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原则这本书刷遍了圈,但可能实际很少有人真的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过来,书中提到开放及反思比知识及勤奋更重要,这点对孩子远的成长及引导我觉得很重要,对孩子的成长做父母修炼至需要更大一点的格局。
孩子的成长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近的,就是写字,读书,阅读,考试,考级等等,所以的现实的东西都是近的;一个是远的,就是知识及学历的作用实际在递减,边际效用在递减,未来孩子面临的是更开放的世界,他需要有与这个世界更自如地相处及能抓住机会的能力。
回到我自己,我一直想的是,我能勉强在北京活下来,根本就不是我个人有啥能力,而是按照一个所谓的标准的模式在走,所以在随波逐流中似乎抓了一些东西,比如买了房,按照一定的标准选了一个还凑合的老公,做了一份还凑合的工作等等,但这些都仅仅只能保证一个最基本的生活层次。 在回头看,我们会发现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房地产,实际都是一个长周期的大浪潮的事件,在这个浪潮中抓住机会的人才有可能真正翻身,但我们其实只有极少极少的人抓住了。 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让很多如我一样随波逐流的人也能过上基本的生活,但未来这样只需随波逐流就可以基本生活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少了,也就是回到我们伴随孩子成长路上的平衡近与远的问题。 你文中提到的其实只是近的问题,近的问题,我的感受是,你千万不要以为你的面前一定会突然出现一个能读会写,英语呱啦呱啦,各种书看得哇啦哇啦,数学奥数兴致勃勃,好多体育活动都能的孩子,小学时期一定是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建立学习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学习方法,及有足够的中英文阅读力的时间,刚期末考试完我觉得家长就应该跟孩子沟通寒假是意味着什么,过年又是什么,是每天都是玩,旅游,high还是这个期间我们要每天配套有一定的计划及相应的执行,期末考试好与不好的原因及寒假可能需要的夯实,上个学期中家长及孩子觉得难的费时费力之处在哪里可以利用寒假来提高的地方,比如我家我当时就是觉得就是写字,一年级之前没有写过字,所以寒假报了书法,每天下午一个小时硬笔一个小时软笔,学了3个星期,不是成名成家,就为了把字写快点,写的时候舒服点,这样才有可能腾挪出时间提高阅读力,所以你等到24号的时候才去梳理寒假的作业,是你的不对,你可能会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那么自觉那么自主,你自己小时候怎样,爹妈谁管啊等等,那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是你自己小时候,都不是现在,而且,你从来都不会真正知道别人家孩子成了那个样子家里又做了哪些事。 看到你写了很多佛号的东西,这个世界其实也就是唯物还是唯心的世界观,我们读书的时候,教科书都告诉我们世界是唯物的,说唯物是标准答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更唯心一些,最后到老的时候,会觉得世界的所谓唯物唯心其实是统一的。所以所谓修行,不是说仅仅只是修,实际在于行,行者常至,对于孩子,不是完全的等待及不管,而是看怎么等待及怎么所谓的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