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没见,这么多回复,解释一下
海淀也有大撒把的,别的地方也有鸡血的,而且往往渣小容易出牛娃。在我看来,只有小升初准备点招还是派位的区别,如果瞄准点招,还是应该早做准备。 我们算一般吧,不算特别鸡血的。可能平时接触的这种人比较多吧,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孩子大人都习惯了,没觉得什么不好,只不过把别人看动画片,玩抖音的时间用来刷题罢了,我不觉得不玩抖音,吃鸡的童年有什么缺失。 关于社团,主要是取舍问题。首先没有任何社团是专门针对人际关系设计的。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最长,同样可以锻炼人际关系啊?不用非要等到社团去练。另外,鸡娃到后来其实是个精细化管理的学问,前面说过社团要想玩出名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如果我们没有小升初压力,如果我们可以上10年小学,我也让孩子把喜欢的社团都玩一遍。举个例子,游泳大家都喜欢吧,可学校的游泳社团是一周三练,一次三个小时,2000-3000米的运动量,冬夏无休。你愿意孩子小学6年全搁在游泳上吗?就算靠特长进了中学,真准备这辈子就走这条路了,还是等上中学再拿起书和六年苦过来的孩子一起刷题?同样的时间我宁肯让孩子都念点书,起码以后用得着。 现在鸡血是不是以后一定就会逆反,以后天知道。但我想就这样坚持下去的概率应该比到中学忽然觉悟然后成功逆袭的要大一些吧。
像他们这种从小一路考过来的孩子,学习习惯和抗压能力理论上应该更强一些吧。就孩子自己的经历,从幼儿园出门就低着头不敢看人的小姑娘到现在敢和初中孩子在一个教室里PK,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进步。 动机当然是升学,这是刚需。再宏伟的规划也要一步一步走。这就是以考带练的意义,不去考试你怎么对学习的结果做评估?知道该怎么调整?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小孩爷爷86了,还整天琢磨着玩微信玩得不亦乐乎。我觉得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可以学古文,原版的哈利波特本来就是很棒的小说,音基可以当成流行歌曲,甚至奥数也可以像脑筋急转弯,没必要分的太清楚。 (此文由风中的传奇在2018-10-13 20:04: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