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视角下的信,望,爱
“李安,你用3D技术用心编织了一个梦;你用你一贯的温情让我流泪;你用一位少年的呐喊,迷茫,曲折来讲诉人生;你用上帝的视角,在银幕上再现了一遍,信,望,爱。”这是我当时看完写的短评。 李安,真的越来越有得道成神的感觉了。IMAX下,影片中的3D特效如梦如幻。我不会忘记,老虎突然出现在银幕前的的狰狞;我不忘记,巨鲸跃起时的壮观;更不会忘记,成群的飞鱼飞跃时的气势和喜感;最难忘莫过于,两次狂风暴雨下的太平洋,犹如神怒,令世人颤栗,令人敬畏。如果梵高在哪,肯定会拿起画板作画,暴风雨以及雨过天晴后的海天一色都是难得风景。一帧帧的镜头里,李安的认真清晰可见。不愧为“《阿凡达》之后最好的3D电影”。如果你在这个档期,选择去看了《2012》 3D版,那你真是令人捉急了。 说完3D技术,回归到电影本身。如果你够仔细的话会发现,电影中李安多次使用了上帝视角的拍摄,上帝高坐云端,静观渺小的人类在千年之后该如何找到回家的路?正如纽约时报在2002年对该书的书评“它是一部让人重新认识上帝的书”一样,这部电影或多或少可以让你重新认识上帝。不是吗?你在两个故事之中,不是更喜欢有老虎那个吗? 信 有上帝?上帝又在哪?我为什么要信上帝?在科学的进化论面前宗教似乎失去力量,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无依无靠(唯一相伴的只有老虎),还要面对大自然的变幻莫测,进化论又有什么用?这时候,你会想信信上帝还是有点用的吧?(当然这个论断是对全世界35%不信宗教的人说的,尤其是“某朝”。) 年少时的派,选择了3个宗教。我想那个年龄,选择宗教不需要突破理性的屏障,只因凭着“口里承认,心里相信”的感性认识就可以被宗教所选择。宗教成了派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不停选择宗教代表了不停的疑惑,也正因疑惑和怀疑才对宗教时时有热忱。这样的选择信仰的基础奠定了派要经历信仰,坚定信仰的道路。 当相信科学的无神论家人遇难之后,只有派搭小船幸免遇难,小船上还有动物,不难让人联想到诺亚方舟。这是上帝选择了派。当派抓住变色鱼,饥饿及其了他的恶念,对其杀生之后,他说到:“感谢毗湿奴化身拯救了他。”你也许会觉得可笑,但这就是信与不信的区别。想起那个遇难之后一直相信上帝会来救他的故事。当他溺死上天堂之后,质问上帝:为什么不来救他。上帝给出的回答:我不是派了3艘船去营救你了吗?你都拒绝了。他与派,谁的信仰更为坚定,一目了然。还有在那个极具隐喻的浮岛上,白天如伊甸园,夜晚则如地狱。帕克指引了派,没有让他走向死亡,那一个老虎眺望着派的镜头第一次让我觉得那双眼的凝视就是上帝的注视。 诗篇 51:17 "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 诗篇 23:4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23:5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一无所有的派,是信仰带着他越过沧海。 望 海上求生法则最重要一点“不要绝望” 有所盼望,有所期待是令人活下去的理由之一。派的一家离开印度,是期望在加拿大有更好的生活;派不断与自然奋斗,是生的本能与愿望支撑着他;选择宗教,是期望了解自己和让自己有所依。派,在希望与失望的过程中挣扎,那场暴风雨先是带走他的家人然后让他看见神迹般的自然变化,那个浮岛让他知道神会让我在累的时候得以休息然后告诫他不要想着永逸,那只老虎先是让他知道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如想象中美好之后又让他懂得要与人为善,爱那些不爱你,甚至不会爱你的人。 哥林多前书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诗篇 25:5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训我.因为你是救我的神.我终日等候你 一无所有的派,是盼望给予他活下的理由。 爱 “我以为它会回过头来,对着我怒吼两声,以正式结束我俩的关系。可是它没有回头,然后走向了森林。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它了。被人抬回去的时候我哭了,不是因为被救的高兴而哭。而且因为再也见不到帕克了。” “我的父母,我的兄弟,理查帕克最後都離我而去了。到頭來我相信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沒能好好的與他們道別。” 习惯表现情感的李安,在这个故事里仅仅用了一段独白就给全片的感情一个很好的注脚。无需多言,眼泪早已随着派的眼眶一起湿了。 格前13:8、1爱永存不朽,而先知之恩,终必消失;语言之恩,终必停止;知识之恩,总必消逝。现今存在的,有信、望、爱这三样,但其中最大的是爱。 一无所有的派,是爱引领他达到了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