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2231 |
魅 力 值:3456 |
龙 币:5235 |
积 分:4190.9 |
注册日期:2002-05-28 |
|
|
|
附件2
强烈推荐:
该网址不再展示
放松心情做家长
由于现在一般还只准生一个孩子,加上望子成龙心切,家长们对如何教育孩子也就前所未有的关心。我也不能免俗。还没等儿子出生,我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
没有现成的育儿经验,那就找书看吧。现在关于育儿的书籍多如牛毛,虽然令人眼花缭乱,但大部分的书籍确实都是关于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天才的。比如如何胎教、如何对孩子开展蒙台梭利式教育、如何挖掘孩子的潜质等等。对这类的书,我刚看的时候还兴致勃勃,随着孩子的长大,看的书多了,也就渐渐失去了兴趣。
现在我的儿子都已经三岁了,聪明而可爱。对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天才,我已经不再关心。孩子虽然才三岁,但主意已经不小,常常自作主张地做些事情,让我担惊受怕;对我这个爸爸还常常发号施令,指挥我跟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玩一些他乐此不疲而我实际上感到很无聊的如陪着他转圈之类的游戏。我陪他转几圈还能够承受,转多了就头昏眼花,而他却对我跟不上进度异常恼怒,一边不停地转,一边还不停地命令我“快转,快转”。我要是停下来,儿子更是不乐意,觉得我是不愿意陪他玩,冲我发脾气,骂我是“坏爸爸”,常常搞得我很疲惫和懊恼。儿子有时还让我当众亲老婆,还要像他亲妈妈一样的亲个不停,让我很尴尬,下不来台。对儿子的这类要求,我难免要应付了事,儿子就不买帐,不是拿小拳头打我,就是以伤心欲绝的哭泣来抗议。我也大为光火,心里很不痛快。
每每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时,我就想,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儿子相处,使自己少一些苦恼,也给儿子更多一些快乐呢?当我看到费鲁奇著的《孩子是个哲学家》时,我开始并没有多少阅读的兴趣,因为我对孩子当不当哲学家并不关心。直到有一天晚上,我闲来无事,顺手翻了翻这本书的时候,却一下子被这本书吸引了。这本书不是教大人如何去把孩子培养成为天才,而是把作者作为家长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的经验教训传递给读者。
费鲁奇是意大利的一位心理学家,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成为孩子的父亲之前,费鲁奇总带着一点心理学家的优越感来观察其他父母,总觉得他们很可怜,笨手笨脚。费鲁奇总从自己拿手的心理学理论角度挑出他们的错误,在心里大加批判并且想好应该如何如何。费鲁奇以为自己将来带小孩一定会比他们强。结果,等费鲁奇自己有了两个孩子以后,就再也不敢讲大话了。他过去所有的理论就像纸牌城堡一样不攻自破。他常常被自己的儿子折腾得时而急噪,时而狼狈,甚至焦头烂额、灰头土脸。
《 孩子是个哲学家》是费鲁奇当上爸爸之后写的一本写实散文集,记述了他与两个年幼的儿子相处时的种种趣事和自己受到的启迪。虽然费鲁奇也像其他爸爸一样往往被孩子缠得心烦意乱,但更多的是常常被自己的孩子感动,从孩子的眼光为自己开启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世界,从中看到了生命的本质,也找到了与孩子相处的快乐途径和正确方法。
对吃几口饭就要去干点别的什么事情的小家伙,家长们往往充满了各种担心:吃饱没有?营养够不够?会不会有多动症?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吃饭规矩?而费鲁奇却从中看到了孩子吃饭的效率和奥妙,感受到了孩童世界的欢娱。他认为,当我们对孩子有既定的期望和规划时,人就变得神经质起来,左担心右牵挂,没有办法真正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也无法享受到与孩子在一起的乐趣。当我尝试着按照费鲁奇的一些方法与儿子交往时,我也觉得自己变得自由和轻松,跟儿子也更亲近,也玩得更高兴。
的确,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大人之所以烦扰不断,是因为对孩子有太多的期望。作为家长,大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个强烈的愿望:期望孩子遵循自己的期望成长。更要命的是,家长往往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代自己完成自己生命中的遗憾。这种期望的实施往往是强迫孩子遵循蛮横的规则,而忽略孩子个人内在的自然发展。一旦孩子不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父母便大失所望,烦扰不已。其实,对于孩子而言,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才是最快乐的事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期望,会把原本快乐、美好的事情变成全家的梦魇。不幸的是,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乐此不疲。谁能说得清,到现在,还有多少视学钢琴为苦役、练踢球为噩梦的孩子呢?
在对孩子的关心方面,现在的父母往往是错误地把自己的关爱表现在物质方面,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各种物质条件,对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物质条件当然不可或缺,但精神上的关心更为重要。现在的父母往往疲于为自己的事业而奔忙,不知不觉地就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即使在陪孩子玩耍,也往往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时常走神考虑别的事情,缺少陪孩子玩耍时应有的全神贯注。孩子总是能够从家长的眼神和神态看出家长的心不在焉。对于家长的心不在焉,孩子会用哭泣或发脾气来予以抗议。如果家长不能马上“迷途知返”,专心专意,就会引起与孩子之间的不愉快。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对孩子全神贯注,专心专意地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这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心比任何物质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