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正式居民 |
经 验 值:211 |
魅 力 值:46 |
龙 币:493 |
积 分:255.3 |
注册日期:2004-02-02 |
|
|
|
教出女人愿意嫁的男孩
在小说《男人与男孩》中,男主角哈利从事人人称羡的媒体工作,还有美丽的妻子、儿子,加上意气风发的四轮传动新车。但和同事的一夜情,却搞砸这位男士的鼎盛期。
他妻子知道哈利出轨后,回父亲家去,哈利去求她回家,妻子对他大吼:
「你以为家庭生活是件容易的事吗?」她突然生气起来,「你以为听你哀嚎不再是青少年,每隔5分钟叫帕特(他们的孩子)不要再看『星际大战』,还有照料房子是容易的事吗?而且你毫不帮忙,你就像地球上的每个男人,以为只要去上那个琐碎的班,责任就完成了。」
* * *
如果男人真的以为,他只要去上那个琐碎的班,来供应金钱,就尽了做丈夫、父亲的责任,就不能怪女人愈来愈不想嫁人。
根据主计处的资料,近十年来女性单身户数增幅几乎为男性的一倍。由于求学、就业因素,女性民国80年底至90年底,单身户数增幅高达159.4%,几乎为男性81.3%的一倍。
就算嫁了,女人也更勇于离开质量不佳的婚姻。去年我国离婚率创新高,每千人人口中有2.9对离婚,居全球第五。
女人的确有权对这样的婚姻质量抱怨。从最表面的家务分担来看,台湾女人做家事、照顾小孩、老人的时间,比男性多了五倍(主计处数据显示,女性每周16.22小时,男性才3.27小时)。
明明家事是家中每一个人的事,如果丈夫偶尔洗碗,「就要当做捡到的,」家庭、工作两头忙的上班族陈宜玲抱怨。
更糟糕的是,科技的发达并没有让男人节省工作时间来陪伴家人、分担家务,「男人只不过从牌桌移到网络、DVD,」一位女性高阶主管观察。
偏偏男人觉得自己很命苦。过去他父亲只要准时把薪水交给老婆,就尽了责任,现在社会还期待他们当「新好男人」。
李宗盛有一首描写男人压力的流行歌曲「最近比较烦」。音乐录像带里,青、壮、中年三代的男歌手垂头丧气地窝在酒吧抱怨,「每天工作排得满满、太太又嫌自己回家太晚。小孩功课不好、女儿太胖、儿子不肯吃饭。」
事实上,男人抱怨的这些苦,一直都是职业妇女长期所挑的担子。
更令女人难以忍受、也在子女记忆中留有遗憾的,是「父职蒸发」。
一项发表在《人口统计学》期刊的研究发现,在孩子步入成年期的过程中,如果父亲和孩子在情感上很亲密,对家庭的参与度比较高的话,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比较优异,也比较不会成为少年犯。
但男人几乎没有担任过照顾者的经验,遇到孩子如小兽般的需索无度,马上就慌了手脚,相对于如同「育儿专家」的妻子,显得很无能,于是他退回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职场。
更遑论女人希望自己的丈夫乐于分享。能坦承自己的感受,即使是伤心,也会告诉她;当她叙述自己的生活点滴或新点子时,会用心倾听。
现代女性也期望那个长不大的男人乐于分担。例如会参与家务分配,也让孩子参与;念书给孩子听、指导孩子做功课。
问题出在哪里?难道我们将可爱的男孩养成糟糕的丈夫吗?
是伙伴,非竞争对手
美国心理学家、婚姻谘商师蕊尔认为:「我们不应责怪个人,因为丈夫的角色已经改变,我们没有教出、也未曾教出亲密的伙伴,而教出强悍、竞争心强的选手来。」
社会要求男孩强悍、坚毅,认定目标往前冲,也迫使男孩远离自己的情感需求,也拙于感知别人的脆弱感受。
美国波士顿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中,点出父母在养育男孩的三个迷思。
第一个迷思:男孩的行为是生物造成的性别差异,特别是睪固酮(testosterone)所造成的影响,所以社会应接受他们恋物、不沟通、不懂倾诉,喜欢用蛮力解决问题。
事实是:睪固酮的确对男孩的行为、活动有所影响,但影响更远大的是父母的爱与照顾。父母亲足够的爱,会刺激小男孩的大脑,让他能够适应周遭环境。「我们的确可以型塑(shape)男孩子的行为,」波拉克博士说。
父母可以找出方法和管道,将男孩的精力用在正面和具建设性的活动上。如果他们想打架,给他们一个吊袋,让他们学拳击;如果他们想吵架,约定他们得就事论事,还可以发展辩论技巧。
第二个迷思:男孩「应该」是男孩,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像传统定义的「男子汉」一样,强壮、坚毅、勇敢、控制女性。
事实是:没有人去修正「健康男子汉」的定义。健康的男子汉会尊重女性;他的确是勇敢的,包括勇敢表达情感。
第三个迷思:男孩天生对心理、情绪不敏锐。
事实是:男孩子可以被养育成敏感并具同理心,可以去关怀他人,包括女孩的情感。
男孩子之所以「不在乎别人」,是因为文化训练男孩子必须如此。他们习于以「男人」的方式,包括愤怒、激动或冷漠等来反应。
因此,每一个男孩都有变成好丈夫的潜力,端视父母怎么爱他、教他。不过好男人有千百种,成为好男人的方法也有千百种,没有金科玉律,以下是归纳国、内外专家的观点,给父母参考。
1. 给男孩安全的环境表露情感
这部份焦点在母亲,因为母亲是男孩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全心全意的爱,这份紧密的关系对他一生影响重大。
小男孩在不同阶段感到失落,如果母亲对他的需求非常敏锐,并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响应,孩子与母亲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心理学家说的「安全的依附(secure attachment)」。
这种安全感很重要,它提供一个不被批评、受保护的环境,让男孩自由表达他的内心世界,顺畅地表露情感,让他们更了解自己,也更有效地与人沟通,哈佛大学儿童心理学教授、《该隐的封印》作者金德伦认为。
这可能是在2岁时,教他分享一个大汉堡;在9岁时,安慰他没被选入校队;或青少年时被女生拒绝。
2. 不要将男孩推出门外
我们的文化会用「成长」为名,将男孩与家庭分离,希望他独立自主,「像个男人」。
有些母亲也会担心,如果孩子和自己太过亲密,会养成一个长不大的娃娃,甚至过于娘娘腔。
事实上,成为一个男人并不意味必须和母亲断了关系。
「我们需要重新看待男性角色,」师大人类发展与家庭系副教授林如萍认为,「我们常把善于发展友谊、关系,归于女性特质,把独立、强悍归于男性。我们应该相信,这些女性特质是『人类』都该有的特质,所以不用担心男孩太敏感、太娘娘腔。」
事实上,男孩和女孩一样,都会从各种健康的关系中成长,而且,愈多愈好,美国波士顿两位女性心理学家凯特.朵莉、尼姬.菲蝶认为。
3. 父亲角色不容忽视
男孩会观察父亲在婚姻、家庭、小区中,如何面对冲突、处理关系,在他日后的生活中,会谨记在心,也就是「言教重于身教」。
「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东海大学社工系教授彭怀真说。
就因为父亲的角色如此独一无二,他应该做男孩的表率,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妻子与身边其它的女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