能进目标校,是很正常很合理的结果。

题外话,后来机缘巧合,小高还是上到了另一个不错的学校。

不过写到这里,诚实地讲,如果因为没有学奥数不能上到不错的学校,我会后悔吗?很可能还是会的,所以,我前面说的“后悔,但不是从升学的角度”这个话,需要修正。

话说回来,我之前说的后悔,既然不是指升学,是指什么呢?

是指,小高的学习,一直比较松懈,他一直没有经受过困难的考验,没有经过解难题的训练,没有多少迎难而上的体验,所以,他容易畏难。一道难题,他想上三分钟,就觉得他已经想过了,想不出来了,这不是他能做出来的题。如果他有学习奥数的经历,在勇敢坚持地面对困难上,在主动变换思路和角度来解决问题上,估计会好很多。当然,并不是只有学了奥数才能让孩子不畏难。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在这方面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不够,自己的示范作用不好。

不怕困难、能较为持久地面对困难,这一点在小高身上,直到初二才有我观察到的好转。初三的情况更好一些。

 

再打个岔:

小高也不是完全没有上过奥数班。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形势严峻,给小高报了一个奥数班,学了一期,十次课。我陪听了几次,发现小高的专注力不长,差不多第一小时能认真听,到后面就不行了,大概不能完全听懂,而且他惦记拿同学的手机玩游戏。这一期结束后,奥数班的老师说他学得还不错。小高自己也愿意继续学,甚至在这一期还没结束的时候,他要求转一个更高级的班继续学。我想想他上课发愣和玩手机的情形,算了,没给他报。小高的奥数学习就此告一段落。我现在回头想想,如果听他自己的意见,继续学习奥数,情况会不会好转呢?会不会是我没看到小高的潜力?有可能吧。但,还是那句话,历史不能假设,也无法重来。假如当时怎样后来会怎样,只有老天知道。

小高第二次学习奥数,是在拿到中学录取通知书后,要准备分班考试,报了一个十天的补习班学数学。临阵磨了磨枪,临时抱了抱佛脚。不知道这个急功近利的班起了多大作用,小高的分班考试考得大概还行,虽然没有进到最好的一类班,他进到了次好的班。

 

对于课外班的价值,小高也有认识。小高对班里一个同学很佩服,那个同学上很多的课外班,小高说他“什么难题都见过!”那个同学有他自己一套学习办法,有很好的习惯和自我约束力,学习也很好。人家的钱也不是白花的。

 

小高本人,目前,对于不上课外班这一点,还是比较坚持,可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不需要课外班也应该能学好”的想法,也可能因为长久没有上过,不愿意不习惯改变。另外有一个细节记录一下:有一次小高搭同学顺风车回家,那同学给妈妈介绍小高时说“他是我们班唯一没上课外班能做出附加题的同学”,小高说到这里有点点得意,所以我想,这点小小虚荣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今天写得有点多了,就到这里吧。



(此文由平民一在2016-01-10 18:16:46编辑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平民一》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16-01-09 17:58:0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01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