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发脾气的你,终将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朋友打电话说自己最近很烦,想跟我说说话。因为他家里都是脾气暴躁,不好伺候的主。 太多的人被自己最亲近的人伤害,然后在远方的朋友那找到慰藉。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跟最亲近的人发脾气? 是不是最亲近的人伤害了能轻易原谅,伤害成本很低吗? 亦或是那种藕断丝连般的天然情感连接难以分离,所以肆意妄为吗? 不管如何,伤害实实在在的存在。 很多时候,总是上演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一次又一次的后悔。 特别是在亲子关系中,常常发脾气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假如你常常对孩子发脾气,有没有想过自己终将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有一个妈妈说“每当打过孩子,尤其下手比较狠的时候,心情坏到极点,看到孩子蜷缩到角落,十分无助,默默哭泣的时候,看到这个平时那么漂亮可爱的孩子,而他无论在体力和智力都远远不能和我对抗,仅仅因为学习,就要承受心理和肉体的摧残,自己就觉得怜惜、悔恨、心疼,心情复杂。” 明明爱得深切,可又不停地伤害着。 2、我们常常是被“孩童分身“控制的大人。 心理学上提到,每一个大人心中同时藏着父母(Parent)、成人(Adult)与孩童(Child)三种分身。 当我们亲昵地抱着我们的宝贝,看着他们安睡的样子,内心是非常满足的,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给眼前的这个小家伙,毕竟他是我们带来人世的,我们需要给他们无私的全心的爱。这个时候,我们是爱孩子的父母。 当我们面对危险,总是能从容地处理,给予孩子一些生活上的指导和建议,安排孩子的吃穿住行的生活,给孩子说说人生的经历,这个时候我们是一个成人,这也是我们最基本的样子。 但是当我们被孩子的行为点燃怒气时,我们内心变得焦躁,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们有一种挫折感,有一种手足无措的失败感。如果是在其他地方遭到打击重创,我们可以躲起来哭一场,或者找朋友倾诉,但是面对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往往就会用吼骂来发泄情绪,来震慑孩子,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来。这个时候,我们内心中那位“孩童分身”冒出头。 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暴躁状态是被自己这个孩童分身所左右。 作为父母,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总是被坏脾气控制,是无法让孩子接收到爱的。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爱,特别是那些看上去大大咧咧的男孩,也不例外。 妈妈不吼不叫,保持平和的情绪,才能让孩子倾心,才会被你的平和感染,有一个好的脾性,我们也才有机会走进孩子那神秘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3、我们总希望养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因为奴性是让人憎恨的。家有男孩,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挺直腰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保护好他们小小的自尊,活出孩子自己的个性。 可惜的是,如今父母和学校教育都希望孩子能乖乖听话,制定一堆规矩来管束孩子,因为听话的孩子才省事。 如果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劈头盖脑地骂一顿,不准孩子辩解。 “你一个小孩,懂什么呢?我说了算。” 无数的孩子就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强势下慢慢失去了自己。 无数的父母就是依仗着自己做父母的权威和身份,对孩子大呼小叫、指手画脚地支配他们的人生,最终养出“奴性人格”的成人。 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驴得水》就让我有这样的感受。 面对枪口和权威的压迫,人性变得扭曲。 一个正义凛然、敢作敢为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奴才。 一个心地善良、追求自由的女老师逼成了一个神经病人。 当然,我们的孩子不会被这样的强压逼迫。可是父母的坏脾气,跟那逼人下跪、逼人发疯的枪口一样,时间长了,就把孩子自由、独立的心一步步地吞噬。 最终空余一副躯壳,收获一个“空心病”的孩子。 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自己的智商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本身能够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这种适应使得人变得软弱和缺乏创造性;人能够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精神病。 当孩子犯了错,想惩罚他们实在太简单,可以想出无数种办法。但是要问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孩子呢?很多大人几乎一种好办法都想不到。 4、父母应常存自省之心,常怀学习之态。 没有谁是天生会做父母的,但是必需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常常对孩子发脾气不仅仅是情绪失控的问题,更是教育的失败。 要知道,情绪平和的教育才是最有力量的!在平和中,爱是流通的,心灵是相通的,彼此是理解的。 有妈妈会问,我还是会对孩子发脾气,虽然我深知发脾气没有用。 试着去理解孩子,然后控制自己,忍住那一分钟。 其实理解孩子这一步是最难的,因为我们不是心理专家,孩子小小的心思和情绪我们无法全部把控的,所以,只能一次次的去认识,然后改进,所以说要常自省。 只要有学习控制自己情绪的意愿,并且努力去做,偶尔的失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把握在一定的程度内,尽早打住,将伤害降到最低。 前段时间,我妈妈要回老家照顾生病的老母亲。 所以我给她买好高铁票,一早就得送她上车。 这时候儿子不肯,不准奶奶出门,但是时间紧迫,我们没时间跟他去商量。 好声解释了无果,哭声更大,我当时一着急上火,就朝着大声哭闹地他吼了一嗓子。 我见他停了两秒,然后继续哭,我也意识到自己不该发脾气,赶紧打住。 一个小小的孩子怎么明白这样的远行是必要的,又怎么去接受过几天奶奶才回家的结果。 我们希望孩子能明白道理,但是他这么小,只会为眼前的离别伤感。 他内心伤感,那就有痛哭的必要,这是感情的宣泄,有利于他的心理发展。 当然这是我事后回家后细细分析后想到的,在当时那情境之下,完全是被情绪左右了。 所以,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只有自己优秀了,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榜样。只有自己的情绪平和了,才能开始谈真正的教育。希望我们都能够忍住,特别是脾气起来的那一分钟,一定要控制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