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绿珠珠
绿珠珠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1309
魅 力 值:643
龙    币:4688
积    分:2251.5
注册日期:2004-01-27
 
  查看绿珠珠个人资料   给绿珠珠发悄悄话   将绿珠珠加入好友   搜索绿珠珠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绿珠珠发送电子邮件      

小儿发热的处理
*********************************************************** (转载)小儿发热在儿科极为常见,而造成发热的原因极为复杂,然而一些家长在遇到小儿发热时因急于求成,往往给小儿服用大剂量的退热药,有时甚至超过成人的用量;还有的家长交替使用几种退热药,由此而引起许多不良后果。事实上,在小儿出现发热时,家长既不要惊慌,也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先掌握小儿的体温,再根据具体情况用药。
  
首先,家长要对小儿的体温变化有所了解。正常情况下,小儿的体温是在一定的范围中波动。肛温为36.5℃~37.5℃,腋下温度为36℃~37℃,傍晚时体温较清晨时高,哭闹、饮食过多以及运动后都可影响体温使之稍有增高。尤其对于新生儿、小婴儿,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未成熟,外界气温、哭闹、喂奶、衣服的厚薄等均能引起体温波动。当肛温超过37.8℃或腋下温度超过37.4℃时,方认为发热。其次,发热是许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外部表现,是人体对致病因素的自卫性反应,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方面讲,它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使白细胞增多,促进抗体的生成及肝脏的解毒能力等,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从消极方面讲,发热能使小儿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烦躁、哭闹,容易导致3岁以下婴幼儿抽风;过高热(持续40℃以上)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甚至出现昏迷。因此,当小儿发热时,需要尽快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8℃时,先进行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无效时再考虑用解热药。

WHO规定,肛温在39°C以上时应用解热剂。 

2个月以下婴儿肛温38.5°C时均应认为有感染或严重感染存在,应首先进行抗感染治疗,而不主张先用解热剂。  

对2个月以上小儿,一旦作出治疗发热的决定,即应选择适宜的解热方法。传统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方面。  

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包括多饮水、降低室温(夏季)、脱去过多的衣服、确保患儿处于凉爽(但不寒冷)通风环境中。WHO不主张传统的在高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冷、温水擦浴可加重肺炎和其它疾病;酒精擦浴则可经皮肤吸收,使婴儿产生酒精中毒症状。  

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药物治疗,目前,解热药品种繁多,但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水杨酸类
  常见的阿司匹林、APC、速克痛、阿苯片等属于此类。该类药物疗效确定,安全性较高,多作为小儿发热的首选药。儿童一般按每公斤体重计算用量,此类药每次每公斤体重用量为10mg,每间隔4小时用药一次。
  这类药的副作用表现在:用量较大时易发生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胃出血。用量过大时可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视力听力减退等中毒症状,还可能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出现出血倾向。在小儿出水痘时,应用阿司匹林有增加瑞氏综合征的发病趋势。
2 乙酰苯胺类
  此类药常见的有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一滴清等,也是较安全的解热药物,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或过敏者可使用。用法为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10mg~15mg,一日3~4次。此类药不良反应较少,有报道,儿童每公斤体重用药量超过140mg,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3 吡唑酮类
  此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有安乃近、诺静等,疗效较强,但不良反应也较严重,此类药物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肾损伤和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应慎用。
4 芳基烷酸类
  常用的有布洛芬(拔怒风),用量每次每公斤体重10mg~15mg,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不良反应少,其栓剂作为小儿解热药疗效较好且安全,不良反应是偶有胃肠不适,严重的胃肠溃疡者不宜服用。
  除上述四类之外,还有吲哚类,如消炎痛等,在小儿解热时使用较少。
  使用解热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不属同一类的解热药一般不宜联合服用。
  (2) 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服药时应注意与食物同时服用;有慢性出血性胃病的患儿,应尽量不用水杨酸类解热药。
  (3) 注射给药除能迅速降低体温外,并无其他优点,还易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所以除非必需,凡能口服者均应口服给药,或使用栓剂。
  (4) 应用解热药应以水杨酸类为首选,也可应用乙酰苯胺类、芳基烷酸类,疗程不超过一周,高热不退时也可考虑使用安乃近,但必须慎重

WH0推荐应用扑热息痛口服,每次10-15mg/kg,发热持续不退可每4小时服用1次。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应用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因多数发热与内生热原有关。内生热原可产生各种炎性介质,非甾体抗炎药则可减少炎性介质产生。其中萘普生的解热作用为阿司匹林的22倍,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7倍,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炎镇痛解热药,剂量为每次8-10mg/kg。目前不主张肌肉注射解热剂,尤其是安痛定或复方氨基比林,肌注不仅可引起局部感染或臀肌萎缩、坐骨神经炎等,且以上两药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用后可产生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其发生率远远高于氯霉素。

***************************************************************************************

由于激素可抑制热源的释放,并可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使热度下降或防止发热.近年来一些临床医生常把地塞米松当作解热剂来常规应用,对发热的患儿不论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也不考虑病原体是病毒还是细菌,一律静脉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来降低体温,而且,多数用量偏大,有的甚至连续几天应用,因为用激素后,不但可以降低体温,还可使患儿精神欣快,食欲增加,家长也会感到满意.但这种用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门诊患儿绝大多数是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如前所述,病毒感染应用激素要相当慎重,而且用一般解热剂及物理疗法可以使体温下降,没必要加用激素.特别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本来较差,反复病毒感染,反复用激素,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医源性疾病.即使是长期发热的患儿,在没有弄清病因及诊断之前,也不应当用激素降温,否则将对发热的特点.临床症状及某些实验室检查结果造成干扰,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

转载自:儿科之页>>儿科辅导>>小儿发热的处理

--
自我,是个多么矛盾的词啊!
2005-09-21 21:18:0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