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梦瑾
梦瑾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05483
魅 力 值:1109
龙    币:113395
积    分:76766.2
注册日期:2008-07-28
 
  查看梦瑾个人资料   给梦瑾发悄悄话   将梦瑾加入好友   搜索梦瑾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梦瑾发送电子邮件      

说的很好!你的这个表述让我想起了妹妹2006年关于心理学的一个毕业课程论文《对灵感状态的认识与思考》,刚才特意翻看了下,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特此分享,一起讨论吧!

对灵感状态的认识与思考

——心理学课程论文

                                                      作者:赵俊娜         

无论科技创新亦或人文写作,灵感状态都是人们常常期望却不可自由控制的状态。如若我们能对灵感状态的特点和产生条件有一定的认识,或许对灵感状态的控制、运用就能够相对自由一些。这对我们的科技或者人文的创新都将不无裨益。由此共识,前人已对此问题多有探讨,也有许多一家之言,各种说法都自有其道理。本文以自己的思考和拙见为主,参照其他相关材料,试图对灵感状态做一定分析和讨论。观点仍很直观而且粗糙,如能有些许合于情理之处,我深感欣喜;如若不然,也只做练笔和消遣而已。

一、关于灵感状态的认识

“灵感状态是创造的一个典型特点。人们为了探索问题,寻找答案,需要将全部精神力量集中于所创造的对象上,这就是灵感状态。在灵感状态中,整个认识过程进行的特别富有成效。”[1]这是心理学上关于灵感的描述,认为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点,出现在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精神力量高度集中为条件,以认识(或称思维)过程特别富有成效为特点。确实,多数灵感状态出现在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应该说,头脑中有相关问题存在是灵感闪现的前提条件。佳句偶得,难题妙解,独特创见常与灵感相伴,是其独特成果,但若无心于词句,无识于难题,无知与相关领域,这偶得、妙解和创见也便不可能产生。可见,问题的存在,相关材料的积累,是灵感产生的前提条件。关于灵感的特点和产生是让我常常感到迷惑的问题,我常为人们之间创造性成果的巨大差别而感到惊奇。在一个睡的很好的慵赖的早晨我的头脑中忽然闪出一个看法即灵感状态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状态。那一时期,我接触了一些科技哲学问题,对科技与人文,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很感兴趣,既坚信理性与感性的相互支撑和依靠认为它们在更高的层次上不可分割,但又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科技和人文的分歧和鸿沟。我一直相信不仅大物理学家更近于哲学家、思想家(如爱因斯坦、玻尔、牛顿等),而大文学家、思想家又有坚实的科技理性思维的支撑才能走的更远(如鲁迅、马克思等)。在观点闪出之后瞬间,我的头脑里很快又闪现了自己记忆里许多处于超常和失常状态的经历。在比较这些经历之后,我所得到的关于灵感的认识有:灵感状态是理性唤醒感性,以使思维在理性的形式和目的的指引下由心随性地穿行于自身相关知识或经验的记忆中,从而得出一些通常状态下无法得出的创新成果的状态。可以说,灵感状态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产生共鸣具有最大最优输出能力的状态。实际上,生活中各种状态都伴随着理性与感性一定程度的结合,只是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灵感状态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极致,而通常的怯场或失常状态则是理性与感性不能有效结合的表现。另外,我认为,灵感状态与失常状态,能量耗散速度分别是最高和最低。灵感状态结束后比正常状态应该要累很多,可以说灵感状态是一种消耗能量引入负熵流的状态需要集中较多能量才能维持。而失常状态下,我们的理性与感性不能有效结合,无法有效集中能量维持正常的负熵流引入状态,从而短时间的处于自然熵增状态,直到理性与感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有效集中能量消耗维持正常的负熵流引入状态为止。(这里的熵,最初是物理学概念,被引入系统论成为耗散结构理论分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耗散结构理论中,封闭孤立系统因自然熵增,系统能量减少、有序度减低、趋于混乱的无序状态;而开放系统则可以通过熵耗散也可以认为引入负熵流而实现有序度增加的能量较高的有序状态,从而使系统自身得到成长和发展。我个人认为引入负熵流的过程实际也要消耗系统能量,而且能量消耗速度与引入的负熵流成正比。)

综上,我认为,灵感状态是在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理性唤醒感性,通过较大能量集中消耗引入负熵流,以使思维在理性的形式和目的的指引下由心随性地穿行于自身相关知识或经验的记忆中,使得认识过程可以特别富有成效地进行,从而得出一些通常状态下无法得出的创新成果的状态。它是一种可以在自身知识、记忆、经验和思维空间自由穿梭的状态,仿佛它拿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在自身知识、记忆、经验和思维空间里随意选择道路或开启房门并进行有效结合。简言之,灵感状态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产生共鸣,具有最大最优输出能力的状态。

以上是对灵感状态的认识的讨论,那么如何能够促进灵感状态的出现,灵感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呢?下面我也试着稍做讨论。

二、关于灵感状态的产生

心理学认为,“正是由于付出了艰辛的精神劳动,所以才在最后几分钟内,豁然开朗地解决了问题。这就是灵感的作用。由此可知灵感的产生是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果。”[2]这是关于灵感的产生通常的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看法,认为灵感是长期有意识努力而在某一时刻忽然豁然开朗的状态。这一观点只是强调了有意识努力的必要性也描述了灵感状态随机性的特点,但并未揭示灵感状态随机出现时的全部原因,也即灵感产生的真正的完全的条件。我们在这里假设认为灵感不是一种瞬时现象而是一种可控状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产生加以分析认识,从而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注意维持和创造这种状态,以做出更多创造性成果。从上面我们对灵感的认识可以知道,灵感状态产生的条件有:

其一、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索是第一必要条件

灵感状态出现在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相关问题在你的头脑中被思考着或思考过。“正是由于付出了艰辛的精神劳动,所以才在最后几分钟内,豁然开朗地解决了问题。”“由此可知灵感的产生是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3]因此,对相关问题的认真思考、艰辛探索自然成为必不可少的第一必要条件。

其二、相关知识、记忆、经验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灵感能够进行创造的前提条件

如果说思考是烹饪过程,而这些积累就是原材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些积累,灵感没有负载体,自然也无从体现。完全崭新的东西是没有的,新事物总寓于旧事物中,是旧事物的组合、变形或发展。因此,相关知识、记忆、经验和思维成果的积累成为灵感能够进行创造的一个前提条件。创造一个足够广阔的知识、记忆、经验和思维空间是很重要的,方法自然是多学习多经验多思考。

其三、保证为维持头脑负熵流引入状态提供较大能量输入也是条件

考虑到灵感状态下能量消耗速度较大,我们要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并注意补充能量、均衡营养;还要在高效地进行创造性活动之后,适当休息放松大脑;另外,平时我们还可以有所节制,如不要在无所谓的小烦恼上浪费心智,而要把不必要消耗的能量积蓄起来备用。有些大科学家不拘生活小节或许就是这一认识的自觉的无意识的运用。当然,我们不能只依赖灵感状态解决所有问题,而牺牲全部其他生活,我们多数时候是以正常的状态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只是我们要节省不必要消耗的能量以补充灵感状态的能量快速消耗的重要性是在于维持生命的持续存在时间及灵感状态的重复出现次数和维持时间,以尽可能多的贡献创造性成果。

其四、良好的心境心态、浓厚的兴趣和适度的动机是灵感产生的重要条件

心理学认为,“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心境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消极的心境则会妨碍工作和学习,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境,并正确地分析评价和控制自己的心境,使之经常保持舒畅的状态。”[4]有一个好的情感状态不紧张、不惶恐、不害怕、不放纵、平和投入,有一种淡淡的宁静与幸福在心中流淌。此时,你的情感处于一种易被理性引起共鸣的状态,你思考的问题很有可能豁然开朗。我认为,心情心境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是灵感状态随机出现的主要原因。当然,要有前三个条件的配合才会有更大的现实可能性;而浓厚兴趣在这里可以看作是调味料或者催化剂,他对人们解决问题的状态的积极影响已是老生常谈无须赘言;另外,“实验研究证明,在一定程度内动机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太强的人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干扰而引到问题之外。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人们的思维活动才有较大的灵活性,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说明,它表示在一定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限度的动机水平,反而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5]这也说明为什么许多灵感出现在专注思考某一问题的间隙。因为,专注思考时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动机有可能过于强烈,而在其间隙解决问题的动机处于瞬间的适度状态。可见,适度动机对灵感这一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的产生也很有帮助。

以上是对灵感的产生的认识。其中,其一、其二是理性因素,其三是保证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能够有效结合的条件,其四是感性因素。那么,现在思考和总结一下,要抓住、维持和创造灵感状态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努力呢?简言之,要抓住、维持和创造灵感状态,首先,对有关问题常做思考,脑子要勤快;其次,创造一个足够广阔的知识、记忆、经验和思维空间,方法自然是多学习多经验多思考;再次,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并节省不必要消耗的能量以补充灵感状态的能量快速消耗;另外,有一个好的情感状态对问题保持浓厚兴趣且具有适度动机。也就是说,多思考,多积累,好心情,好身体有助于灵感的出现,当思维,材料,精力,心情,兴趣,动机这些随机波动量(或称因素)恰处于相对最佳状态而又集中于某一对象时,灵感产生的可能性极大。

结语:文章对灵感状态及其产生做了分析和讨论。认为:灵感状态是在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理性唤醒感性,通过较大能量集中消耗引入负熵流,以使思维在理性的形式和目的的指引下由心随性地穿行于自身相关知识或经验的记忆中,使得认识过程可以特别富有成效地进行,从而得出一些通常状态下无法得出的创新成果的状态。其产生的条件有: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索;相关知识、记忆、经验和思维成果的积累;为维持头脑负熵流引入状态提供较大能量输入;良好的心境心态、浓厚的兴趣和适度的动机等。因此,多思考,多积累,好心情,好身体有助于灵感的出现,当思维,材料,精力,心情,兴趣,动机这些随机波动量(或称因素)恰处于相对最佳状态而又集中于某一对象时,灵感产生的可能性极大。

 

参考书目:

[1]丁秀峰,李新旺,赵国祥,王瑶著。心理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12:126,137,213。

附注:[1][2][3][4][5]分别引自参考书目P136、P137、P137、P213、P126


--
不求其得便无所谓失,不求其荣便无所谓辱,不求其名其利便不受其驱其使..
2016-02-22 09:43:3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1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