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长老 |
经 验 值:1030 |
魅 力 值:255 |
龙 币:4063 |
积 分:1758.4 |
注册日期:2002-12-02 |
|
|
|
我的看法,
我婆婆很喜欢《谁》,她是大学教师,对李跃儿讲座的评价是逻辑性差些,但是她认为讲座中有不少观点是我们所忽视的,值得借鉴。
如果是几年前看了这书,我可能会认为太过夸张,现在做了妈妈的我,却被深深的触动了,我是通宵读完这本书的。即便是最近听家长班,我还是认为李老师的某些观点有些极端,我不知道有些情况是否真的那么严重。我想各人观察问题的方式不同,感觉不同。牛顿能看到日常的
但是从她的讲座里,我学会观察女儿,有些以前不能理解的现象,我会明白,这是所有孩子都会有的期间,只不过表现因人而易罢了。有时我会有原来如此的感叹。我会了解应当如何应对。有时李老师介绍的方式可能不适用,但是作为妈妈一旦知道了这种方式,就可以借用变通。难道不值得吗?
我去听讲座,告诉女儿我去上家长班,女儿都说我是在“学做妈妈”。确实我还是在学,而且希望通过学习能完善我自己,也许我小时候也错过了某个敏感期,我希望能补上。
人无完人,我们可能都再也无法充分享受完美敏感期,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用3个小时读一读这本书,用3个小时听一个讲座,哪怕只感触到一句话,一种对待孩子的方式,我认为也是值得的。
各人有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也许李跃儿的整体教育方式不适用你和你的孩子,建议不妨去找找可以打动你的方式,或者在她的书中看看有没有你认同的任何观点。
说实话,我想去听家长班,想让孩子上儿童之家,不如说是自己希望当初我妈妈能听到这个理论和带孩子的方法;是我自己想上儿童之家。现在我女儿非常喜欢自己现在的学校(不是儿童之家),她在那学很多东西,包括琴游泳滑轮,家长不用再报各种周末班。我不知道当初为她选择的是否正确。我现在也在犹豫,去上儿童之家,我会不会加入周末学琴,游泳的行列,会不会有朝一日让她上学前班,以保证她能上小学时考试通过。
希望听听各位家长的看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