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玉金明
玉金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2818
魅 力 值:1951
龙    币:27302
积    分:18293.3
注册日期:2001-12-15
 
  查看玉金明个人资料   给玉金明发悄悄话   将玉金明加入好友   搜索玉金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玉金明发送电子邮件      

父母即是上师
人们在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思考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做,一般都在运用事物之间特点相似性,同构性,进行类比的方法,给出对某事件或一类规律的看法. 但如果是同一层次的东西相互类比,用这样的手段去思考解释一些问题,就会象对待哭闹的孩子,只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寻找孩子的哭闹原因,一般情况下也能解决问题,但是找到孩子哭闹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正确手段.因此要从更深层次寻找原因.
上师是藏密中对指引和佑护自己修行的师父的称呼,获得上师加持和佑护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师默像,供养上师,上师的成就决定了徒弟的成就和佑护徒弟的能力.这些是宗教的实修部分,因为离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和经验太远,往往不为人们注意.但是却使一些正视客观存在,愿意拓展思维的人们对宗教的教义,也就是理论部分引起思考,而不仅仅看作是一种学术的东西,毕竟他们是可以通过某种手段进行验证的.他们提供的一套解释世界的理论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是现代还存在许多问题的科学还未探索到的领域?一些特异现象背后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规律?
人们一直在联系着种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某种事物的典型进行思考和表达,一些问题或现象在某些地方有聚集的现象,如每个人都有善恶的部份,但是人们总是根据恶人或善人的表现来理解恶与善,在宗教界中就将各种事物发展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表述出来 不管他们与世俗的社会是否相容,是否让不了解的人们产生不确定感,产生不安全感,使人们背判日常经验给人的可以说是虚假的安全感,可把握感,坦实感。而且进行这方面思考与实践的人往往被人敬而远之,人们宁愿相信短期的因果联系,实际上,我们是要按照人性与人世间的游戏规则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我们可以用存在悖论的语言体系描述的世界是因果与轨迹同时表现出来的,因此只要积极向上的生活,多积福德,为为类社会和谐进步做着贡献,各种生活方式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可能的话,还是要思考把握和利用更深层次,更本质的规律为自己的行为作指导。因此,理解思考并运用一些特殊领域存在的,具有某种更一般意义的现象提示的规律,并加以类比运用,是明智和省力的智者之选,人们在把握外部世界的时候,概念是非常有用的一种形式,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概念来涵盖一些需要千言成语来表达的东西,社会的进步,就是各种概念,各种表达符号的丰富的过程,如数学是表述世界数量和形状关系的学问,数学大厦的基础是自然数和加减运算法则,人们为了更方便简捷的表达,建立了各种小数,出现了0,出现了复数,出现了乘除,开方,微积分,集合等各种运算规则,世间的事都是如此,一些人们精心构造起来的文学艺术不外乎是人的七情六欲的符合人性和人间规则的一种表达形式,对名利食色睡种种欲求的一种反映而已。
因此,利用宗教中一些现象说明问题应该是可靠的。
存在以下事实:师徒之间并非通过实体性的具体的言传身教的传承一些东西,但是却是修练的人最为推崇的手段,并造就许多有生前死后得到各种成就的大德,表现形式多样,这里不赘述,有兴趣者可以查相关资料,
父母对于孩子基本上就是上师与徒弟的关系.关系是同构的,且相似度非常高。师父是很爱自己的弟子的,要将自己的衣钵传递下去,将一个流派的东西发扬光大,弟子也是对师父极其崇敬的,师父就是精神追求方面的衣食父母。弟子的成就与入的哪个流派与师父的成就关系非常大,弟子是于我们一般认为是无形中观师默像,得到加持的。孩子也如弟子一样得到父母的加持,是在宿命的自觉或者说天然的不自觉的在观父母默像,接受父母的各种信息,因此父母要多积福德啊,一些祖德很好的孩子一生会很顺的。做人子女的也要尊敬父母,“修大道要行大孝”,父母如同师父一样,是你生命中最大的佑护神,宿命和天然的良性信息来源。
后天建立起来,并运用各种非实体性手段进行的传承修练的师徒关系是很深的,父母和子女关系是天然的建立了传承联系,也在随时发生着各种联系,宗教中进行了自觉的这种联系的种种效应的总结,结论是极为紧密和影响至深,对传承的一方要求是自己的成就(不是世间的财富,可以理解为积累的能量福德)多大,被传承方的成就,所得到的加持就有多大。对被传承一方的要求是虔诚和用心,当然父母与子女之间这种联系是天然的。
打开了通道,信息接通了,然后就是各自分头进步,并相互促的的事了。
这篇文章也是这样的意思,将这种关系说清楚了,让人们明白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如果爱孩子的话,正确的,更本质,更有效的方法是:自己多积累自己的福德,让孩子受惠。
再多说就是赘述了。

--
2005-05-12 04:06:2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7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