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如儿
如儿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6583
魅 力 值:321
龙    币:95612
积    分:39477.3
注册日期:2003-06-16
 
  查看如儿个人资料   给如儿发悄悄话   将如儿加入好友   搜索如儿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如儿发送电子邮件      

北大教授呼吁:义务教育十年,初高中合并五年,可行性有多大?

最近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讨论真的是越来越多,除了政策层面的文件出炉,很多专家也加入了关于教育的热议之中,其实我觉得这是好事情,很多问题会在讨论中越辩越明,最终也会给教育走向提供依据。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洋在接受媒体专访中指出,“双减”改革并不完整,若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的内卷现象,建议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年限要十年起步,顶尖的大学还可以增加预科。


北大姚洋教授


在姚洋教授的专访中,他还指出中考让一半的孩子过早分流,只有一半的孩子可以上普高,这违背了产业升级发展的人才需求标准,初中毕业生是很难满足工厂智能制造业要求的,应该让所有孩子读完高中再进行人生的选择。



10年义务教育,初高中合并五年,大学加预科



姚洋教授实际上在很早之前就在关注义务教育改革问题,此前他一直建议将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最近看到“双减”和教育内卷问题的热议后,他又调整了自己想法,认为将义务教育延长到10年比较合适。



在姚洋看来,要解决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单纯的靠减少或者禁止校外学科培训并不完整,资源越有限,教育会越内卷,这是不利于孩子创造力培养的,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无意义的刷题上,哪还有时间来思考和培养创造力。



如果仅仅依靠打击学科培训来实现减负,课外辅导会很快玩出新花样,从而进一步加剧家长的负担。姚洋还指出,韩国、日本等国家也曾经出台过禁止辅导班的措施,但事实证明收效甚微,最终还是放开了。



要想解决减负问题,就应该要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考虑到财力问题,如果做不到12年义务教育,那就推行10年义务教育,初中和高中合并为五年,小学五年,对于那些顶尖高校有额外要求的,可以增加一年预科,如此一来基本上能满足上大学前的知识储备。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可行性



类似于姚洋教授的呼声,其实一直都有,此前很多人也都建议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但可行性有多大一直存在争议。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曾经公开回应过义务教育年限延长的问题,认为条件还不具备。我国全面完成普及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时间较短,基础还很薄弱,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更关键的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整体经济实力仍然有限,而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现阶段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条件并不具备。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面向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普及成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



但现在时间已经迈向了2021年,在经历过这些年的发展之后,是不是具备条件了呢?相信专业人士已经在评估和分析了。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等于实施高中义务教育



在姚洋教授的建议中,是要在高中阶段实施义务教育,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普通高中教育,而不是中考后有一小半人直接分流出去。

很多人可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普及高中教育和高中实施义务教育是一回事,其实是两个概念,如果高中实施义务教育,就意味着每个孩子都需要去参加高中课程学习,而普及高中教育则包括普通高中课程学习和职业高中学习。

从数据上来看,我国高中教育的普及率还是很高的,2003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43.8%,而到了2018年已达到88.8%,最新的平均普及率应该是超过了原计划90%的目标。

上图是2020年全国各省市的普高升学率,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天津、北京等地升学率较高,最高的超过了70%,而浙江、江苏、安徽、贵州等地则明显偏低,还没有超过全国的平均数57%,区域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如果说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那就是软硬件和财力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没有问题,一部分人上普高,另外一部分人上中职,资源都是现成的。

但如果一下子将所有初中毕业生全部直升到普通高中,资源匮乏的问题就来了,2019年的初中在校生就达到了4800万人,如此规模的初中生如果不分流一部分到中职,哪有那么的高中给孩子读书呢?不仅仅是硬件需要解决,师资人才培养都是问题。

所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在短时间内只是一种期待,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并非是一个建议就能解决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从长远来看,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大势所趋,在条件具备的时候一定会实现。



--
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2021-08-04 16:22:4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3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