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桐阳妈
桐阳妈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985
魅 力 值:379
龙    币:2629
积    分:2572.2
注册日期:2010-11-15
 
  查看桐阳妈个人资料   给桐阳妈发悄悄话   将桐阳妈加入好友   搜索桐阳妈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桐阳妈发送电子邮件      

好妈妈不仅给孩子爱和自由,还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

文/桐阳妈

今天给群里转播了凯叔微课,尹建莉老师主讲。尹老师是我非常喜欢和尊敬的老师。她的很多育儿观念和我基本一致。

所有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爱和自由,平等,尊重,相信孩子是积极向上,能够自我教育,自我修正。

有了这些爱和自由的基础,但是在方法上不是照搬,而是灵活应用。

针对今天听课内容,我的感触有4点:

1、夫妻育儿观念要一致。

这点我和尹老师在认识上有所不同。育儿观念一致是建立在夫妻关系和谐的基础上,为了统一观念的一致,不会引起夫妻的矛盾和争吵,是真正的做到内外统一。

做到这个统一,需要父母情绪平和,善于做有效沟通,才能够和谐一致。而我们大部分是普通人,不可能容易做到,观念不一致是常态。

如果夫妻育儿观念不一致,相互都不认同,这个时候,我认为应该做真实的父母。如果憋着委屈寻求一致,会让孩子觉得很假,你本来不赞同,你为啥不坚持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会给孩子传递顺从或者强势。

这就是我咨询中遇到不少关于孩子说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过得窝囊,为什么不去表达你的观点。别以为孩子傻,孩子心明镜着呢。

爸爸和妈妈是不同的两个人,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这恰恰让孩子看到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孩子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家人虽然意见不同,但是我们会相互尊重。

这正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不会对一件事情争论对错,又敢于质疑权威。

夫妻育儿观念不一致,到底会不会引起孩子边界不清,该听谁的。从我养育俩娃的观察来看,孩子会选择自己认同的方式,并且她会看到这种差异性。

比如,我和老公对孩子在地上光着脚走路观念是不同的。

我允许她们在地上不穿鞋,跑来跑去,给孩子解释你们玩的比较痛快,比较开心。妈妈从你们玩的方便考虑。

爸爸让你们穿鞋,因为爸爸觉得不穿鞋,会很脏。爸爸从干净卫生方面考虑。

孩子看到父母观念的不同,并不影响她们的界限,也不允许她们的选择。

爸爸让穿鞋她们也能够接受,知道爸爸觉得脏。

2、拒绝孩子买东西。

尹老师举例她女儿当时为了买一瓶不太好的饮料在那儿哭。她走到边上,过一会问哭好了吗,孩子觉得哭没用,后来不哭了。

这个让孩子哭是建立在她们平时的亲子关系比较好,并且妈妈一直是微笑接纳的状态。所以孩子欣然的接受了妈妈的拒绝。

如果一些父母照搬这个方法,必然会对孩子失效。

有些孩子也哭,甚至在地上打滚,下次孩子还这样打滚呢。这是因为平时亲子关系不太好,孩子要求父母买东西,父母已经有情绪,没有办法,只好采取这种不搭理你,随便你哭去。父母的不接纳,让孩子哭带了对孩子的惩罚,所以孩子和这种惩罚对抗,转移了拒绝买东西本身。

所以这种方法要灵活使用,父母要情绪平和,听听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

3、允许孩子玩电子产品。

尹老师说允许孩子玩电子产品,不和孩子较劲,这里边指的是父母在玩手机的时候,孩子也想玩,结果父母限制,引起孩子的对抗。这个时候,顺其自然的让孩子玩。

不是要让孩子随便玩的概念。不是说家长想自己清闲,给孩子看电视,玩手机。任何电子产品都不如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电子产品允许孩子适当玩,但是我们不要为了大人的省事,而诱导孩子去玩。

到底电子产品对孩子的眼睛有没有坏处,现在也没定论。

我们大人有体验盯着屏幕时间长,眼睛会疲劳,所以采取看20分,让眼睛休息一分钟,缓解视力疲劳。

孩子不玩电子产品,有别的兴趣,会给孩子传递匮乏感吗?我觉得不会,只有孩子特别想玩,父母强制和限制,才会给孩子传递匮乏感。

4 、孩子吃零食自控能力。

尹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她女儿小时候喜欢吃糖,让孩子吃了几天,孩子最后能够自控,并且牙齿也没坏。

这个案例不同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同。

我上次给大家分享过我俩孩子的差异,大女儿就是园园这种类型,自控能力好。但是我小女儿,目前来看,喜欢吃的东西并没有吃腻。今天吃腻了,明天还会要。

并且我钟爱的两种食物,吃了40年,依然没吃腻。

针对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

比如,3岁以内的孩子,孩子不知道怎么做,但是,父母应该知道哪些是对孩子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给孩子爱和自由,并不等于无限制满足孩子,当然,在引导孩子时,让孩子没有觉察到这是限制。

比如,我二女儿喜欢吃糖,吃完还要,第二次我给了她。剩下的罐子里的糖,我在她不注意的时候拿走,给她一个空罐子,她一看没了,能接受。

后期我从根源上切断孩子吃糖,家里不再买糖,我们大人也不吃,孩子也不惦记。

所有的专家是人不是神,她们能够给我们传递好的育儿理念,我们感谢她们带着我们成长。

无论听专家课还是看书,包括我今天分享这篇文章,依然代表我本人的观点。

听课或者看书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思考,开启内在智慧,不是照抄方法,不是统一育儿方式。即使双胞胎,个性依然存在差异,需要因人而异。

我们需要领悟每个案例的前提和环境,通过这些理念和方法,转化到自己内在能力,真正找到适应自己孩子的方法。

另外参与21天不发火的朋友们,给我发小窗。

 


(此文由桐阳妈在2016-08-20 23:46:31编辑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桐阳妈》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16-08-20 23:45:2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9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