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梦烛
梦烛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9580
魅 力 值:3583
龙    币:19718
积    分:11538.9
注册日期:2002-01-16
 
  查看梦烛个人资料   给梦烛发悄悄话   将梦烛加入好友   搜索梦烛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梦烛发送电子邮件      

谁是成功妈妈
2004年中,一家外国亲子机构在北京开办的中心举办了一场促销活动,朋友给了我一份请贴,我和阿姨带着两个孩子去了。报名后,。。。。

主办人请来了三位教育“专家”,这三位之所以有资格来给我们上课,是因为她们都是“成功妈妈”,而她们之所以被称为“成功妈妈”,是因为她们的孩子或者或上了重点大学,或者出国留学了。

第一位发言的“专家”大妈指着旁边另一位大妈豪爽地谦逊着“”要说成功,我们这位老姐姐可比我更成功!我的孩子只不过考上了重点大学,她的孩子可是到英国留学去啦!非但留学,而且还让英国人看上了,找到了一个工作!中国人让英国人瞧得起,多不容易!那工作不给他们英国本土人,倒给咱们中国人,多给咱争气!“

我一听就懵了,半天没缓过神儿来,还以为见到了《四世同堂》丁约翰的后代。就在我愣神的当儿,这位大妈滔滔不绝地介绍起经验来:如何大度地”允许“孩子儿子犯错误、不强迫孩子写作业、即使仅仅考了96分也不批评孩子、让孩子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云云。

我正跟自己嘀咕着要不要说点什么,旁边一位妈妈比我更急性子,打断了大妈的发言,说:”您能不能少介绍点儿孩子写作业的经验,多讲讲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您是怎么教育他的?我们的孩子都小,您说的那些经验我们暂时用不着。“

大妈有点窘迫:”哎哟,那时候的事儿,我都记不得了。“

。。。。。。我也顺便插了一句:”我得了一种印象,好象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就是上大学或者出国留学,好象只要学习好,就是一切。这恐怕不太恰当吧?“

我在一边开小差,心里说:按照你们的理念,我的母亲最符合”成功妈妈“的标准了:我考上了名牌大学、出国留学获得硕士学位、24岁出任一所美国大学研究院的副院长、28岁担任美国一所医科大学煌教务长、曾经在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20/20“中接受最著名的记者BARBARA WALTERS采访。。。。多牛啊!不过,如果我妈还活着、如果有人请她去给别人讲课,传授如何培养出这么”成功“的女儿来,我会誓死反对的!

为什么?因为象这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我妈妈在她不明白道理的情况下,以”爱“的名义,给我留下了终生难愈的心理创伤。”慈祥的虐待“一章开头的那位风雪送冬衣的母亲,就是我妈妈。

12岁那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因为我不肯答应妈妈一件什么事情,她冲上来狠狠地给了我两个耳光,当时我感到有一种液体流进我的脖子里,爸爸在一旁显得非常紧张,急切地拉着给我的脸抹药,我这才发现左脸颊上破了两个大口子,后来留下非常明显的两道伤疤。事后只要提起这件事情,我妈妈就会矢口否认是她打破的, 一口咬定是我自己抓破的。我知道,她虽然感到内疚,却没有力量面对。从她童年的经历看,她心里有很深重的伤痕,所以采用强硬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亲人,因为一旦她露出真情,所有的伤痛就会一拥而至,她的精神就会崩溃。按照世俗的观点,我妈妈也是一名成功者: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专业领域里的拔尖人物、曾经应邀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但是她一辈子抑郁寡欢,最后患癌症离世。

就这样,伤痕累累的母亲,继续在女儿身上制造伤痕。身体上的伤痛滞留的时间很短,随着时间的流逝,伤疤了渐渐淡化,心灵上的伤痛却经久不息。一直到30岁,我最感兴趣的事情是自杀,我最钟情的作家是卡夫卡,我最常见的情绪是抑郁。从小到大,我一直坚信自己活不到30岁,坚信在看到30岁的曙光之前,不是因病早逝,就是自尽身亡。

30岁生日,我只身从纽约飞到伦敦,冒着蒙蒙细雨在莱斯特广场排队买当晚的话剧票。人群中,我结识了一位美国人,他也来自新泽西,跟我算是半个老乡。看完话剧,他请我吃晚饭。我兴高采烈地告诉他,今天是我30岁生日,一定是上帝翻错了档案,居然让我活到了30岁,简直出乎我的意料;那么从今天开始,我要善待自己,好好活首。从伦敦坐火车北上约克郡,突然发现英国的草是这么鲜翠欲滴。回到美国后我一直跟那位朋友保持联络,一次探访他家的时候,这位朋友告诉我,那天晚上他回到旅馆后,担忧得几乎一夜未合眼,想不明白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今回头看看过去的日子,恍惚间离精神崩溃仅仅一步之遥。那些所谓的成绩啦成就啦,从来没有让我快乐过。的确,如果一个人内心的快乐源泉被父母堵死了,无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积累了多少财富,他仍然不能够感到幸福,他还是会活得很悲惨。

我一直以为,我和妈妈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个人的经历,殊不知,随着阅历的加深,随着和朋友的交往的深入,我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就拿我们这些在国内名牌大学上过学、又出国留过学的朋友们来说吧,这些人按照普遍的意义来看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者,然而他们的”风光“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真实的故事呢?

我在美国一所大学做研究生院副院长时,曾经招收过一位名叫吴杰的中国留学生。。。。。。。。。

(省略中间一大段吴杰的故事)

吴杰私下对我感叹。”小巫,你说得对,人这辈子得弄明白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儿。我就稀里糊涂地活了半辈子,都是为我妈活着,越活越没劲,有时恨不能一头载死,省得听她叨叨。我这次去美国,就是想为自己活一活,弄清楚我自己到底是怎么着了!“

。。。。。。。

也许有人会说,这又算什么呢?象吴杰母亲这样的妈妈多的是,虽然过于严厉过于控制,毕竟出发点是好的,取得的最终效果也是好的。可不是吗?吴杰到底考上了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了、创业成功了、发财致富了。按照一般人心目中的标准来看,吴老太太在儿子身上的心血没白费,收获不小,应该算是”成功妈妈“

的确,吴杰在经济方面也许成功了,但这是成功的惟一衡量尺度吗?如果我们把钱包的薄厚当作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这样的比较,说白了,不就是一群小孩子在一起比谁兜里的糖多?。。。。。

什么时候,成功的标准变得这么狭窄,只有那些学历高、收入高的人才是成功人士?高学历高收入的人毕竟占人口少数,难道这意味着大多数平凡的普通百姓就都“失败”了?。。。。

恰恰就是这种褊狭的思路,使得多少家长不甘于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普通的人(其实是自己不甘于做一个普通的人),而是固执地认为自己能够培养出一个“天才”“神童”来,逼迫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神童”。就连考上普通大学,都不能取得父母的欢心,父母仍然会撇撇嘴不屑一顾地说“又没考上北大清华,有什么可值得庆贺的!”那些没有考上北、清华,没有进入哈佛耶鲁的孩子,都失败了吗?

为什么我们看着吴杰的故事觉得有些别扭呢?作为一个人,吴杰活得那么艰辛,那么痛苦,以至于出现了心理性生理病症,他的生命质量高吗

如果有人请吴老太太讲座,传授如何培养出“成功儿子”来,你愿意接受她的方式方法吗

再看看吴杰的童年朋友白荟、白萃一家。吴杰曾经说过,他真希望自己是白家的孩子,因为白家的爸爸妈妈文化水平也不高,却从来不强迫训斥、打骂孩子,更不用说以死相逼,而是永远乐呵呵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上下哪儿都可心。。。。。。
2005-10-30 13:25:5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