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白
唐朝诗人李白
李白的诗是我的启蒙,从小学便背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候家里有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夏日凉夜,常有此感。回忆里又有树影婆娑,清风拂面,那是最快活的童年时光了。
并不是常有心情读诗,时间是充裕的,有时候甚至少睡几个小时,也要刷手机追剧,时间就荒废了。况且岁数一天长过一天,熬夜是受不住的。熬夜读书?还不曾有过。
比起拗口的古文言,我更喜欢携李白的诗集出门逍遥。一路上耳边清净,目至良辰美景,金言玉律,蔚为大观,不禁与诗人同悲同喜,同生同死。
有的诗集是按照李白的生辰年代而编成的,这时就不必读长长的序,只要顺意读过佳作,就能对诗人的境遇知晓一二。如果每篇诗作还加上了几句导读,那就足够写意了。
或许由于诗人早年修道,人生的贫寒处不觉贫寒,仕途的艰难处不觉艰难。无处不能作诗,无事不能成诗。我又有一个疑问:李白的诗是怎样记录的,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诗人喜欢寓情于景,托物言志。“露”“霁”“霭”“霏”,“江”“云”“暮”“空”,这些似幻似真的词语就像古人用典一样,李白用自己造化的字句,行走每一篇檄文。宣泄每一种情绪。
李白的诗不是不用典,皆用一些常用的典,如今,像“青牛卧暖” “白鹤松眠”,已经是寻常巷陌尽人皆知了。他的诗句华贵雍容,亦可清丽脱俗,但又不能跳脱人世。所谓白衣胜雪,便是诗人的造化吧。
有时候一首诗就可以聊表心意,一句话就让人如沐春风。他是大唐盛世中独舞的少年郎,也是江月年年,历史的见证者。大唐之音如此,沧溟之浪如此。朝光秀户,万里行舟,送别的是故乡之水。文以载道,李白又何尝不是江月的主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千红一窟》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